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周围肺癌影像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8例资料齐全的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各例均摄有数字化胸正侧位片及CT扫描,部分有增强扫描。结果影像形态包括以下各种表现大小不等结节样、片样、团块样、类圆形、不规则形影,有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或(和)胸膜牵拉征,空泡及空洞等。结论肺内出现以上各种形态肿块及征象时,应考虑周围性肺癌的诊断。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数字化摄影及CT扫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肺癌的影像学分进行研究,同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判。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炎肺癌患者38例,采用手术、开胸肺活检、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等方式,对肺炎肺癌的病历、临床、影像资料等进行证实,并对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根据影像学形态进行分,同时对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判。结果诊断结果为在38例肺炎肺癌患者中,有1例肺低分化癌、1例肺不典型类癌、14例肺鳞癌、18例肺腺癌、2例肺小细胞癌、2例低分化腺癌伴鳞状分化。影像学分主要包括弥漫性分布及局限性分布的混合阴影、实变并肿块、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单纯肺叶或肺段实变阴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结论肺炎肺癌具有多种类型的影像学形态,同时动态影像学变现具有相应的特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分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期。方法通过部分典型病例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有糖皮质激素药物史,X线、CT及MRI基本可以确诊。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该病,MRI对于早期诊断该病非常重要,X线及CT对于该病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举足轻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OCSP临床分影像学分以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诊断,按照OCSP标准分,分析各亚型与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的OCSP各亚型构成比例中,轻型患者多,重症少。OCSP分影像学分有良好对应关系且与预后明显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OCSP分型 影像学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常规胸片、DR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意义,旨在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常规胸片、DR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胸片漏诊6例,DR片无一漏诊。结论DR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手段。

  • 标签: 肋骨骨折 数字化摄片(DR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7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将72例岛叶胶质瘤分为岛叶(9例)、岛盖(14例)、脑叶(32例)和内侧(17例)。进一步依据室间孔向同侧外侧裂所在平面的垂直线,将肿瘤分为前岛叶(36例)和后岛叶(19例)(除外内侧)。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岛叶和岛盖肿瘤主要采用经侧裂入路;脑叶和内侧肿瘤主要采用经皮质入路。分析、比较不同分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26.4%),次全切除46例(63.9%),部分切除7例(9.7%)。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31例。WHOⅡ级和Ⅲ级的岛叶胶质瘤中,岛叶、岛盖、脑叶和内侧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F=16.94,P<0.001),岛叶与岛盖、脑叶与内侧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Ⅳ级岛叶胶质瘤中,岛叶、脑叶和内侧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无岛盖)(F=17.85,P<0.001),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Ⅱ级、Ⅲ级和Ⅳ级前岛叶胶质瘤的切除率均高于后岛叶(均P<0.001)。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肌力减退的概率高于前岛叶[分别为26.3%(5/19)、16.7%(6/36),P=0.395]。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率的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岛叶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7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将72例岛叶胶质瘤分为岛叶(9例)、岛盖(14例)、脑叶(32例)和内侧(17例)。进一步依据室间孔向同侧外侧裂所在平面的垂直线,将肿瘤分为前岛叶(36例)和后岛叶(19例)(除外内侧)。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岛叶和岛盖肿瘤主要采用经侧裂入路;脑叶和内侧肿瘤主要采用经皮质入路。分析、比较不同分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26.4%),次全切除46例(63.9%),部分切除7例(9.7%)。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31例。WHOⅡ级和Ⅲ级的岛叶胶质瘤中,岛叶、岛盖、脑叶和内侧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F=16.94,P<0.001),岛叶与岛盖、脑叶与内侧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Ⅳ级岛叶胶质瘤中,岛叶、脑叶和内侧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无岛盖)(F=17.85,P<0.001),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Ⅱ级、Ⅲ级和Ⅳ级前岛叶胶质瘤的切除率均高于后岛叶(均P<0.001)。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肌力减退的概率高于前岛叶[分别为26.3%(5/19)、16.7%(6/36),P=0.395]。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率的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岛叶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Ⅱ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36例Ⅱ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资料,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点。结果Ⅱ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特点为72.22%的患者好发生在基底节区;83.33%患者发生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梗塞数目较多。结论Ⅱ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有其特殊的表现,临床应提高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脑梗塞 影像学 CT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颈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分为Ⅰ~Ⅳ:Ⅰ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Ⅱ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系统对成人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影像学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新的临床分并验证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8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8~87岁[(52.9±14.8)岁]。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分(Cheng氏分):无退变性椎管狭窄为A,单纯椎间盘突出为B,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赘增生为C,椎管内韧带骨化为D。根据脊髓信号改变和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情况各型又分为3个亚型:无脊髓信号改变或DLC损伤为A1、B1、C1、D1,伴脊髓信号改变但无DLC损伤为A2、B2、C2、D2,伴脊髓信号改变及DLC损伤为A3、B3、C3、D3。分析不同分的基本特征及脊髓信号改变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A1、A2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2例),A3与B、C、D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是否有颈椎椎管退变,将患者分为无退变类(A)和退变类(B、C、D),比较两类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本组A24例,B22例,C34例,D8例,其中退变性患者占73%(64/88),以B、C、D为主。B、C占退变患者的88%(56/64),并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退变状态有关,而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为40%。所有患者随访1~9.1年[4(1,6)年]。非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90(88,96)分、100(100,100)分,感觉评分为216(212,221)分、224(224,224)分;AIS治疗前22例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2,14)分、17(17,17)分。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76(62,86)分、98(94,100)分,感觉评分为204(191,212)分、220(212,224)分;AIS治疗前A级4例、B级3例、C级18例、D级41例,末次随访时C级3例、D级51例、E级12例;治疗前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0(7,11)分、16(14,17)分。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I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非手术组JOA改善率为100%,手术组改善率为95%(63/66) (P>0.05)。退变类患者年龄[(58.4±11.7)岁]显著高于无退变类患者[(38.1±11.9)岁](P<0.01)。无退变类患者治疗前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显著高于退变类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无退变类及退变类患者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变类患者末次随访时CJOA评分优于D(P<0.05),其余各型间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DLC损伤、脊髓信号改变建立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中老年患者颈椎退变程度越重,DLC损伤发生率越高,脊髓损伤程度也越重,更容易残留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该分选择治疗方法,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该分可有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影像学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3例儿童M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儿行头颅MRI,根据肿瘤在增强T1加权成像中表现的信号强化特点,共分4,其中Ⅰ54例(21.3%),Ⅱ115例(45.5%),Ⅲ55例(21.7%),Ⅳ29例(11.5%)。对所有患儿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行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询问其生存状态。采用生存时间评估患儿预后,其中>4年为预后良好、2~4年为预后一般、<2年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MB的影像学分是否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53例患儿中,187例(73.9%)为肿瘤完全切除,66例(26.1%)为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为MB,其中114例为经典型、57例为促纤维增生/结节、10例为广泛结节、8例为大细胞/间变型、64例为未分。术后并发症包括:62例(24.5%,62/253)患儿出现缄默症,10例(4.0%,10/253)出现脑积水,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253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32.9±13.9)个月(6.6~80.0)个月。至末次随访,176例患儿存活,77例死亡。253例患儿中,47例(18.6%)预后良好,163例(64.4%)预后一般,43例(17.0%)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B的影像学分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12,95% CI:0.364~0.720,P<0.001)。结论基于头颅增强MRI T1加权成像显示的肿瘤强化特点可预测MB患儿的生存预后;通常Ⅰ、Ⅱ预后良好或一般,Ⅲ预后较差,Ⅳ少见,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儿童 预后 影像学分型
  • 简介:本论文从主题的角度对金基德影片的黑色美学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揭示了人类被隔绝的生存状态;其次,揭示了人物变态和扭曲的性方式,以此表现主人公孤独、恐惧、痛苦的心理状态;再次,他呼唤对人类生命的尊重,用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隐喻人类自身,在那些残酷的生物影像中讽刺人类自身的残忍.

