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患者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2例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国际妇产联盟FIGO标准)总结其诊断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12例中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8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随诊一年至两年,11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病例3个月后复发,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未见转移。结论尽管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但患者复发及转移率很低,子宫全切术可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详尽的病理报告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宫颈仍然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而且其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宫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近年来又有新的治疗方法如热疗、免疫疗法等兴起,以下将对现有浸润宫颈的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

  • 标签: 浸润性宫颈癌 手术 放疗 化疗 热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阴道B超对宫颈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宫颈浸润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经阴道B超在宫颈浸润中的查出率和阳性率。结果经阴道B超的在宫颈浸润中的诊断敏感率为97.14%(68/70);误诊率为2.9%(2/70)。结论采用B超来对宫颈浸润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尽早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及治疗,为医生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阴道B超 宫颈浸润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颈浸润患者通过阴道B超检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存在手术指征的宫颈浸润患者资料11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手术之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经阴道B超检查在宫颈诊断过程中的假阳性率、敏感性以及和病理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经阴道B超检查肿瘤检出率为91.18%;早期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小于等于三分之一经阴道B超检查敏感性为55.0%,累及间质深度大于三分之二经阴道B超检查敏感性为93.33%,是否存在自宫旁组织浸润方面敏感性为80.0%,假阳性率低,分别为9.21%、11.63%、5.66%,和组织病理学结果存在中高度一致性;判断阴道浸润敏感性低,为14.29%,淋巴结累及阴道敏感性低,为10.0%,和病理一致性差。结论宫颈通过B超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应该将B超检查作为宫颈诊治的评估体系。

  • 标签: 宫颈浸润癌 经阴道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阴道B超对宫颈浸润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宫颈浸润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阴道B超检查组和经腹部B超检查组,每组均为25例,将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计算不同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包括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和浸润深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阴道B超检查组患者和经腹部B超检查组患者的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和76.00%,浸润深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0%和76.00%,经阴道B超检查组患者显著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阴道B超对宫颈浸润进行诊断不仅操作简便?快捷?无创?经济性好,而且能为疾病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等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浸润癌 阴道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查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宫颈癌病例,从中筛选出3例宫颈ISMC,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3例患者年龄38~48岁。临床均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3例均伴18型阳性。镜检ISMC细胞呈复层排列,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巢,细胞巢最外层细胞呈有极向的栅栏状排列,内层细胞极向紊乱,胞质内富含黏液。3例ISMC均伴发宫颈普通型腺癌,1例同时伴发鳞癌。免疫表型:P16弥漫阳性,P40、CK5/6示巢外层细胞阳性。特殊染色阿辛兰提示内层细胞胞质内黏液丰富。1例术后1个月肺部多发转移;1例术后12个月盆腹腔多发转移。结论ISMC具有独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且预后差,诊断需结合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并需要与宫颈非角化型鳞癌等多种类型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临床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介入、手术、放化疗方法在治疗子宫颈浸润方面疗效是有前途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与T、B、NK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病理科存档标本50例,对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浸润浸润情况由高至低分别为CD8细胞、CD20细胞、及CD57细胞和CD4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浸润情况由高至低分别为CD8细胞、CD20细胞、CD4细胞和CD57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的发生、发展与局部免疫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较大程上影响着宫颈的病情发生。

  • 标签: T B NK 淋巴细胞 浸润 宫颈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早期筛查率大幅度提升,宫颈疫苗的上市也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其发病率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且逐渐倾向于年轻女性。宫颈的病因主要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仍然是有效治疗宫颈的巨大障碍。研究宫颈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可以为宫颈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研究就miR-378与宫颈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宫颈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基因 肿瘤转移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