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当代西方小说叙述自从六十年代在早先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诗学的基础上复兴以后,近二十年来经历了不少变化,今天已经成为叙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范围从原先的民间故事和其它比较简单的叙述文类扩展到小说的几乎任何形式;它所讨论的课题也从单纯的叙述结构问题发展到叙述与文学意义和特殊文学效果(如形

  • 标签: 小说叙述学 俄国形式主义 叙述结构 研究概观 民间故事 文学意义
  • 简介:摘要叙述角度主要是说故事由谁来讲,解决的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它要求叙述者对小说所有的信息,比如线索、发展、结果,人物的心理、过去、未来等都一清二楚。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喜欢用有限视角写小说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能让叙述者介入故事,甚至能将其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有助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其不足是受到了限制,超出了“我”的感知范围的内容便不清楚,给读者留下了猜度的空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文章,叙事者游离于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知道的比较多,但与读者有一定的隔阂,感情上不再亲切。

  • 标签: 小说 叙述角度 区分人称
  • 简介:叙述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说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理论。它采用语言的模式来研究文学作品,是一门有较强生命力的学科。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其叙述视角的多样性和叙述结构的独特性,充分体现了莫言独具特色的叙述理念。以叙述为视域,从叙述视角的多样性、叙述结构的独特性、叙述策略的模糊性三大方面评析《红高粱家族》,挖掘小说内在的结构规律以及独特的结构层次,以期加深读者对于该小说的理解和认知。

  • 标签: 《红高粱家族》 小说 叙述学 叙述视角 叙事结构 叙述策略
  • 简介:几天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活。我们之间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刚从美国回来,我连忙回答,你那些散见在报刊上的种种关于美国的文章我都拜读了。他插进话来说真想不到,难得难得,话语之中不无自得之感。我赶紧申明,

  • 标签: 小说叙述 叙述角度 告诉我 亨利·詹姆斯 文学现状 叙述方式
  • 简介:近些年来当代史书写出现了新的倾向:一种类似于传统史家的冷静写实精神被注入历史小说创作。南翔小说集《抄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南翔小说试图在叙事中以三重时间方式接通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幸运、饱学、重情重义。南翔小说叙述人和人物的这些特征意味着作为历史的主体和叙述历史的主体,他们有一种承担的精神,而且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承担,并没有试图将历史虚化。南翔历史小说在叙事上采用贝中藏珠的结构,这成为南翔小说在新历史小说领域独树一帜的徽标。

  • 标签: 南翔 《抄家》 历史小说 实录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了叙事叙述视角和叙述者的理论,以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视角切换与越界现象,由此总结叙述者的形象与作用,以更好理解该小说叙述艺术。

  • 标签: 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形象,叙述作用
  • 简介:张弛这几年不声不响,取得了可以说是很漂亮的成绩。尤其他算是跨行写作,时间、精力都难以保障,若不是对文学、小说,心怀类似'圣杯骑士'的情结,能坚持下来,真属不易,更何况还要写出点名堂来。对张弛,我是心怀歉疚的,为同龄人,却一直来不及关注。除了有限几次他匆匆忙忙来作协办事,折到我办公室聊几句,并没有过多的深入的接触。阅读张弛的小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资源就是诸如现实主义、写作伦理、故事、正义、公平、道

  • 标签: 小说问 问叙述
  • 简介:本文所要考察的是“语言转向”后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语言变异。考察对象以20世纪80~90年代同类理论研究和小说文本语言特征为主——这一时间跨度是“语言转向”背景下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理论研究到文本实验的成果集中显示期。本文认为:观念层面的小说语言变异是根本性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落实为小说叙述语言变异,具体表现为小说叙述风格变异(冷叙述)、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语言变异 小说叙述 中国当代 文本实验 时间跨度
  • 简介:叙述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经典叙述和后经典叙述两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叙述研究正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背景是发生于各领域的叙述转向,即叙述已经成为文学、历史学、法律、医疗、教育、电子游戏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普遍对象,以文学叙述为对象的叙述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叙述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叙述研究范式的提出应和了这种挑战,使我们看到叙述发展的广阔视域。交流叙述正是在一般叙述的研究框架内,以叙述普遍存在的交流性为研究对象,关注叙述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机制,使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割裂式研究带来的理论缺陷。

  • 标签: 叙述转向 一般叙述 交流叙述学
  • 简介:20实际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的十几年,是维吾尔族新潮小说萌芽、繁荣和取得较大艺术成就的时期。新潮小说作家们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叙述模式。这些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心理——情绪模式、感觉——意象模式、意蕴——象征模式、诗情意境模式等。

  • 标签: 维吾尔族 小说 艺术成就 创作实践 年代 作家
  • 简介:如果说小说的作者对于他的作品而言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现实世界中的人,那么,叙述者就仅仅是作者选取出来作为讲述故事的一个“代言人”,但这个代言人却已经进入到了文本世界,他的“知情权”是由作者赋予的,有时他是无所不知的“上帝”。

  • 标签: 微型小说 叙述视角 全知全能 叙述者 作者 故事
  • 简介:上世纪30年代施蛰存以其独具慧眼的艺术触感,开掘了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领地并声名陡起,并在此后的创作中用超前而敏锐的笔触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探索。解放后,施蛰存终止了文学创作而转向其他领域,其作品一度远离文学史。但海内外学术界仍誉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新感觉派大师”。文章试图从叙述技巧的角度解读其早年的经典作品,以期发现小说中富干现实意义的独特价值。

  • 标签: 作家 小说 评论 施蛰存
  • 简介:新加坡作家张挥自1988年从小说界复出以来所发表的大部分小说均刊于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新明日报》等报刊的副刊上。报纸的篇幅对于小说作品有着极大的制约,张挥不得不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在极短小的篇幅里使作品的人物和故事能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张挥凭着一个作家的敏感已意识到微型小说完全写实很难出新技巧,出新感

  • 标签: 新加坡 小说文体 微型小说 叙述者 新技巧 作家
  • 简介:文字的最初意义是铭记。事务性的文字铭记关系到我们的物质生存,文学类的文字铭记则与我们的精神遭遇息息相关,铭记了时代的光芒或者隐痛。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不管是失败还是胜利,都在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轨迹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

  • 标签: 物质生存 小说叙述 中日甲午战争 文学类 卢兴邦 中篇小说选刊
  • 简介:"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着。而《现代》派作为具有鲜明的烙有现代主义印记的流派,在艺术上以新鲜、奇特、怪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而从叙事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出现代派小说的创新之处。所以本文试图从视角、时间、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来捕捉这种与传统小说迥异的新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新感觉,探索其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变革。

  • 标签: 《现代》派小说 叙述视角 叙述时间 叙事结构 叙述语言
  • 简介:本文提供了非自然叙述和相关术语的基本定义及非自然叙述的例子,讨论了非自然叙述的范式及其对小说双重诗学的需要。本文描述了非自然的虚构世界,并探讨了其本质。然后从非自然叙述的视角讨论故事的不同方面,分析非自然的故事、序列和时间,继而探讨一些非自然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对叙述理论的重要性。

  • 标签: 人物 虚构世界 序列 故事 时间 非自然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