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生命也越长。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死亡 发病期 潜伏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采用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00例HIV/AIDS患者(服药时间介于2个月-1年)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I组(100例)和II组(100例),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间断服药或停止服药原因、不同时期用药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200例患者用药治疗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4-9个月,这段时间人数占到68%;所有患者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好,依从率达到96.5%;其中影响患者服用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不良反应占到66%,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皮疹等不适症状;随着用药治疗时间的推移,病情好转率逐渐提高,而病情恶化率逐渐降低。结论服药依从性对于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直接的关系,临床治疗中,应不断普及服药知识,根据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加强监督,尽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艾滋病感染(HIV)和病人(AIDS)现状,针对问题探讨可行性对策。方法对2003—2014年环江县乡镇农村HIV和AIDS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下简称检测和治疗)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比较健康宣教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认知相关变化。结果与健康宣教前相比,健康宣教后研究对象接受检测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而且生活环境经济较滞后,很多HIV和AIDS家庭经济很拮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扩散蔓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 艾滋病 现状 对策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云南省云县梅毒感染老年人高发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9月份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梅毒检测确诊试验阳性,皮肤科收治的304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归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其年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确诊的梅毒患者中,≥60岁老年患者和<60岁的非老年患者分别占37.50%和62.50%,非老年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患者;≥60岁的老年患者中,又以60-69岁老年患者的比例最高,占15.79%,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发病率高居第二位。老年患者中,男女各占65.79%和34.21%,有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云南省云县梅毒感染老年人呈高发趋势,呼吁关爱老年人健康状况,杜绝不规范性行为,杜绝到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创伤性检查,降低老年人的梅毒感染率。

  • 标签: 梅毒感染 老年人 高发
  • 简介:摘要HIV感染的告知是艾滋病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告知工作开展得好坏,关系到艾滋病综合管理的成败。HIV感染的告知按照检测的程序分为两个阶段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告知和确认阳性结果的告知,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任务和目的,缺一不可,每次告知都非常重要,是艾滋病综合管理的关键。有的工作人员认为初筛结果的告知没有这个必要,原因有三,第一,害怕感染接受不了感染的事实,想不开,产生过激行为,难以面对感染,不知如何说起;第二,害怕确认结果万一是阴性,产生误会;第三,害怕感染在确认结果没有出来之前,采取逃避的方式,要么离开家外出,要么换电话号码,或是关机。这些情况都可能存在,但是我们只要在检测前做好知情同意,做好检测前咨询服务,检测可能面对的三种结果(阳性、阴性、不确定)一一解释,以及工作的环节进行介绍,与检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相互的信任,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经过我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认识到HIV感染的告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共同探讨,以期战斗在艾滋病防治一线上的工作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 标签: HIV感染者 告知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8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28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x2=6.720,P=0.010),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梅毒感染 围手术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94-01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患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or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口腔表征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口腔表征的诊治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对某省在押71例男性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临床检查+问卷调查,了解其口腔表征、实验室指标及人口学特征等,分析对口腔表征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男性患者中,30-39岁,共32例(45.1%),经静脉吸毒传播28例(39.4%)。CD4^+计数较高,中位数为279.00·mm^-3,IQR:263.00-409.00·mm^-3。与HIV/AIDS相关的口腔表征较少。口腔卫生维护意识、行为评分较高,其中位数为8分,IQR:7-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350·mm^-3(χ^2=13.170,OR=101.220,P≤0.010)、口腔卫生总分中(χ^2=4.992,OR=14.451,P≤0.050)、差(χ^2=11.374,OR=161.066,P≤0.010)及感染时间≥40个月(χ^2=5.377,OR=7.312,P≤0.050)均对口腔表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的CD4^+计数越高,口腔卫生状况越好,感染时间越短,其HIV/AIDS相关口腔表征的发生率越低。

  • 标签: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 口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乙型及丙型肝炎感染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乙型及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免疫性肝病免疫球蛋白G类抗体采用印迹法、自身抗体谱IgG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67例乙肝患者、264例丙肝患者30例正常对照进行检测,生化项目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BS-800检测,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探针法进行检测.结果丙肝感染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28.4%,乙肝感染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19.3%,均高于正常对照(6.6%).均为低滴度,且有自身抗体产生的感染与无抗体产生的感染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均有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触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可能是HBV、HCV感染后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关键词乙肝感染;丙肝感染;自身免疫性抗体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73-01

