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初一百年的出版界陷入了低迷,而这种低迷,到了明代后期如何变得空前兴盛?同时出版界的变化也应该反映了学术的变化,那么所谓学术的变化又到底是怎么样的?大概从弘治、正德年间开始,出版走向复兴,文史之学也走向复兴,这意味着从此时开始,读书、学问的风气也发生了变化。成化以前,垄断学术界的意识形态是以程朱为核心的"正学",而"正学"对学术界持续的统治,现在终于遇到了挑战。文史已经不甘于只能隶属于道德的地位,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不能完全消融于道德之中的艺术性,或者"六经皆史"等主张。如果道德已不是学问的全部,那么所有的书籍也可以作为文章、记事,亦或作为知识而被阅读、讨论、出版。在明代后期的出版业极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学术理念的变化。

  • 标签: 明代前期 明代后期 六经皆史 李充嗣 明初 弘治年间
  • 简介:随着辛亥革命时期巨大的政治变动和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在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上,注重进化论的宣传和应用,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实用价值,使学术研究和辛亥革命的客观实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梁启超、章太炎、严复和王国维四位学术大家的涌现,提升了清末民初的学术水准.'史学革命'、'文学改良'开创了用新理念研究传统文化的新局面.新型的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军事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崛起,给中国学术界注入了新鲜血液.总之,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新意迭出,反映出一种少有的革命进取精神.然而,由于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剧烈动荡和缺少较长时间的学术积累,辛亥革命时期很少出现不朽的学术经典.

  • 标签: 辛亥革命 史学 文学 新型学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使政治学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学术深度,梁启超一反中国传统将小说归为文学的,也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增加了新内容

  • 标签: 学术文化 文化变迁 时期学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23
  • 简介:使政治学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学术深度,梁启超一反中国传统将小说归为文学的,也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增加了新内容

  • 标签: 学术文化 文化变迁 时期学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5
  • 简介:对文化发达民族(如汉族)的民俗可以加强传播的研究,对文化后进的原始孤岛型的民族的民俗可加强传承的研究,民俗研究对象经常涉及一些主流文化不屑一顾的俚俗文化

  • 标签: 变迁民俗学 学术自省 文化变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梁启超一反中国传统将小说归为文学的,以近代的新型学术理念去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中国传统的学术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0
  • 简介:最早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黄遵宪,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军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

  • 标签:
  • 简介:中唐是孟子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笔者认为,中唐孟子学术地位的上升绝非仅韩愈等少数学者倡导之力,其变迁实与中唐时期整个学术文化的变革思潮息息相关。本文试从学术史的角度,透过中唐的时代思潮与文化背景探寻此一时期《孟子》学术地位变迁之缘由;力图勾勒出中唐孟子的地位变迁、思想影响与流衍状况。中晚唐学者对《孟子》的关注和探讨开启了孟学研究的新局面,为宋代《孟子》经学地位的确立和孟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中唐 孟子学史 学术地位 儒学 科举制度
  • 简介:史志目录是目录学的一大分支,因其体例较完备,著录较审慎,内容较丰富广泛而备受重视,它与学术变迁可谓息息相关。通过对比剖析其对楚辞类文献的著录情况,不难发现东汉、宋、明、清是我国《楚辞》研究的辉煌期。东汉的《楚辞》研究集中在章句注疏与绍骚之作,宋代则以义理、疑辨为主,明代是《楚辞》研究的深化与开拓时期,清代则是音义、考据、图谱等多元化全面化研究的最高潮。此种变迁充分体现了史志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

  • 标签: 史志目录 学术变迁 楚辞
  • 简介:为了系统研究安徽地区城镇的历史变迁,总结历史上安徽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牵头组织、安徽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28日在合肥举行。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巢湖学院、宿州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安徽省住建厅及安徽省方志办的有关同志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历史变迁 城镇发展 学术研讨会 安徽省 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院
  • 简介:摘要:该学术研究探讨了刘氏“刘”字字体的历史演变和族群变迁之间的关联。通过文字学和DNA证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刘”字形态的发展与刘氏族群历史的变迁,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可能联系。研究发现,刘氏族群的历史迁徙与地域扩散可能与“刘”字字体的演变有着内在联系,进一步阐释了文字与族群认同的复杂关系。该研究对于深化文字学与族群研究领域的交叉探讨,以及文化传承和族群身份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刘氏 字体演变 族群变迁
  • 简介:摘要:本学术研究旨在探讨张氏“张”字字体演变与族群变迁之间的关联。通过文字学和基于DNA证据的族群考察方法,研究“张”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书法风格,揭示其与张氏族群历史的交织关系。同时,探究张氏族群的起源、世系沿革和迁徙历史,将遗传学证据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为族群变迁提供更全面的理解。本研究将在文字学与族群研究的交叉领域进行探讨,为深化文字与族群认同关系提供新视角,拓展对张氏族群历史的认知。

  • 标签: 张氏 字体演变 族群变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王氏“王”字字体演变与族群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王氏“王”字字体的历史演变进行概述和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王”字字体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王氏族群的起源、发展、迁徙和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了王氏族群的历史变迁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字体演变与族群变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字体演变对族群认同的影响以及族群变迁对字体演变的影响。

  • 标签: 王氏“王”字 字体演变 族群变迁 历史变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10
  • 简介:      三 从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角度探讨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  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必然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分别从社会互动、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与社会 问题、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一 直接从社会互动角度探讨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  从社会互动角度探讨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标签: 互动社会变迁 国家地方 国际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