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因素、症状、治疗、预后。方法通过对一病案的咨询治疗过程结果的分析。结论突发或创伤事件,个性特征都是起病的原因,常见症状是麻木;情感分离,缄默,现实感丧失,对经历事件的的重新体验,做梦和闪回,对事件的回避。症状一般不超过四周,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应激障碍 原因 症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 —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 、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焦虑 抑郁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交叉滞后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急性应激障碍维和女军人患者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寻求社会支持干预、药物治疗干预、行为治疗干预及认知治疗干预.结果实施干预治疗13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近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程度的评估是保证疗效的基础步骤,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部队)支持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关注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焦虑、抑郁障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军事人员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临床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45例,一般35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59%。结论临床给予急性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 应激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 80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全部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40例病患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 40例病患未实施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患者病程,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应激障碍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60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施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速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应激障碍 心理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80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全部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病患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40例病患未实施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患者病程,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应激障碍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实施护理,探析其干预办法。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60例老年骨折术后病发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和汉米尔段抑郁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提升老年骨折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骨折 急性应激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弹性特征及其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应用一般资料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对84例AMI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AMI患者心理弹性评分与急性应激障碍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AMI患者心理弹性总评分、乐观和坚韧与控制与急性应激障碍总评分、创伤事件回避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学历、心功能Killip分级是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是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应激障碍的发生与年龄、学历、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病变、心理弹性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护士可通过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心理弹性,从而减轻患者应激障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弹性 急性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在肿瘤急性应激障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医院收治的肿瘤急性应激障碍病例,选取76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安宁疗护,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遵医行为依从度(89.47%)比参照组的(81.58%)更高,探究组SAS焦虑评分(45.18±4.05)、SDS抑郁评分(43.42±5.85)都低于参照组的(48.72±4.36)、(46.61±5.12),表示探究组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也都更好。结论:安宁疗护在肿瘤急性应激障碍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病患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更佳。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 急性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创伤后 应激障碍 心理护理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腹症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现状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遴选本院急诊科2020年8月-2021年2月接受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急腹症患者为探究对象,根据干预时间对于患者分组,组名称是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纳入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五行音乐+正念减压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进行评测,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焦虑、抑郁、手术史、家属支持度均为急腹症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多存在急性应激障碍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涉及婚姻状况、焦虑、抑郁、手术史、家属支持度等,依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可降低急性应激障碍风险。

  • 标签: 急腹症 急性应激障碍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伴有运动性障碍患者症状群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华北理工大学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伴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一般资料、颅脑创伤亚量表(brain injury subscale,BIS)、斯坦福问卷(stanford acute stress reaction questionnaire,SARSQ)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324例脑卒中伴运动性障碍患者资料,人口特征中文化程度、年龄、运动功能程度、合并功能障碍个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对急性应激障碍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伴有运动性障碍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得分为(99.60±13.69)分;症状群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11.35±2.71)分,抑郁特征(7.44±1.86)分,敌意特征(7.23±2.26)分,躯体化(3.69±1.42)分以及精神病特征(2.81±1.09分);相关性分析结果,症状群中躯体化、抑郁、强迫、敌意、精神病分别与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性(r=0.164、0.355、0.329、0.298、0.279,P均<0.001),症状群与急性应激障碍各个维度也均成正相关关系(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回归系数=7.682,95%CI4.930~10.435,P<0.001)、合并功能障碍个数(回归系数=3.937,95%CI0.268~7.605,P=0.036)、抑郁症(回归系数=1.662,95%CI0.727~2.597,P=0.001)对脑卒中患者ASD有影响。结论脑卒中伴有运动性障碍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水平为中等偏高,症状群特征较为明显,且与急性应激障碍成正相关关系,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脑卒中伴有运动性障碍患者症状群特征及急性应激反应水平,为避免疾病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提供针对性干预策略。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性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症状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ASD)的影响。方法根据自愿原则纳入205例患者,入院时随机分入2组,试验组入院后1星期内采用基于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仅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2星期后或出院前由患者完成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cuteStressDisorderScale,ASDS),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有20人诊断为ASD,患病率为19.23%,试验组9人诊断为ASD,患病率为8.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分离症状、创伤再体验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4个维度得分低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SD患者平均ASDS得分(46.91±27.54)低于对照组(56.73±29.80)(P<0.05)。结论基于CBT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颅脑损伤患者ASD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应激障碍 颅脑外伤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量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花嵘 杨永圣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 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镇痛对急性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为PTSD的防治拓展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后30 d内平均疼痛评分的高低,分为强化镇痛组(<4分)和非强化镇痛组(≥4分)。收集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创伤相关参数、VAS评分、PCL-5得分、HADS评分及PTSD发病情况;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4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创伤患者,强化镇痛组39例、非强化镇痛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强化镇痛组患者伤后1月时PTSD发生率、PCL-5总得分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将镇痛药换算成地佐辛用量,强化镇痛组伤后30 d内镇痛药总用量显著高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患者中,伤后强化镇痛可显著降低PTSD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标签: 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强化镇痛 焦虑 抑郁 急诊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PTSD患者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关于其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应激状态可以导致脑内的记忆系统紊乱;2、在强的应激状态下,会导致海马内Ca2+超载,从而引起应激状态下的不易消退的长时效应或突触形态改变,进而导致创伤性记忆的障碍;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在应激反应调控中发生紊乱;4、PTSD的神经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和PTSD患者在某些区域脑血流严重减低。

  • 标签: 创伤 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在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3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睡眠-醒觉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微醒觉次数、快速动眼睡眠期微醒觉次数、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微醒觉次数、醒觉时间、醒觉次数及醒觉时间占总记录时间比例均明显少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应用于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可显著延长患者睡眠时间,减少醒觉次数,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正念音乐训练 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睡眠障碍 睡眠-醒觉行为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