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属于心律失常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介绍房颤患者的常用药物,对抗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总结房颤治疗的护理,为房颤患者治疗和护理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护理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简称房颤,属于心律失常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介绍房颤患者的常用药物,对抗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总结房颤治疗的护理,为房颤患者治疗和护理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护理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次大面积肺栓塞行溶栓加疗法与单纯疗法治疗效果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本院收治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34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研究组予以尿激酶处理,溶栓完成后,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处理,直到INR达到2-3。对照组予以低分子量肝素以及华法林处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治疗效果对比、随访1年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予以溶栓或者治疗后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有所减慢,动脉血—肺泡气氧分压差(PA-aO2)显著改善(p<0.05);经过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改善(p<0.05)。两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的PaO2相比较于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其他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功率82.35%高于对照组47.06%(p<0.05);研究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3例(17.65%);对照组发生终点事件6例(35.29%)。结论联合尿激酶溶栓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临床具有安全性,但是和单用治疗对比,无法对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进行改善。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抗凝疗法 次大面积肺栓塞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APTT、PT、TT及FI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FIB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FIB较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PT、FIB虽有所好转但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能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凝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慢性心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均为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如果没有禁忌症,则在失代偿期实施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心衰 失代偿期 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 作者: 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疗中心  北京 100048)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取我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3例,比较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抗凝治疗依从性高,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 简介:摘要目的将联合治疗用于心源性脑梗塞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3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组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n=47)与参照组(n=46),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低(P<0.05),BI指数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6%,与参照组69.57%相比,相对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6.38%,与参照组19.5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而言,实施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积极控制病情,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联合抗凝 心源性脑梗塞 拜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组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当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联合抗凝 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当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联合抗凝 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长期口服药物患者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这一阶段内接收诊治的接受肠镜检查的长期口服药物患者 5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镜检前指导和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镜检过程中给予患者系统化和精细化的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无有发生血栓或下消化道大出血等不良反应者;护理满意率调查显示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 96.3%。结论:对长期口服药物患者在肠镜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在镜检过程中给予系统化和精细化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镜检的安全性,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肠镜检查 准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肺心病患者应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门诊收治的28例青年肺心病患者为临床分析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例患者按照常规方案接受治疗,观察组1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和整体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对青年肺心病患者采用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控制并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 标签: 肺心病 抗凝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析对 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应用枸橼酸钠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100 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肌肉痉挛、肢体抽搐等不良反应。对于凝血时间的比较, 在血透前凝血时间为 (114. 21士 10.32)秒。在血透后,静脉端凝血时间为 (141. 22士 11. 64)秒,动脉端凝血时间为 (120. 76±14. 43)秒,经过对比 (P的护理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 枸橼酸钠抗凝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长期口服药物患者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这一阶段内接收诊治的接受肠镜检查的长期口服药物患者5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镜检前指导和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镜检过程中给予患者系统化和精细化的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无有发生血栓或下消化道大出血等不良反应者;护理满意率调查显示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6.3%。结论对长期口服药物患者在肠镜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在镜检过程中给予系统化和精细化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镜检的安全性,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肠镜检查 准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凝血功能、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卒中量表评分(NIHSS)较低,凝血功能各指标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能够有效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卒中评分,同时安全性可靠。

  • 标签: 联合抗凝 心源性脑梗塞 NIHSS评分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化疗中乳腺癌伴肝功损害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临床药师的服务内容和药学干预切入点,提高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方法临床药师对肝功能损害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华法林进行重点监护,积极参与给药方案设计,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积极干预,促进患者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对肝功能损害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华法林提供药学监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临床药师 肝功能损害 华法林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晓晴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北京 100048)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而后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存性93.4%,并发症4.3%;对照组分别为75.5%和20.4%;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