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张治中,安徽巢县人,系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与毛泽东志同道合,和周恩来志趣相投。1949年,北平和谈时,毅然率代表团与国民党政权决裂,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以上宾相待。他文武全才,刚直不阿,留给后人许多佳话。“夫人作证”1925年,张治中在南京任国

  • 标签: 张治中 轶事 国民党高级将领
  • 简介:陶天白先生早年求学于安徽黄麓师范学校,因在作文中表达抗日救亡的志向得到该校创办人张治中称赞。1945年4月,他被聘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私人秘书。和平将军张治中,力主国共两党合作,积极维护祖国统一。20世纪40年代。他曾受命于危难之际,妥善地解决了新疆分治的局面。新疆和平解放后.陶天白留在新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研究室研究员。从此,他与张治中将军天各一方,但在磨难之中,他们经常保持着通信联络。

  • 标签: 张治中 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共两党合作 师范学校 抗日救亡 私人秘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标签: 张治中 新疆 生平 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 简介:本文认为,张治中治新思想与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以民族平等、民族地方自治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成功实现了与三区的和平谈判,建立了新疆省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新疆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个突破与超越,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构建现代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处理国内民族政治关系的一次重要的尝试。第二,在担任新疆省主席后,其治新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即和平、统一、民主、团结是解决新疆问题的基础和条件,而根本的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建设新疆。在实践中虽然处理和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制定了较完备的规划,终因诸种因素牵掣而成效不大。第三,在辞去省主席前后,张治中治新思想与实践出现了迷惘与倒退,既有新疆和内地形势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原因,也有张治中本人认识局限的主观原因,但是他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与转折。总之,张治中治新思想与实践,无论是在近代中国民族思想史上还是在近代中国调适与整合国内民族关系的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思想与实践 张治中 新疆问题 现代民主 民族政治关系 民族平等
  • 简介:张治中曾主持陆军大学近十年,号称儒将。1938年长沙大火之后,他的湘省主席再也当不下去了,好在他多年来一直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到湘局善后告一段落,蒋介石就令他卸任离湘,去重庆接替侍一处主任林蔚负责侍从室的军事参谋工作。1939年3月,张治中在重庆正式就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从此,他在侍一处这个避风港“戴罪立功”达一年半之久。一张治中曾在抗战前线担任统兵大将,后来又担任地方军政首脑,出任侍一处主任,官阶是降低了。他上任伊始,就拟定“自律三端”,表示要“严守机密、明识大体、寡言少主张”,要“一切站在领袖立场”,对人对事,至公至正,不能有成见,更不能存私心。同时,他还拟定“申明清训”五项;和协

  • 标签: 张治中 蒋介石 陈布雷 侍从 冯玉祥 委员长
  • 简介:抗战初期,张治中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在他主政湖南期间,积极促成湖南教育会议的召开并推动湖南教育会议的顺利进行,灵活地把教育改革和组训民众、革新政治结合起来,重视乡村教育考察,谋求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并结合移民安置,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张治中 抗战初期 湖南教育
  • 简介:张治中与郭沫若,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风云人物。一位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民主爱国人士;一位是一代文坛泰斗,著名历史学家。他们之间能有什么误会与公案呢?这就要从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沙大火说起。

  • 标签: 郭沫若 张治中 公案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现代史 风云人物
  • 简介:张素我教授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的长女。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张治中将军爱国之心和重视教育思想的影响,早在30年代她便开始从事教育和妇女工作。几十年来,她一直执教于北京经贸大学的讲台上,为祖国培养外语外贸人才呕心沥血。她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监委会副主席和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和民革中常委兼妇委会主任。她的事业,她的贡献,她的情怀,使她堪称当代妇女中的政治活动家。

  • 标签: 张治中 妇女工作 副主席 教育思想 将军 新中国
  • 简介:1964年盛夏,黄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1892—1978)一行来安徽视察游览黄山。其时张治中(1890—1969)也在安徽巢县老家探亲,安徽省领导想请张治中也来参加座谈会,被他婉词拒绝,没有和郭沫若晤面。照理说,他俩一个是热心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民主爱国人士,一个是“革命文化班头”、一代文坛宗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 标签: 张治中 游览 国共合作 爱国人士 郭沫若 景色
  • 简介:张治中作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在主政新疆期间主张亲苏联共、民族平等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政策,有效地稳定了新疆局势,促进了新疆和平解放。张治中在新疆主政,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人文精神,其高尚情操值得后人学习。但是,张治中主政新疆期间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一些失误。正确总结张治中主政新疆的经验教训,对贯彻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疆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张治中 民族问题 新疆
  • 简介:1944年11月7日新疆伊宁地区发生暴动,12日暴动者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至1945年8月,暴动者先后攻陷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专区,组成“民族军”,发布施政纲领,与国民政府新疆当局抗衡。

  • 标签: 新疆 40年代 张治中 谈判 东突厥斯坦 临时政府
  • 简介:摘要抗战初期,张治中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主持湘政。他站在抗战的大背景下,结合地方具体情况,考虑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萌生了治理湖南的相关思想。基于吏治思想,采取严惩贪污、以法治官、促进勤政的方式,让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基于全民抗战思想,采取民训与地方行政改革的政策,让抗日救亡思想深入人心;基于国共合作思想,采取公正对待、言论自由、减少国共摩擦的方式,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减少中国国防自力量的自我消耗。在张治中的进步、开明的湘政思想指导下,湖南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提升了中国抗日力量,为湖南、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标签: 抗战时期 张治中 湘政思想
  • 简介:<正>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七年(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实行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广泛地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对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顺利地转变到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中,著名爱国人士张治中先生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政治热情,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不仅反映了一位正直的爱国者由爱国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思想轨迹,也反映了党的统战工作对这种转变的重大影响。

  • 标签: 张治中 毛泽东 社会主义 统战工作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党适时调整对台方针政策,由原来的武力解放台湾转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为让台湾当局了解我新的对台方针政策,在两岸都有重要影响的民主人士诸如张治中和章士钊,从中牵线搭桥,通过写信、喊话,甚或去香港面谈,沟通两岸高层,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对台方针政策 统一 民主人士 两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