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抑制人口无限增长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的负担,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我国在生育观念上,有着传统的男孩偏好,在政策的限制下,生育数量受到影响。人们在生育观念与政府政策之间陷入两难选择。本文旨在指出我国人口性别失衡的现状,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探究传统生育观念与政策的博弈。

  • 标签: 性别比 失衡 性别偏好 政策 博弈
  • 简介:由于出生婴儿性别失衡的直接后果是婚配年龄性别失衡,并进而导致买卖婚姻、拐卖人口、性犯罪、家庭残缺甚至社会的不安定。国内外学术界广大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现状、特征、原因、以及将会造成的结果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与对策。

  • 标签: 出生人口性别比 社会性别观念 失衡 出生婴儿性别比 买卖婚姻 政府部门
  • 简介: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系的哈德逊教授通过对中国、印度、葡萄牙的调查研究,认为性别失调对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她的《光棍》一书因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各种讨论,本文结合各种批评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性别失调的现象值得重视,但不应把这一因素从整个社会历史背景中孤立出来,得出性别失调直接导致社会动乱的结论。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学系的哈德逊教授研究认为,未婚男性数量增加会导致犯罪率升高。哈德逊教授通过历史事件对光棍与社会暴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进而探析光棍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她对比分析了中国、印度和葡萄牙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1851至1863年间的捻军叛乱是探讨性别失调和社会暴力的典型例子。19世纪华北地区性别极高,达到129∶100(男性∶女性)。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环境恶劣,并且平均每三到四年就遭受一次水灾、旱灾或虫灾,许多人死于饥荒。人们很难把女孩嫁出去,因而很少生养女孩。结果,华北地区大量的男性至死未婚,有25%的男性根本结不了婚。那时,大约每1000名女婴中就有300名被杀害,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人口失衡,产生了大量过剩的年轻男性。他们被迫变成无家可归的土匪,去绑架、偷窃、仇杀争斗。...

  • 标签: 性别比失衡 性别比例 哈德 人口流动 社会性别 杨百翰大学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控制出生人口性别的重要性,通过对影响人口比例失衡因素的分析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以便更好的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优化计生工作效率,控制出生人口性别,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 标签: 计划生育 性别比例 传统思想
  • 简介:出生人口的性别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标,根据国际常用的标准,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出生102到107个男婴,中国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别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这个普查的数据,出生人口的性别分别为108.5、111.3、116.9、118.08,从这个数据看,

  • 标签: 人口性别比 医疗技术 失衡原因 中国 应用 出生人口
  • 简介:本文揭示了妇女参政与社会性别意识的联系,分析了当代知识女性参政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并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进行性别平等政策倡导的行动过程,可以带来关于妇女参政的本土思考。

  • 标签: 妇女参政 政策倡导 社会性别 主体人格
  • 简介:国内外研究表明性别与择偶心理有密切关系,性别失衡会影响个体的攻击性。本研究以性别偏高和性别偏低的新闻报道为启动材料,对男性大学生的择偶心理进行内隐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内隐联想测验和词组偏好测验中,性别对男性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表明单身男性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受性别失衡的影响,即男性大学生择偶心理在不同男女性别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性别比 大学生 内隐攻击性 择偶
  • 简介:韩国针对性别公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既有概括性的基本法,也有涉及家庭、就业、参政、健康等专门领域的特别法。这些法律法规一起构建了保障女性地位的坚实基础。同时,这些法律内容翔实,操作性强,以确保能有效的执行。

  • 标签: 出生性别比 韩国 治理 法律体系 性别公平 女性地位
  • 简介:认为这是在研究出生性别问题中出现的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国出生性别升高的第一位原因是女婴漏报,重新认识中国近期出生性别异常升高主要是统计不实问题

  • 标签: 中国出生 人口性别比 出生人口
  • 简介:社会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诸多领域,人口性别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出生性别失衡及其引发的连环套式社会问题,对于新时期社会管理构成一项严峻挑战。在我国,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影响甚深,特别是广大农村传统的男娶女嫁制度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资源分配规则,使出生性别失衡居高不下。近年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为破解这方面难题而不断努力。中共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2008年承接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项目,组建了全国性的“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与地方政府共同对性别失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刊认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出生性别失衡,是已经显性化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基本社会问题,在今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期以课题纽行动研究为重心,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分理论思考、实践探索、领导评论三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望能引起广大党政干部进一步重视,并给大家以启发。

  • 标签: 出生性别比失衡 社会管理创新 实践探索 村规民约 性别平等 “本”
  • 简介: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持续升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治理出生婴儿性别偏高的问题,成为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出生婴儿性别存在的状况,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后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我国 出生婴儿性别比 原因 对策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经过30多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人口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日益突显,最严重的当属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宁夏新生婴儿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08.79:100,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已经升至115.17:100,远远高过国际公认的103~107之间的正常比值,

  • 标签: 性别比失衡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宁夏 入口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状况
  • 简介:重新认识出生性别随孩次升高而升高等相关问题1983年在分析中国1‰人口生育抽样调查的1981年全国出生婴儿性别时,在分析中国近期总人口出生性别与分孩次出生性别随孩次升高而升高时,重新认识中国近期出生性别异常升高主要是统计不实问题对于中国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升高的归因分析

  • 标签: 中国出生 人口性别比 出生人口
  • 简介:在传统意识和现代观念中,子女性别偏好,尤其是男孩偏好,从东亚、南亚,到中东以及北非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这是许多国家性别偏高的社会文化基础。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孩子几乎是满足期望的子女性别结构的唯一手段。当今世界,无论是自愿的或是非自愿的生育率下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同特征,少生孩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伴随现代避孕、胎儿性别鉴定、人工流产等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人们满足既要少生,又要实现理想的子女性别结构提供了手段,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人工流产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如韩国、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台湾、香港等。中国自1980年代就出现了出生性别偏高且持续上升的现象,有大量中外文献从社会、经济、文化、生育、死亡、统计等因素对中国出生性别偏高的历程、程度和原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经过一段时期的争论,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人工流产是中国出生性别偏高的主导因素。但是,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产前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流产?对这个问题尚缺乏深入一步的研究。本文将在对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出生性别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对出生性别偏高程度、特点、原因和性别选择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出生性别比 发展中国家 偏高 胎儿性别鉴定 社会文化基础 生育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