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与其它神经元不同,成年哺乳动物的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ReceptorNeuron,ORN)有自发、持续更新的能力。1996年Murrell等报道成年人的嗅上皮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ORN这种神经再生和更新的特殊性引起了神经科学和耳鼻喉科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研究ORN死亡和再生规律,并从不同水平探索再生机制。目前认为,

  • 标签: 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 新生神经元 嗅上皮 神经再生 嗅球切除
  • 简介:Neurometer是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神经功能检测仪器。应用Neurometer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部位,不同频率下感觉神经功能测定。发现糖尿病组电流感觉阈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高频和低频时差异更显著;有神经症状较无症状者更为明显。还发现一些无神经病变症状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电流感觉阈值。该仪器可用于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测定。糖尿病时大,小神经纤维均受累,应在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症状之前进行神经功能的检查。

  • 标签: 检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测量仪
  • 简介:摘要患者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四肢麻木物力,深浅感觉丧失,肌力弱,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首先考虑周围神经损害,结合临床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感觉神经受累明显重于运动神经,并有神经根受累。

  • 标签: 感觉神经元 分析 讨论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手术中,将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有效的鉴别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在手术中的鉴别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在手术中鉴别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鉴别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方法。

  • 标签: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手术中 鉴别 前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修复尺神经高位损伤,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及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6只,每只动物双侧上肢为研究单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第一组在高位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在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游离后移位与尺神经作端侧吻合(外膜开窗)。第二组在高位切除尺神经3cm,两断端均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第一组。第三组高位尺神经处理同第一组。腕部不作处理。分别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小鱼际肌组织、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及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并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第一组神经纤维密度、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第二组术后神经纤维密度、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也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第三组肌纤维数量减少明显,神经纤维数量也减少明显,大部分肌纤维最终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小鱼际肌组织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个月观察到第一组雄猴手内在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第一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第二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但较C组程度轻,未见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第三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结论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尺神经的再生、长入争取了时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感觉神经移位 端侧吻合 高位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周围感觉神经之间受损的表现情况。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交感神经的皮肤反应测定水平。结果100例患者中神经的综合反馈异常率为60%,下肢综合资产率为40%,异常情况随着病程的增加逐步增加。病程大于3年的糖尿病患者,双下肢神经异常率为40%。结论胫神经H状况的反射程度较高,周围神经病变较为敏感,总体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的病变问题。

  • 标签: 糖尿病自主神经 病变 感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6~7周龄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SP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建立小鼠急性哮喘模型;WIN 62,577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WIN 62,577 300 μg,每天1次,连续7 d;地塞米松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 mg/kg,每天1次,连续7 d。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清中SP水平变化。免疫组化观察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在小鼠肺组织表达定位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BALF中SP水平[(45.78±9.1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02±2.80)ng/L](P<0.01);WIN 62,577干预组[(25.26±3.48)ng/L]与哮喘组[(45.78±9.15)ng/L]比较,BALF中S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45.78±9.15)ng/L]比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BALF中SP水平[(34.03±4.38)ng/L]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6 883.32±1 734.89)ng/L]比较,哮喘组小鼠血清中SP水平[(10 247.62±2 667.38)ng/L]明显增高(P=0.001);与哮喘组[(10 247.62±2 667.38)ng/L]比较,WIN 62,577干预组血清中SP水平[(4 285.99±1 926.36)ng/L]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10 247.62±2 667.38)ng/L]比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血清中SP水平[(6 787.22±1 907.45)ng/L]显著降低(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小鼠气道上皮、血管周围、平滑肌层均可见SP及NK-1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SP及NK-1R在哮喘组小鼠气道内表达明显增加;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与地塞米松干预组气道SP及NK-1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感觉神经肽SP的表达。

  • 标签: 哮喘 感觉神经肽 P物质 地塞米松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电生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入住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症状DPN22例,无症状DPN32,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日本光电EMB-9200K型肌电图分别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有症状DPN与无症状D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DPN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反射试验及定量感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结果:在入组患者中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8%,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10%,存在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2%,具有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1%,无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6%。结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两者在病变程度间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周围感觉神经损伤(PN)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以上、下运动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ALS以运动系统障碍为最突出临床表现,但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和临床检测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ALS患者被发现合并有非运动症状,如感觉障碍等。目前已有电生理、神经病理、神经影像、动物模型模拟、遗传学证据等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均提示ALS患者存在感觉神经系统受累。本文对ALS感觉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及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总结与感觉神经系统受累相关的遗传学信息。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感觉障碍 非运动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的康复理疗和具体的护理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30)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并辅以常规控制血糖的方法;观察组患者(n=30)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康复设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后,两组患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共计60例患者在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引入康复仪器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双管齐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 康复理疗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从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及基因三方面入手研究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的基本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20例,对选中患者进行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进行分析,对12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选中的20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感觉神经均未出现反应,8例患者下肢运动神经未作出反应,12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减缓迹象,患者肌电图收缩过程中运动电位时限基本相同。12例进行基因检测患者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电生理检测表现出神经性损害,同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缓,基因检测和肌电图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手段,有助于及早发现该疾病。

