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电导-钙激活K+通道(BKCa,MaxiK)表达于各类细胞膜,其电导200pS-300pS,具有Ca2+和电压依赖性。在平滑细胞中,基质网(SR)上兰尼碱受体(Ryanodinereceptor,RyR)开放引起的细胞局部Ca2+浓度升高可激活BKCa,产生瞬时外向电流(STOC),导致细胞膜超极化,引起肌肉舒张。因此,BKCa活性或其蛋白表达改变可能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导致疾病,所以,该通道可能成为治疗疾病的靶点。

  • 标签: BKCa通道 平滑肌 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胃平滑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胃平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种类等情况进行分析,且予以手术治疗。结果对21例为平滑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18例顺利完成手术,存活至今;有3例在三年内再次复发,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其累计存活时间大约是3.3年、3.4年3.2年。7例平滑肉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且生存到随访结束;术后三年之内,有1例患者死亡,其术后累计存活时间是2.1年。结论临床上可采取胃镜活检亦或者是术中冰冻切片手段,对肿瘤加以确诊,一经确诊后应积极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予以治疗,以提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平滑肌肿瘤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平滑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肿瘤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类型进行观察。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胃平滑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胃平滑肌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绵羊MDSC,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绵羊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平滑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股四头肌细胞采用改良差速贴壁法(modifiedpreplatetechnique)进行优化、分离、纯化获得绵羊级源性干细胞(MDSC)。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44、CD34、CD31、CD45、CD14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desmin表达情况鉴定MDSC。然后利用10ng/mlTGF-β1诱导MDSC向平滑方向分化;随后利用Westernbloting法检测诱导培养基处理的MDSC中平滑蛋白标志物a-SMA和calponin的表达;结果通过对改良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绵羊的源性干细胞(MDSC)。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44、CD34阳性表达,同时CD31、CD45、CD14表达阴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DSC中Desmin呈阳性表达。利用10ng/mlTGF-β1成功诱导MDSC向平滑方向分化。诱导过程中,平滑特异蛋白a-SMA和calpon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逐步上升。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雌性绵羊的源性干细胞(MDSC)。并首次利用TGF-β1诱导羊源性干细胞(MDSC)成功向平滑方向分化。

  • 标签: 肌源性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平滑肌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诊断中CT与MRI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19肾病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T及MRI对病灶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在肾轮廓外呈现突出形态病灶12例,2例位置处于髓质内,1例处于髓质与皮质位置。病灶的直径在9-153mm之间,其形状为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其中边界呈现清晰的病灶为15个,边界不清晰为4个。病灶富脂肪10例,病灶乏脂肪5例。结论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诊断中CT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为术前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CT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MRI表现
  • 简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是由成熟脂肪组织、厚壁血管和平滑组成的良性肿瘤,占肾脏肿瘤的3.9%,绝大部分具有特异性CT表现,少数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1-2]。搜集我院1999年10月至2014年7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ML30例的临床和CT资料,以提高RAML的CT诊断水平。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脂肪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肝血管平滑脂肪瘤(HAML)与肝细胞肝癌的CT征象,探讨CT在肝血管平滑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肝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肝血管平滑脂肪瘤及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在影像上肝血管平滑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表现瘤内脂肪,在B超上,表现为强回声区;CT上,呈明显低密度;MRT1WI上呈高信号。肿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7例肝血管平滑脂肪瘤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肝细胞肝癌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肝血管平滑脂肪瘤出现假包膜,13例肝细胞肝癌出现假包膜。肝血管平滑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血管平滑脂肪瘤易误诊为其他肝病,但实际上,CT检查可以显示肝血管平滑脂肪瘤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肝细胞肝癌进行鉴别,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细胞肝癌 CT检测诊断价值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49岁,住院号1051159,因"发现盆腔包块10+年,腹胀1+月"于2012年09月21日入院。患者自诉10+年前于常规妇检时发现盆腔包块,体积不大,月经无明显改变,10+年来无特殊不适。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就诊于"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行盆腔CT平扫提示中下腹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4.0×14.0×9.3cm)。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脏无特殊,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全腹膨隆,包块上界平脐,移动性浊音(-)。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无举摆痛。子宫常大,前位,盆腹腔内扪及一平脐实性包块,直径大小约15cm,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扪诊不清。患者入院查胸片提示1、右侧胸腔中量积液2、肠淤积?盆腔CT增强提示1、腹腔内巨大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不排除卵巢来源可能2、盆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ca125>600.0U/ml。患者因述胸闷、气短,且胸片提示右侧胸腔中量积液,于2012年09月23日行胸腔引流穿刺,引出胸腔积液呈淡血性,先后两次将胸腔积液送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见恶性细胞,查胸水生化、胸水抗酸染色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2年09月28日在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盆腔包块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淡血性腹水,取30ml送脱落细胞检查,吸尽腹水约200ml。探查盆、腹腔被一直径约20cm大小实性、质韧包块占据,包块呈类圆形,探查包块来源于左侧附件。完整切除左侧肿瘤及附件送冰冻,子宫及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冰冻病理回示"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瘤。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按术前谈话及患者意愿行“筋膜外全子宫+右附件切除术”。术后患者胸闷、气短、腹胀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复查胸片提示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回示(2012-11207)"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瘤,部分区域富于细胞。(2012-11247)1、子宫腺症,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2、慢性宫颈炎伴纳氏囊肿形成,部分上皮及腺体鳞化,部分被覆鳞状上皮内见挖空样细胞,符合CINI改变。3、"右附件"卵巢见副中肾管囊肿形成,输卵管未见显著。术后12天患者康复出院。出院诊断左卵巢平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原发性平滑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985年1月至2015年1月10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原发性平滑肉瘤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乳腺原发性平滑肉瘤的临床特征呈一致性;乳腺原发性平滑肉瘤的结构特征为单个肿块,无其他临床诊治,并且使用其他特征检测呈阳性,在手术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肿瘤组织学中乳腺原发性平滑肉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并且细胞组织存在明显的异型性以及核分裂。免疫组化的检测为Vimentin、Desmin和SMA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平滑肉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中无显著症状,且诊断需要依靠病理检查,且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比较有效。