  • 标签:
  • 简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贺州市2008—2013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08—2013年新发现的现住址为贺州市的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贺州市共报告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4065例,年均发病率为32.7/10万;其中HIV感染2134例,AIDS患者1931例,死亡1503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八步区(1387例,占34.1%)和平桂管理区(1208例,占29.7%)。男性2816例,女性1249例,男女性别比为2.3∶1。病例年龄集中在20-49岁(2331例,占57.3%)和≥60岁(1045例,占25.7%)。职业以农民为主,共2885例,占总数的71.0%。文化程度以小学(1988例,占48.9%)和初中(1462例,占36.0%)为主。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5.6%(3479/4065)。病例发现途径以其他就诊检测为主,共1992例(占49.0%),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662例(占16.3%)。结论贺州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异性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防控工作应从切断该传播途径入手。低文化程度和青壮年农民是感染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HIV新发感染CD4+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其免疫状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所采集92份全血样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92例维吾尔族HIV新发感染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305.9±168.3)个/μl.其中66.3%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350个/μl.不同性别及感染途径HIV感染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HIV新发感染中2/3已进入AIDS期,需要监测疾病进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应继续加强HIV防控宣传,扩大CD4+T淋巴细胞检测范围,早发现、早干预,以提高HIV感染的生存质量.关键词HIV;CD4+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新发感染AnalysisofCD4+TlymphocytesfornewfoundHIVinfectedUygursinUrumqiGuohongHuang,YanjieCui,ZhiweiLi,HuangRui,HaiyingJia,ChangminWang?(Clinicallaboratorycenter,People’s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qi,830011)AbstractObjectiveCD4+Tlymphocytesweredetectedandanalyzedtounderstandtheimmunestatusofnew-foundUygurHIVinfectioninUrumqi.MethodsFlowcytometrywasusedtodetectCD4+Tlymphocytesabsolutevaluefrom92wholebloodsamplesandanalyzed.ResultsThemeanCD4+TlymGp(hocytesabsolutevalueof92new-foundUygurHIVinfectionswere(305.9±168.3)/μl.NostatisticdifferencewasfoundindifferentgendersandinfectedroutesP>0.05).ConclusionTwothirdofthenew-foundUygurHIV-infectedcasesinUrumqihasenteredtheperiodofAIDS,monitoringandantiviraltherapywereneedtimely.PropagandaofHIV-relatedknowledgeandCD4+Tlymphocytesdetectionwerealsoneedstrengthenandenlarge.EarlydiagnosisandinterGventionKesyhowuolrddsimprovethesurvivalqualityofHIV-infectedcases.HIV;CD4+Tlymphocytes;Flowcytometry;New-foundinfections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1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途径,为低危献血招募服务。方法:对2012-2013年东莞市无偿献血标本HIV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统计HIV确证阳性数;对确证HIV感染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分析H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感染途径。结果:2012-2013年HIV的感染率分别为0.049%和0.056%;感染绝大部分为男性,占94.0%,女性感染占6.0%,男女性别比为15.6∶1.0;感染中年龄以21~30岁阶段为主,占45.8%,31~40岁,占33.7%,18~20岁和41~50岁分别占6.0%和14.5%,51~60岁阶段无感染;感染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比例最高,占43.3%,高中及中专学历占4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占15.6%;感染职业主要为普通务工,占68.7%,商业、服务行业者占16.9%,学生占1.2%,医务工作者占3.6%,其他职业占9.6%;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男男同性性传播占31.3%,同时有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占13.3%,未出现女女同性性传播案例。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呈多年龄段、多职业人群分布状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形势严峻,应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前问询和对高危献血人群的排查,以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高危献血人群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质量现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HIV/AIDS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WHOQOLHIV-BREF量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随访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进行调查,并收集该人群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的相关信息,包括基本的人口学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HIV/AIDS179例,男性占72.07%,平均年龄为(39.56±11.65)岁,以30-39岁年龄组居多,占33.5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1.40%;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51.40%;职业以有职业为主,占80.45%;50.28%的病例是HIV感染,49.72%是艾滋病患者;非本市户籍占64.2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3.69%。调查对象在心理领域(13.17±2.72)、独立性(14.12±2.75)及社会关系领域(12.94±2.53)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均P〈0.01),在精神支柱/信仰/宗教领域(14.29±3.06)的得分高于常模(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质量有关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历、是否本地户籍、感染途径、是否接受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是否获得宣传材料、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是否获得安全套(P〈0.05或P〈0.01),其中输血/血制品感染的人群在生理领域、独立性和精神支柱/信仰/宗教3个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67、-4.00、-7.24)。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其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且对该人群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应的领域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提高HIV/AIDS的生存质量。

  • 标签: HIV感染 CD4淋巴细胞计数 生活质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在HIV感染中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HIV感染96例,所有感染均进行X线胸片、痰涂片和血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筛查以诊断结核患病情况。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在HIV感染中的总体阳性率以及不同CD4计数水平下的阳性率,总结血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血培养对筛查结核的应用价值。结果96例HIV感染中诊断结核病患者25例(阳性率为26.04%)。血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筛查培养结果阳性6例(阳性率为6.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患者随CD4计数水平的升高显现下降趋势。血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在我院HIV感染中的阳性率(6.25%)总体较低,临床作用意义不明显,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结核病 HIV病毒 诊断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清HBV标志物、HBVDNA以及preS1Ag/Ab检测,比较preS1Ag与HbeAg阳性检出率与抗HBs与抗Hbe的阳性率。结果60例preS1Ab阳性血清中,抗HBs阳性率46.67%高于抗Hbe的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beAg相比,前S1抗原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敏感度更高,而前S1抗体能帮助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具备重要临床检测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前S1抗原 前S1抗体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晚发现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下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历史卡片,将新报告即为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200/mm^3或临床症状诊断为艾滋病病人)且既往从未报告过的患者或当年新报告HIV感染并且当年即转为艾滋病病人定义为发现晚.现住址为德宏州的HIV感染和艾滋病病人6785例,剔除确诊HIV感染三个月内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1164例(17.1%),信息不完全29例,共纳入研究对象5592例.结果5592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5.6±12.1)岁,男性占62.4%;初中及以下占91.7%;农民占75.4%;异性传播(78.7%)为主.2007年德宏州HIV感染的晚发现率为46.4%,2013年为33.8%,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4.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50岁以上年龄组,经异性传播,性病门诊来源病例晚发现率高于其他组别的感染.结论德宏州2007-2013年新报告HIV感染的晚发现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扩大检测,提高感染的早发现能力.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