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测定诊断试验的准确性,为政府确定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主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EBM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文献,采用QUADAS开展文献质量评价,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拟合ROC曲线。结果:共纳入28篇研究文献,共5243例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参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2,0.9822)、(0、94,0.77,0.9715)、(0.90,0.94,0.9652);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6,0.9890)、(0.91,0.99,0.9918)。结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准确性均较高,其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相对较优,建议政府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表面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时间分辨荧 光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卵巢肿瘤MRI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卵巢肿瘤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这60例卵巢肿瘤患者实施MRI定量诊断,并且根据MRI影像结果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这60例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MRI定量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91.7%,其中诊断准确率最高的两种肿瘤疾病为卵巢癌和卵巢颗粒细胞瘤。结论对卵巢肿瘤患者实施MRI定量诊断,在临床效果上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并不大,由此可见MRI定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了患者的诊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MRI定量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卵巢肿瘤 MRI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接受卵巢肿瘤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 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这 60例卵巢肿瘤患者实施 MRI定量诊断,并且根据 MRI影像结果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这 60例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 MRI定量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 91.7%,其中诊断准确率最高的两种肿瘤疾病为卵巢癌和卵巢颗粒细胞瘤。结论:对卵巢肿瘤患者实施 MRI定量诊断,在临床效果上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并不大,由此可见 MRI定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了患者的诊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MRI定量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查以及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验诊断方法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行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发现最终的阳性检测共计为33例41.25%,对患者行实时荧光定量检验,发现最终的阳性检测共计为69例86.25%,实时荧光定量检验诊断方法检出率,相较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结核病患者行实时荧光定量检验方法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诊断率,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度,可以及早为结核病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预后起到直接影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检验 结核病 确诊率
  • 简介:目的定量分析动态增强MRI诊断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各参数指标,探索各参数的最佳阈值。方法分析30例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及30名健康女性腺垂体动态增强MRI,比较泌乳素微腺瘤与正常腺垂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形态、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采用ROC法确定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诊断阈值,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当以达峰时间66s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76.70%,特异度为84.40%;以强化斜率为2.015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8.50%,特异度为67.10%;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联合诊断诊断点为0.566时,其敏感度92.20%,特异度87.53%。结论可将动态增强MR扫描达峰时间66s、强化斜率2.015及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联合诊断点为0.566作为诊断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参考阈值。

  • 标签: 垂体 前叶 腺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定量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依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性、恶性及正常组,分析三组之间DCE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2例患者纳入分析,良性病灶5个,恶性病灶13个,对侧正常对照组织16个,良性与恶性之间,容量转移常数(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表现为恶性>良性;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of 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per unit volume of tissue,Ve)表现为良性>恶性,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灶的DCE定量参数值差异不显著,其具体诊断价值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检测。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顺磁性对比剂 动态增强 定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早期诊断菌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1504例(7天—87岁)患者同时送检的血培养和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血培养与PCT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培养阴性患者1265人,PCT均值为1.11ng/ml,PCT阴性率74%,血培养阳性患者239人,PCT均值为8.18ng/ml,PCT阳性率为44%。结论定量检测PCT对早期菌血症有快速输助诊断意义。