  • 标签: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电生理 基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的康复理疗效果与护理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患者106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进行康复理疗、护理指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各项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PPG、FPG以及HbAlc水平值皆优于对照组,差异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理疗及护理指导治疗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可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感觉神经病变 康复理疗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周围神经再生时运动、感觉神经再生相关的差异基因。方法取雌性SD大鼠6只,一侧制作股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1个月后取两侧股神经肌支和皮支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差异基因功能和通路显著富集性分析。结果股神经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再生的肌支共2 09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 006个,下调1 092个),再生的皮支共1 56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727个,下调840个)。肌支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发展、炎性反应、细胞黏附等过程。皮支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侧支发芽的正向调控、离子迁移、脂肪酸生物合成等过程。结论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再生时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表达和不同的信号通路。

  • 标签: 周围神经 基因表达 运动感觉特异性 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并进行疗效评价,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下肢活动[(30.18±4.20)分]、髋关节症状[(16.43±1.99)分]、特殊体征[(29.36±1.25)分]、美观[(13.57±1.91)分]、总分[(89.54±7.76)分]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且PNF组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0.38±0.17)cm]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PNF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疗效较好。

  • 标签: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臀肌挛缩症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 (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同期乳房再造术,皮瓣携带的肋间神经感觉支与受区肋间神经吻合,腹壁下血管与受区胸廓内血管或者胸背血管吻合。记录皮瓣长度、宽度、厚度及血管蒂情况,携带感觉神经长度及选择的受区血管和神经。随访再造乳房的感觉恢复情况,将乳房分为5个区,包括4个象限和中央区,对每区的压力觉和温度觉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完成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外形恢复、感觉恢复和满意度。结果皮瓣长(32.3±0.4)cm、宽(12.7±1.6)cm、厚(3.8±0.4)cm,腹壁下血管蒂长度为(12.5±0.4)cm,动脉管径为(1.7±0.4)mm,伴行静脉管径为(2.2±0.7)mm,携带肋间神经感觉支长度为(2.3±0.4)cm。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7例)和胸背血管(5例)。所有受区神经为同侧第3肋间神经。所有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供区发生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圆润,弹性质地可,未见皮瓣发生溃疡;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未见影响。1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9.6个月,未见乳腺癌复发情况。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感觉恢复效果,12例(100%)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病例中,所有再造乳房至少有1区恢复了温度觉。患者对再造乳房外形及感觉恢复均满意。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受区胸壁第3肋间神经吻合有助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房再造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感觉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们采用带感觉神经的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21指。缺损面积为1.8 cm×0.6 cm~2.9 cm×2.1 cm,皮瓣设计至少含1条隐神经足内侧皮支或足底内侧神经皮支,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1指皮瓣全部存活。供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2例手指出现瘢痕屈曲挛缩畸形,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60°。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主动活动度:优16指,良3指,可2指。皮瓣感觉功能按照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评定标准(1954)评定:S4 15指,S3 5指,S2 1指。结论带感觉足内侧静脉皮瓣外观、质地接近手指,能修复受损的神经,重建末节指腹的感觉及功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感觉神经 静脉皮瓣
  • 作者: 卢振和 宫庆娟 樊碧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疼痛科,广州市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广州市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广州市 510260,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市 100029
  • 简介:摘要2020版疼痛新定义,强调了疼痛是主观的,人们首先须相信患者所诉的疼痛,并坚持疼痛是组织损伤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唯有感觉神经系统能将身体刺激传入大脑,但定义中注释其传入的一些伤害性刺激,如果没有引起脑的不愉快情感时就不应称为疼痛。顾及到不会语言表达的人或动物也会疼痛,定义删除了"描述的类似损伤"中的"描述"一词。医师在疼痛诊疗中沿感觉神经系统寻找责任组织损伤处,可实现对因施治的临床医疗原则。

  • 标签: 疼痛 定义 感觉神经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