  • 标签: 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临床症状 病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子宫动脉拴塞治疗子宫平滑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67例,平均年龄31岁,年龄范围24~48岁。肌瘤单发48例,多发19例,大小(2.8×3.1)cm~(9.6×l0.8)cm不等。均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成功率为100%。栓塞后造影显示于宫动脉闭塞,随访3个月至1年,肌瘤缩小20%~80%不等。3例黏膜下层肌瘤经阴道排出并经病理证实。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子宫平滑肌瘤 介入性栓塞 PVA
  • 简介:目的探讨毒蕈碱(M)受体及其亚型对四磨汤(SMD)诱发胃窦纵、环行收缩的差异性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SMD组、阿托品(Atropine)+SMD组、加拉明(Gallamine)+SMD组、4-二苯乙酰氧基-N-甲基哌淀甲碘化物(4-DAMP)+SMD组及加拉明+4-DAMP+SMD组。制备胃窦纵、环行平滑条,分别采用累积量加入四磨汤,以及阿托品(10-6mol/L)、加拉明(10-6mol/L)、4-DAMP(0.4×10-6mol/L)、加拉明+4-DAMP孵育条后再累积加入四磨汤,记录平滑等长收缩活动,比较纵、环行收缩的差异性。结果四磨汤诱发胃窦纵、环行收缩活动增加,但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及选择性M2受体阻断剂加拉明对四磨汤诱发胃窦环行收缩活动的抑制明显强于纵行(P〈0.05),选择性M3受体阻断剂4-DAMP及加拉明+4-DAMP对四磨汤诱发胃窦纵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环行(P〈0.05)。结论M受体及其亚型参与了四磨汤对胃窦运动的调节,胃窦环行收缩更多的依赖于M受体及其M2亚型的激活,胃窦纵行收缩更多的依赖于M3受体亚型的激活。

  • 标签: 毒蕈碱受体 四磨汤 胃窦 平滑肌 收缩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平滑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190例子宫平滑瘤的病人,在所选取的病例中,子宫切除的患者有13例,腹腔镜切除除标本的有3例,子宫平滑瘤的有16例.分析其临床实用诊断价值.结果16例病人全部没有恶变现象,对16例病人的肌瘤复发率、年龄以及手术方式实施研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子宫平滑瘤的形态各不相同,容易出现误诊等情况,但都属于良性的疾病发展过程.关键词子宫平滑瘤;病理诊断;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R29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67-02

  • 标签:
  • 简介:膀胱平滑肉瘤(leiomyosarcomaofbladder)在临床上罕见,而同一病人先后出现多部位平滑肉瘤、肉瘤样癌并合并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更少见,我院自1997年12月至今,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膀胱肿瘤术后7个月,复查发现肿瘤复发2天,于2013年3月28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因无痛性血尿10余天于外院确诊为膀

  • 标签: 膀胱平滑肌肉瘤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尿路上皮癌 无痛性血尿 BLADDER
  • 简介:摘要胃平滑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腹痛、腹部肿块、出血等。目的观察胃平滑肉瘤临床症状,总结治疗措施,提高术后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18例胃平滑肉瘤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效果与观察。结果16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大出血导致休克。11例上腹包块11例,12例无规律性上腹痛,14例贫血。12例上腹部CT,9例胃实质性包块。结论手术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法。肿瘤转移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无关。

  • 标签: 胃平滑肌肉瘤 病理改变 内镜 手术探查 诊断
  • 作者: 刘德慧何玉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刘德慧何玉花通讯作者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上海201505作者简介:刘德慧,女,上海市,1972年8月,本科,主任医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通讯作者简介:何玉花,女,上海市,1985年2月,本科,主治医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恶性,如脂肪肉瘤、平滑肉瘤、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中平滑肉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约占11%[1],发病率仅次于脂肪肉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

  • 标签: 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