  • 标签: 菌血症 降钙素原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技术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72例,均进行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尿液细菌培养,以尿液细菌培为金标准对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准确性进行判断。结果尿液细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8.89%、阴性检出率为11.11%,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1.94%、阴性检出率为18.06%,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技术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技术简单,检测迅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 尿路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其中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1。因此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对于提高治疗以及逆转,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临床将肝脏活检作为诊断肝纤维的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提出可采用无创影像定量检查,其应用价值显著。本文中重点分析CT、磁共振(MR)扫描技术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为之后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定量诊断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经病理大切片诊断为前列腺癌的25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前列腺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DWI和合成MRI。病理上定义4种前列腺病变类型:前列腺癌、间质增生结节、腺体增生结节和前列腺炎。与病理大切片对照,在DWI和合成MRI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和T1、T2、质子密度(PD)值。移行带前列腺癌病灶与间质增生结节和腺体增生结节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外周带前列腺癌病灶与前列腺炎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前列腺癌和其他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之间T1、T2、PD和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移行带前列腺癌T1、T2、ADC值低于间质增生结节(P=0.041、0.030,<0.001)和腺体增生结节(P均<0.001)。移行带前列腺癌PD值低于腺体增生结节(P=0.040)。外周带前列腺癌T1、T2、PD、ADC值低于前列腺炎(P<0.05)。对于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间质增生结节,ADC值的AUC(0.943)高于T1值(0.691,P=0.001)、PD值(0.555,P=0.002)和T2值(0.754,P=0.016)。对于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腺体增生结节,T1、T2、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PD值(P=0.001)。对于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T1、T2、PD和ADC值之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成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合成MRI
  • 简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定量、污染少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技术用于曲霉的研究也有近十年的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曲霉病 I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阴道超声观察女性盆腔积液的多少,探讨以盆腔积液深度24mm为临界值来判断是病理性积液还是生理性积液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阴道超声常规检查对481例女性盆腔积液的声像图的形态、范围进行观察,对其深度进行测量,研究子宫直肠陷凹积液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481例患者中,病理性盆腔积液共181例子宫直肠陷凹积液深度≥24mm其中宫外孕115例,黄体破裂19例,盆腔炎3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2例。均经手术或后穹隆穿刺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生理性盆腔积液积液共350例,超声显示子宫两侧附件声像图正常,子宫直肠陷凹积液深度<24mm,见于月经期175例,排卵期175例。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在女性病理及生理性盆腔积液的鉴别且对病理性妇产科疾病的盆腔积液,临床穿刺、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它在临床急腹症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阴道超声 女性盆腔积液 半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对肝硬化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80例,按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肝癌组(49例)和结节组(31例)。两组均行CT、超声造影(CEUS)、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及CT定量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CEUS定量参数包括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不同时期CEUS定量参数包括局部血容量(RBV)、局部血流量(RBF),并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包括纯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CT、CEUS、MRI联合诊断的肝癌检出率及增生结节检出率分别为91.84%(45/49)、96.77%(30/31),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均<0.05)。肝癌组BF、BV、PS参数和AT、TTP参数低于结节组,PI参数高于结节组(P<0.05)。肝癌组动脉期RBV、RBF参数高于结节组,门脉期和延迟期RBV参数低于结节组(P<0.05)。肝癌组D值、ADC值低于结节组,f值高于结节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结节患者中,肝癌和增生结节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多检查方法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利于提高检出率。

  • 标签: 肝硬化 肝癌 增生结节 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的多定量参数对腰椎间盘变性级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腰痛接受腰椎MRI的患者,共纳入85例患者的414个腰椎间盘。对合成MRI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T1、T2及质子密度(PD)mapping 3组定量序列。由两名医师分别测量L1~S1的椎间盘前纤维环、后纤维环及髓核的T1、T2、PD值,采用ICC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Pfirrmann级别椎间盘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不同级别的效能,并以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各椎间盘的定量伪彩图的颜色随着椎间盘变性级别的升高而变化,这种变化与T2WI信号减低相对应。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髓核的ICC值最大,均>0.900,其次是前纤维环,ICC均>0.700,后纤维环最低,但ICC均>0.600。相邻Pfirrmann级别间分析结果显示PfirrmannⅠ和Ⅱ级间的髓核T2值(P=0.004)和P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firrmann Ⅱ和Ⅲ级间髓核T1、T2及P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firrmann Ⅲ和Ⅳ级间髓核T1、T2及PD值(P均<0.001),后纤维环T1(P=0.025)及PD值(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rrmann Ⅳ和Ⅴ级间髓核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髓核T2值诊断PfirrmannⅡ与Ⅲ级、Ⅳ与Ⅴ级的AUC高于PD值(Z=2.443、3.591,P=0.015、<0.001)。结论合成MRI技术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变性的Pfirrmann级别,其中髓核T2值是重复性好、诊断效能较高的定量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变性 定量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技术评价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4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64枚结节进行弹性超声检查,应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软件对所有病灶进行分析,获得11个参数,并对11个参数进行良恶性组间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参数与病理良恶性间的相关性,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参数构建ROC曲线,计算出诊断界点。结果11个参数中,除了相关性(CORR)良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除CORR外,余参数与病理良恶性诊断有相关性(均P<0.05),其中以蓝色面积比例(%AREA)相关系数最高(rs=0.818)。以%AREA诊断甲状腺癌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91,以74.83%为诊断界点,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89.8%。结论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组织弥散定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定量病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全部进行定量病理技术及手术病理检查,将临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确诊者为78例,出现1例漏诊,1例误诊,准确性为97.50%。手术病理结果与定量病理技术诊断准确度,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转移患者细胞核直径最大值、最小值、细胞核周长及面积明显比未转移患者指标高;相较于未转移患者,转移患者DNA指数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定量病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对患者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准确地判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诊断 定量病理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接收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定量病理技术实施诊断,然后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通过病理检查进行确认,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并且对比乳腺癌细胞专业和无转移的诊断差异性。结果: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为96.67%,组间数据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癌细胞发生转移后细胞核的各项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而且对于癌细胞转移的分辨率更加清晰,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定量病理技术 乳腺癌 手术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EI)定量参数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半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2019.12 6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对照组为良性,观察组为恶性。都实施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对比定量参数ADC、半定量参数早期强化率(EER)、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化率(Emax)。结果:观察组ADC值、Tmax、Emax低于对照组,且EER明显较高(P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定量参数 半定量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