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有脑钠肽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力衰竭及休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37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者88例(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糖尿病患者63例,冠心病家族史患者42例,高脂血症患者58例。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较多,且以多支病变为主。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中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杂粮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疗程24小时,观察24小时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24小时内及30天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4%、7.27%,对照组则为14.55%及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大出血病例,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可靠,可明显降低24小时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进行治疗和急救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优质护理。结果1例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后死亡。其余3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或明显好转出院。结论针对ACS患者,护理人员要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将优质护理的理念落实到ACS急救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优质护理在急救中的作用,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优质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呈上升的趋势。为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列举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改善患者的病情。然而,PCI治疗本身也可能伴随一系列并发,因此有效的并发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PCI治疗的并发预防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以下主论点: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少PCI治疗的并发,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PCI治疗,并发症,预防,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MS)与急性冠脉综合(ACS)均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及总体事件上心血管疾病发展结果。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聚集导致MS。而MS各危险因素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引起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ACS合并MS者比不合并MS者临床预后更差。以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并配合药物治疗来防治MS,进而预防ACS。应使患者MS各项指标全面达标,以减少或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降血脂药物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抗凝血药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提高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通过及时的临床治疗、护理之后,有103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临床显效率约为85.83%;15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12.50%;2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不明显,临床无效率约为1.67%;总有效患者为118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8.33%。结论临床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救措施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及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7天后,心绞痛的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普通治疗组(P<0.01)。心电图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均用试管法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治疗组。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之间的联系,研究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126例,按照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7例,另取该时期体检冠状动脉正常者(N组)4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含量变化。结果AMI组与UAP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和N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病情危险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作为简易高效准确的临床判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方法。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危险程度判定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ys)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以及对ACS患者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从而得出结论血浆Cys水平与ACS病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血浆Cys水平和ACS患者未来的主要MACE事件的发生率有相关性;血浆Cys水平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MACE事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CS患者住院期间中药的使用效果和护理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并分析相关的因素。结果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的方法辅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中药使用 效果观察 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心血管疾病中是急危重症,治疗目的是控制血栓形成阻塞冠脉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争取介入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观察预治疗。2-3日内应用扩冠、抗缺血、抗凝、防栓和冠脉再通治疗。

  • 标签: 急性 冠状动脉 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炎症细胞的活化在ACS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ACS患者中发现了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IL-6和CRP增高的炎症反应 (9),6 炎症在AC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炎症不仅是ACS危险增加的指标 (25)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组的(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不良反应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及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冠状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是AC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在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现已证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C反应蛋白、CD40-CD40L、金属蛋白酶(MMPS)、核因子κB、孕相关血浆蛋白-1(PAPP-1)等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炎性标志物 粥样斑块 危险分层 ACS 血清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CCU)患者入院后心电图(ECG)变化与临床结局的关联性。通过对CCU患者的心电图监测及临床数据收集,分析不同心电图变化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特定的心电图模式可能与CCU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依据,有助于改善CCU患者的临床管理和预后。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CCU,心电图变化,临床结局,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