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日前,国资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两个央企投资监管办法,将针对央企境内和境外的投资项目分别建立负面清单,划定投资红线。其中要求设定禁止类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监管。这是国资监管针对央企境内外投资首度启动"负面清单"管理,也意味着国资委下一步将从"管投向、管程序、管风险、管回报"四方面,

  • 标签: 央企 监管办法 审核把关 发展战略规划 国际化经营 自主决策
  • 简介:国际投资仲裁起源于国际商事仲裁,却又因为其往往涉及公共利益而得到更多的第三方关注。在第三方参与呼声日益高涨的同时,国际上出现了比较丰富的实践案例。与此同时,联合国大会在2013年和2014年相继通过《投资人与国家间基于条约仲裁透明度规则》和《联合国投资人与国家间给予条约仲裁透明度公约》。虽然目前对第三方参与投资仲裁仍有非议,但不可否认其是大势所趋,值得我们梳理借鉴。

  • 标签: 法庭之友 ICSID仲裁规则 透明度规则
  • 简介: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对外投资,在投资行业环境、投资主体、投资合作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因此,应熟悉海外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建立对外投资保障体系,注重投资方式与投资伙伴的选择,以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

  • 标签: “一带一路” 对外投资 投资风险
  • 简介:随着期货市场越趋成熟,贸易公司经营模式在传统的只参与现货买卖的方式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了规避市场价格风险以及增加盈利能力,新型的贸易公司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通过积极主动的使用期货等投资工具对现货、期货持仓进行风险对冲,采取基差交易的低风险模式获取利润。操作模式包括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套利、产业链套利、相关性产品套利等。本文主要对期现套利、跨期套利模式及财务处理进行论述。

  • 标签: 期现套利 跨期套利 会计处理 期货交易
  • 简介:国有企业是否具有私人投资者身份决定了国有企业可否诉请国际投资仲裁保护。ICSID对此采取宽松立场。投资保护协定传统上会通过投资者界定条款来解决对国有企业仲裁救济保护的问题,但新兴的双边和区域投资协定则通过"竞争中立"条款预先"塑造"国有企业的私人投资者身份。ICSID仲裁实践中采用的"商业活动检测法"也逐渐由低标准朝综合评判行为性质和目的等多元要素之高标准发展。ICSID相关的实践和发展趋向对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和内部的改革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 标签: ICSID国有企业 私人投资者身份 判断标准 仲裁资格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引入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的非效率投资实证模型,试图探求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投资不足的企业中,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企业投资不足水平越低;投资过度企业中,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企业投资过度水平越高。在此基础上,根据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确实存在差异。

  • 标签: 管理者风险偏好 投资水平 非效率投资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制度效应 差分矩估计
  • 简介: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国家审计署为履行监管责任,会定期对其进行政府审计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正式提上日程。不难发现,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完善的表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 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