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文以信息带动工业为核心展开论述,分别就正确理解信息带动工业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带动工业的方向、积极探索信息带动工业的有效形式以及信息带动工业是推动城市进程的根本动力等四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指出只有用信息带动工业,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进程。

  • 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城市化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限制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城市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水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以上,但城市率却长期停留在30%以下。2002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8%,而城镇人口的比重仅仅达到39.1%。

  • 标签: 中国 城市化 工业化 发展思路 农村劳动力 城市人口
  • 简介: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一国的粮食安全由粮食的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消费能力三大因素构成。工业城市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但工业城市需要相关行业支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顾农业承受能力,牺牲农民利益的过度的工业城市发展战略,是当今“三农”问题目趋严峻的政策性原因,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直接谤因。其负面影响表现在: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使粮食种植面积锐减,造成粮食总产下降;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吸引,使农业劳动力老龄、女性和弱质,造成粮食单产不高;工业城市使粮食消费能力增强,如生产供给没有相应提高,将后果严重。因此在推进工业城市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尽量减少耕地流失,增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粮食供求矛盾。

  • 标签: 粮食安全 工业化 城市化 构想
  • 简介:现代经济中,工业是信息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工业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才是新型工业.信息技术推动工业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能够协助企业开发、采购、制造及顾客服务等四大部分,形成高度互动的统一体,产生协同效益及灵活反应能力,加强与整个市场的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实现高增长.我国信息发展迅猛,但基础不牢,处于初级阶段.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路径选择应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速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

  • 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路径选择
  • 简介:通过分析工业城市及二者关系的现行衡量指标和判断标准,提出评价我国城市工业协调发展的状况,应以城镇人口比重、工业就业比重为衡量指标,以IU比为评价标准,并据此对我国工业城市的关系及现实进程做了实际测量和理论分析。

  • 标签: 工业化/城市化/钱纳里标准/IU标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4
  • 简介:摘要目前,促进信息工业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而工业是我国的工业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重要部分,因此两者的结合就非常重要。实现工业与信息的融合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在工业以及信息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说工业已经进入中后期,但是我国的工业以及信息融合工作有待加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融合
  • 简介:“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人均1.39万元,按当前汇率折合1733美元。从国际比较看,人均GDP1000-3000美元期间是工业城市加快推进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

  • 标签: 工业化 城市化 国内生产总值 “十五”期间 经济社会发展 汇率
  • 简介:一、农村城市滞后于工业现象不容忽视工业城市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城市基础上的工业,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工业。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工业城市同步发展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自1820到1950年的130年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的相关系数达O。997,呈现高度上涨的趋势。这也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 20世纪中叶 城市化滞后 1950年
  • 简介:农村工业是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中内需不足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工业是实现中国工业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工业的实质和目的是通过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力大幅提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工业关乎中国工业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是推进农村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战略路径。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 简介:新型工业'新'在哪里新型工业的'新',首先体现在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的比较上。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实现之后推进信息的。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推进工业的进程中,信息的浪潮汹涌而至。我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先按部就班地实现工业,然后再推进信息,要么把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我们的选择显然是后者。因为,不这样选择,必然错失推进信息的大好机遇,我们既定的现代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就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生产力 中国 计划经济 资源消耗
  • 简介: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进信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摘自“中共十六大报告”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特点 中国
  • 简介:历史上,苏北曾有过辉煌的岁月,经济发展水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领先于苏南,而且越向北越发达。西汉时,江苏境内80%的人口集中于苏北。秦代在江苏境内置县17个,其中10个在苏北。南宋时期,由于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在南方萌芽和发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从绍熙五年黄河南徙夺淮入海之后,苏北陷入了多灾多难的困境。

  • 标签: 江苏 新型工业化 苏北地区 产业竞争力 工业投资 工业园区
  • 简介:本文指出,将工业、西方化作为现代、全球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工业城市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全球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的多元类型.

  • 标签: 非西方 现代化 城市化 族群关怀
  • 简介:"再工业"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世界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

  • 标签: 再工业化 世界制造业 夕阳产业 环境问题 空洞化 产业结构
  • 简介:杜伊斯堡位于德国西部靠近荷兰边界。拥有50万人口,是德国第12大城市,地处于鲁尔河莱茵河的交汇处,而菜茵河流过这座城市长达37.5公里。这座城市引以为豪的是650座桥,比威尼斯或圣彼得堡的桥还多。杜伊斯堡曾经以煤乡和钢铁工业闻名,通过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在这座城市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发展,以多姿多彩展示在市民和游客面前。

  • 标签: 工业化城市 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发展 圣彼得堡 钢铁工业
  • 简介:一、走新型工业道路是必然的选择麻城市是国务院核定的全国重点扶持贫困县(市),人口120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人均GDP,2001全市4791万元,比全国7516元少2725元.差距的存在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是工业落后是其症结所在.

  • 标签: 努力推进 工业化进程 推进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