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注》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注》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与《庄子内篇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庄子内篇注》当在《道德经解》之前已经完稿,而于1620年“重述”。憨山大师虽然很早就开始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庄子》进行疏解的工作,但是《庄子内篇注》在《道德经解》之前完稿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庄子内篇注》的真正完成时间当在1620-1621年间。

  • 标签: 憨山德清 《庄子内篇注》 庄学 佛教
  • 简介:敦煌遗经《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经》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经》成书于公元155年至165年,是天师道成立之初,为自神其道而作。《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经》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 标签: 老子变化经 道教 天师道
  • 简介:《松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松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松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 标签: 赵孟頫 松雪斋集 元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