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道德勇气"是敢于捍卫道德勇气,是解决道德困境关键。拉什沃思·M.德尔将"勇气"分为两类:"血气之勇"和"道德勇气",认为二者最重要区别在于后者为道德原则所驱动。他把"道德勇气"视作三个概念领域交集:原则、危险和忍耐,认为"道德勇气"是一种义务论式,而非后果论式。实际上,真正"道德勇气"呈现为一种"混合"样态,不仅包括行为者动机和情感,更涉及对后果审慎衡量。道德勇气能够通过实践逐渐获得,它不仅是一种德性,更是一种能力。

  • 标签: 基德尔 道德困境 道德勇气
  • 简介:雅维利从现实政治生活出发,深刻洞察到政治事件主客分殊、政治情境生成流变、政治行动复杂多变,描述了政治行动善性与恶行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蕴含着丰富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考察马雅维利政治德性条目,并以仁慈与残酷这一对具体德性范畴为例,揭示马雅维利善恶观德性效果论实质,并对其善恶观进行评析。

  • 标签: 马基雅维利 善恶辩证法 德性 仁慈 残酷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能力,是促进人发展重要因素。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学生道德能力培养,造成道德能力培养错位和缺位现象。主体意识凸显、新交往形式形成及德育不断发展,为道德能力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条件。现代德育应面向生活世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以“生成的人”方式培养人,提高学生道德能力。

  • 标签: 道德能力 德育 培养
  • 简介:生命教育是佛教教育一个重要面向。作为当代一种重要佛教形态,"人间佛教",尤其是星云大师所开创台湾佛光山"人间佛教",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为有效解决当代人所面临生命困惑提供了宝贵经验。面对当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自杀问题,"人间佛教"理应在大学生生命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大学生自杀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对生命本身究竟为何缺乏正确了解却是问题症结所在。"人间佛教"应该帮助大学生了解生命"空性"见,从而激发生命正能量,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灰暗期,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 标签: 人间佛教 生命教育 大学生 自杀
  • 简介:<正>我们祖国,是历史悠久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义之邦”盛誉。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文化,有着优良道德传统。这些宝贵历史遗产,认真地加以清理、审查,有批判地加以吸收和继承,这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整个中华民族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在民

  • 标签: 道德遗产 毛泽东同志 中华民族 批判继承 历史遗产 文化遗产
  • 简介:以德治校目的.是为了学校内部和谐与发展.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栋梁和民族希望。

  • 标签: 以德治校 时代精神 道德建设 法制建设
  • 简介:在中国梦语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发生了转换,由封闭式单一化转向开放式多元化,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由遥不可及"彼岸世界"回归近在咫尺"此岸世界"。中国梦历史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历史视域,在历史之镜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知中国梦历史之根、文明之、文化之源,用中国话语叙述中国故事。中国梦现实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现实视域。在现实之镜中,我们能够真切地领悟中国梦理论基石、制度基础、路径选择和物质保障;这也使大学生们能够形成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进而积极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伟大实践之中。

  • 标签: 中国梦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范式
  •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现发生着激烈碰撞,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有效机制。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观 多元文化
  • 简介:<正>几年来,在美术学院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与同学交往、谈心,看到这些有志于献身祖国美术事业学生,大多数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造型艺术专业。他们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为美术专门人才,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苦练绘画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艺术修养,向着为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美术人才目标迈进。

  • 标签: 美术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美术人才 大学生 造型艺术 祖国
  • 简介:2017年11月15日,本刊举行十九大报告专题学习研讨会,特邀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党十九大代表李民教授宣讲十九大报告,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社会主矛盾转变对我国道德生活影响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专题学习 大报 湖南师范大学 党委书记 人类命运 道德生活
  • 简介: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意识、对家庭负责意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意识以及对全人类负责意识。从整体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社会所倡导价值观念是认同,关心国家、社会和自我发展,也明确自身所承担责任。但是在大学校园也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现象。其原因有: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方法;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为此,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应当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在教育方法上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与社会结合。

  • 标签: 大学生 责任 责任意识
  • 简介:通过讨论和分析大学生情感教育作用和实现路径,可以看到,大学生情感教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大学生情感教育应该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大学生情感教育路径探讨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培养、社会熏陶和自然陶冶四个方面入手。

  • 标签: 大学生 情感教育 路径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经典研读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之一。不过,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未引起当代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足够重视。要改变此种状况,除了需要增强大学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自觉性之外,也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多读传统文化经典,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传统文化 经典研读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6月25日上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暨“学派意识与中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中南大学召开。近20位与会学者共同学习了习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围绕“学派意识与中国伦理学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阐述了自己观点。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学派意识 共同学习 总书记 习近平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 简介:政治治理应该基于良心,而非利益或原则。原则政治因为其普遍主义倾向而不现实,民主政制为利益所主导,唯利是图,也不是优良政制。唯有良心政治可谓优良。良心政治关键在于明辨政治事务之是非,在明辨是非基础上平衡政治博弈各方(通常体现为相对变动多数和少数)利益。这需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自足、高贵、稳定,拥有良心、良品和良能,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拥有政治智慧和经验,不畏强权,不被利欲熏心,不随波逐流,也无须谄媚大众,仅凭自己良心和良知来判断政治事务之是非政治人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有时是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良心政治 利益政治 原则政治 民主政制 普遍主义
  • 简介:《现代汉语大辞典》对体验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1也就是说,体验(experience)是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经历所产生经验对学习对象形成升华和超越过程。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库伯(DavidA.Kolb)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历时性知、情、意、行经历、体认和验证。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结果。

  • 标签: 体验式教育 大学生 亲身经历 困境 组织行为学 现代汉语
  • 简介:恋爱道德观是一个人对于恋爱在道德观上所持根本观点和看法。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和处理恋爱与学习关系等方面的不成熟,往往给社会、学校、家庭在道德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而,对大学生恋爱道德观进行研究和引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大学生恋爱 道德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 负面影响 学习 学校
  • 简介:<正>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一门课程,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有十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课程和教育活动所不能代替。因此我们必须用新颖多样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美国著名婴幼儿教育和心理专家库德与波尔松认为:兴趣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当一个人对一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发现他乐

  • 标签: 思想品德课 道德知识 导言部分 学习兴趣 婴幼儿教育 心理专家
  • 简介:康德交互论导致了他律行动归责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挟意自由概念。他律行动具有两可自由,挟意选择能力使得他律行动成为自由,由此他律行动归责问题得以解决。对于《道德形而上学》某处文本造成冲突,可以诉诸严格意义和宽泛意义自由区分加以调和。面对现实生活不自由现象,两可自由提供了解释空间,它实质上是不自由。从不同视角,挟意自由可分为理性自由与两可自由、严格意义自由和宽泛意义自由、一贯自由和片断自由。

  • 标签: 康德 抉意自由 理性的自由 两可的自由 一贯的自由 片断的自由
  • 简介:人们通常从"敬鬼神而远之"认为孔子不相信鬼神,从"未知生,焉知死"认为孔子否定"人死为鬼"。那么,孔子鬼神观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对《论语》中有关孔子鬼神观内容细致探究,我们得以重新诠释孔子鬼神观及其宗教情怀。一到底有没有鬼神?在孔子看来,鬼神到底有没有呢?我们来看《论语》里相关内容。其一,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标签: 《论语》 鬼神观 孔子 宗教情怀 内容 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