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在脑显微镜下做颅内动脉瘤手术,实施密切的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此组颅内动脉瘤手术经过密切的手术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麻醉手段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脑动脉瘤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术中关键环节的麻醉处理资料。结果30例手术均采取静脉诱导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过程平稳,插管无呛咳,术中有18例有控制性降压过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或者大出血。术后1h内均清醒拔管。结论脑动脉瘤手术麻醉的关键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全程要保持平稳状态,在术前术中都要保持动脉压和颅内压的平稳,在动脉瘤时要有足够的麻醉深度,同时使用控制性降压手段,动脉瘤后要恢复血容量并升压,做好脑保护。

  • 标签: 临床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麻醉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脑动脉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突起.是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术是用特制的动脉瘤将瘤颈,随着动脉瘤的改进和显微技术的发展,动脉瘤显微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动脉瘤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现将本院2002年至2006年的15例颅内动脉瘤术的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夹闭术 动脉异常 显微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交通支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7年5月,医院开展前交通支动脉瘤28例。结果出现5例脑血管痉挛,6例术中呼吸循环紊乱,1例术中出血,术中低体温6例。未见脑梗死、颅内感染。手术时间(2.13±0.56)h,出血量300~700ml,平均(731±135)ml,医师满意率达到100%,结论前交通支动脉瘤手术护理需重视出血、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提高配合的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支动脉瘤 夹闭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手术期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控制脑血管痉挛,给于健康教育。结果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25例动脉瘤患者,恢复良好19例,轻残4例,死亡1例。1例术后再出血,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手术期间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 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动脉瘤术。结果术中手术进展顺利,术后病人疗效好,并发症少。结论充分的器械、物品准备与术中护理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方法取2014年的4月~2016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与针对性,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恢复效率,保障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

  • 标签: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神经外科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针对本院近年来30例神经外科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护理配合难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一名患者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9 例均动脉瘤成功,手术顺利度过难关。结论:熟练掌握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及时准确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械,手术时机的选择、操作者熟练程度,医护工作者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30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脑动脉瘤患者中采取显微手术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中抽选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接受显微手术术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血管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22、11.973、13.352,P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术 治疗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开展,提高了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报道我科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的29例动脉瘤术的护理体会。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载瘤动脉狭窄及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后,可发生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积水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手术治疗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瘤体极易破裂出血,手术难度大,手术的危险性也很大,手术的成功除了医生要有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外,术中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也起到重要作用。我院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在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术38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疗法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并反思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血泡样动脉瘤,观察动脉瘤影像特征、各种治疗尝试以及预后情况。其中13例(59.1%)见瘤壁菲薄,瘤颈-载瘤动脉壁交界处呈明显"断续样"色泽变化;一次性成功10例,其余12例均出现瘤颈撕裂,重新成功1例但滑脱失败,包裹载瘤动脉成功3例,急性期孤立载瘤动脉并搭桥2例,术后均有1例造影通畅,其余单纯孤立载瘤动脉7例。结果本组治愈9例,残疾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手术要慎重,不得已手术时需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瘤颈-载瘤动脉交界处色泽、质地变化,判断后是否出现瘤颈、瘤体完全撕脱;有条件时待脑肿胀消退后,首选密罗网支架治疗,无法实施介入治疗时必须备好颅内外高流量搭桥准备。

  • 标签: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颅内外搭桥 血流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颅内动脉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4例颅内动脉瘤术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强调术前注重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术中熟悉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基本情况,及时补充手术中所需物品。结果24例颅内动脉瘤均顺利完成手术配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颅内动脉瘤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术中配合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取的60例颅内动脉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护理对策,后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明显的统计价值。结论针对临床接受颅内动脉瘤术患者,需要在术后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此外,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复合手术条件下对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9例床突旁大型复杂动脉瘤进行,采取术中造影对动脉瘤及效果即时评估。共实施近端球囊临时阻断8例,其中联合负压抽吸辅助塑形2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梗死,3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患者视力下降。术后随访显示1例瘤颈少量残留,其余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无载瘤动脉狭窄。复合手术中,即时造影有利于充分评估动脉瘤形态及效果,近端临时阻断联合负压抽吸技术能够降低动脉瘤显露及塑形难度,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复合手术 床突旁动脉瘤 近端阻断 抽吸减压 随访
  • 简介: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显微手术瘤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82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显微瘤颈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显微瘤颈手术。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观察组的GOS评分良好率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64.86%(24/37);观察组的GOS评分较差率11.11%(5/45)、死亡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GOS评分24.32%(9/37)、死亡率5.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中有脑积水、感染、动脉瘤再次破裂及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92%(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显微手术瘤颈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提高患者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积极采纳推广。

  • 标签: 脑动脉瘤 破裂出血 显微瘤颈夹闭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