  • 标签: 金基德 电影影像美学 影像风格 “黑色”电影 生存状态 性心理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胰腺炎采用CT影像解剖学分对其诊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入院接受诊疗的85例慢性胰腺炎病人进行本次研究,所有病人都接受CT影像解剖学分研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对入选的病人实施CT影像学检查后,其解剖学分包括5种主要类型,即萎缩钙化、假性囊肿、肿块、胰腺管扩张或阻塞、混合。结论对慢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影像解剖学分析,可以为临床鉴别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存在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CT影像解剖学分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6例,所有患者进入医院后均接受X线影像学检查,最后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统计。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6例患者可见空洞,10例患者出现钙化灶,1例患者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结节状、纤维条索状阴影,可见钙化病灶,胸膜有增厚倾向,此外还可见空洞和团块阴影。具有较高的密度、形态缺乏规则性以及边缘光滑度较差。结论肺结核有较高的合并症几率,予以X线诊断其临床特征较为显著,从而为临床疾病的鉴别和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肺结核 X线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52例患者真菌感染以白色假绿箭母菌居多,占比53.85%;经CT影像检查得出结节共27例,占比51.92%,实变型共13例,占比25.00%,肿块共12例,占比23.08%。结论CT诊断可有效检出肺部真菌感染类型,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CT 影像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X线钼靶摄影以及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并分析乳腺癌的影像学。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在行切乳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CT、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等检查对患者进行再次诊断,并在手术后进行病理切片,同时将术后病理做本次研究的检查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乳腺癌35例,其中良性病变有25例;X线钼靶检查出34例乳腺癌,26例良性病变;CT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钼靶摄影检查的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与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 CT 磁共振
  • 简介:本文叙述3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引起肾盂形态异常的一组病变,指出CT能够搞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旨在提高对此病变的定性诊断。

  • 标签: 肾盂静脉造影(IVP) 充盈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