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农业基础薄弱、商品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大的贵州山区农村,还受到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自我调控机制脆弱的制约。不论在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还是在生产要紊的竞争中、抗衡能力都低,常常处于软弱和不利的地位。当前,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而贵州尚处于由贫困向温饱过渡、稳定解决温饱的

  • 标签: 农村经济 弱质产业 贵州山区 自我保障 自我发展 自我调控
  • 简介: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农村征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不仅农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影响农村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而且也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征地补偿法律制度不健全。尽快建立完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是我省土地立法的一项急迫任务。必须大幅度提高补偿标准

  • 标签: 失地农民 立法完善 补偿制度 征地补偿 补偿标准 农民群众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指导,立足山东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在推行和完善家庭承包双层经营新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农业的结果,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 标签: 农村税费改革 农业 产业结构 山东 人均GDP 农民
  • 简介:据青海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在我省364个乡镇中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119个,占32.7%;距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乡镇185个,占50.8%;能在一小时内到达县城所在地的乡镇236个,占64.8%;已经完成电网改造的乡镇217个,占59.6%;在乡镇地域范围内有火车站的乡镇29个,占8.0%。

  • 标签: 农村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 普查资料 一级公路 电网改造 地域范围
  • 简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设想。为了推动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2008年,民建四川省委组织力量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解决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一、我省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早在2006年底,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并

  • 标签: 保障制度政策 农村最低 我省农村
  • 简介:河南是地处中原的农业大省,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使得我省在2001年就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目前,河南省总人口已增至1亿人,农业人口约占66%。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河南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标签: 农村人口 成人教育 河南省 中国人口 改革开放 社会建设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工业对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两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村工业所固有的一些弱点逐步暴露出来,其发展越来越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96年全省农村工业总产值(新规定)为508...

  • 标签: 农村工业 乡镇企业 生产经营 国有企业 乡镇工业 外向型经济
  • 简介:我省出台《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规定,医学院校大学生到湖北的乡镇卫生院当医生将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该《意见》是我省为贯彻落实医改方案首次出台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旨在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引进人才,保障财政投入,促进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文件规定,每个建制乡镇要有一所政府设立的卫生院。

  • 标签: 农村医疗卫生 政策稳定 医疗队 乡镇卫生院 机构编制管理 财政投入
  • 简介:为推动我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48县进行了调研。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改变现状,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摆脱现实困境。对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传统思想观念、职教体系、经费投入和办学模式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是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保障。

  • 标签: 农村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对策
  • 简介: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贵德县大史家村、湟中县小磨村、互助县高羌村、乐都县业善洼村)共有991户,4048人,2199个劳动力,耕地面积6763亩。改革开放以来,四村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四村经济总收人732.1万元,其中二、三产业收人235.8万元,占32.2%,农民人均纯收入213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0元。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根据2003年度四村调查汇总表分析如下。

  • 标签: 青海 农牧民收入 职业分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务输出 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