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结合修复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接受正畸及修复治疗的前牙间隙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前牙间隙患者均进行正畸结合修复治疗,临床疗效评价优23例(77%)、良7例(23%)。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正畸与修复结合修复前牙间隙临床疗效良好,长期效果稳定。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牙间隙 正畸治疗 美学修复
  • 简介:我的乳牙很不争气,不该坏的时候它要坏,该掉的时候它又不掉。这不,又有一颗乳牙松动了。它呀,还真顽强呢,在我嘴巴里已经摇摇晃晃了几个星期,可还死守着脚下的阵地。我一有空就用舌头舔它,希望它早日脱落,可不奏效。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于是,我胆战心惊地采用了以下三种战术。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今天早上起床后,我用舌尖舔了舔那颗松动的牙齿,发现它动得更加厉害了。我再用力一舔,那舌尖酸酸的,就像掉进醋坛子里一样,一直酸到舌根;那牙根痛痛的,就像刀劈剑刺一样,一直痛到了心里。我连忙抿住嘴,还发出“嘶……嘶”声。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爸爸,爸爸,我又掉了一颗矛。”儿子跑过来,给我展示掉的牙齿。“爸爸你看,这牙长得好丑哦,就是那天给你看已经动了的那一颗。”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的临床治疗操作。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及临床操作的特殊性,在拔牙操作中易发生一些临床并发症。本文针对牙拔除术的基本特点、常见失误、并发症类型以及牙拔除术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拔牙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8例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脓肿切开引流以及清除病灶治疗,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又采用了自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能比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口腔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腹膜后间隙疾病患者进行CT诊断,以确诊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治疗。结果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并接受对症治疗后,现已有38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的CT诊断有效的降低了误诊的几率,及时的对患者做出对症治疗。

  • 标签: 腹膜后间隙疾病 CT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牙科高速涡轮牙钻在辅助拔出下颌阻生齿,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牙科高速手机加金刚砂车针去除下颌阻生齿阻力,分开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用牙挺或根尖钳拔除牙齿,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出血,局部肿胀,张口受限等情况的发生。结果应用高速牙钻去除阻力,分牙根拔除阻生齿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等复杂拔牙,可以减轻拔牙手术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应用牙科高速涡轮牙钻去除阻力,分牙根拔除下颌阻生齿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可以达到满意的拔牙效果。

  • 标签: 高速涡轮牙钻 阻生齿 第一恒磨牙 拔牙 金刚砂车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拔牙中心理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口腔科进行拔牙治疗儿童中抽取出12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将他们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第一组患儿采取正常护理的方法,而第二组患儿在第一组患儿护理方法上,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进行合作程度、拔牙后的恐惧程度、血压和心率的稳定程度。结果第二组患儿的合作程度、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性比第一组高,拔牙后的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患儿拔牙前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够更加配合,有利于拔牙工作的顺利展开,安全进行,具有临床上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 拔牙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前牙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前牙拥挤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自锁托槽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MBT直丝弓托槽不拔牙矫治,自锁托槽组患者采用Quick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比较2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弓宽度、上前牙凸度、牙列排齐时间及矫治总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自锁托槽组患者矫治后前磨牙间宽度水平与矫治前相比均有提高,但自锁托槽组患者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矫治后上前牙凸度水平均显著高于矫治前,但对照组患者提高程度大于自锁托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齐牙列所需时间及矫治总时间自锁托槽组较对照组均有所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前牙拥挤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直丝弓托槽,通过扩展双尖区牙弓宽度来获得牙列排齐所需间隙,从而减小排齐过程中的前牙唇倾,明显缩短排齐牙列的时间和总的矫治时间,提高了矫治效率。值得在不拔牙矫治病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自锁托槽 直丝托槽 前牙拥挤 牙弓宽度 上前牙凸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颈深筋膜间隙感染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咽旁间隙感染患者中,2例患者取鼻咽部组织病检,确诊为鼻咽癌;1例转口腔科患者确诊为舌癌;2例因既往有鳃裂囊肿手术病史,未手术治疗。其他患者通过切开排脓引流,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均治愈。颈段食道周围脓肿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2例患者半年内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颈深筋膜间隙感染一经确诊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感染 扁桃体周围脓肿 引流
  • 简介:针对某发电厂发生的一次主变间隙零序电流保护误动事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 标签: 变压器接地间隙零序保护误动跳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的下颌多根阻生智齿164例,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分别用微创拔牙刀及高速涡轮机和传统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比较两者的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症程度、术中术后患者的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程度、术中术后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去冠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下颌近中阻生智齿 高速涡轮牙钻 冠周弧形增隙法 微创拔牙器械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牙位残根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接受单颗残根牙拔除的阿司匹林服药者160例(剂量100mg/d,服药〉2周),包括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各10例。在其不停药情况下拔除患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凝血正常,Ⅲ~Ⅴ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进行评估,比较该药对不同牙位创面凝血影响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1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残根牙拔除的患者,凝血均为Ⅰ、Ⅱ级,其余牙位残根拔除的患者均出现凝血Ⅲ、Ⅳ级,但Ⅴ级未见。2在前牙、前磨牙、磨牙残根拔除的患者中,上颌凝血正常者比例分别为90%、55%、43%,下颌该比例分别为97%、75%、43%。3凝血Ⅲ、Ⅳ级的患者患牙周围骨质较疏松,血供丰富,牙周膜面积较大,且易受手术损伤。结论:1除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阿司匹林可造成其余牙位残根拔牙创出血增加。2阿司匹林对上颌拔牙创凝血的影响较下颌明显;对于上、下颌牙列,阿司匹林对前牙、前磨牙、磨牙创面的影响依次增加。3阿司匹林对拔牙创的抗凝作用受颌骨解剖结构及其血供、患牙牙周膜面积、拔牙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阿司匹林 拔牙 残根 凝血
  • 简介:利用公差带理论,分析、计算了隔爆电机试验样机的圆筒隔爆接合面的配合间隙

  • 标签: 样机 隔爆 间隙 公差带 精度
  • 简介:摘要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以至于骶管阻滞目前被看作是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主要替代方法。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操作技术简单、安全。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在小儿应为首选的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因为与腰部(或者胸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相比较,其很少具有引发并发症的危险。

  • 标签: 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 麻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对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收集63例腹膜后占位患者,全部病例与手术结果及病理检查对照。结果超声检查对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的定位符合率达87.3%,对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达82.8%。结论超声检查对于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的发现和定位、定性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是诊断腹膜后间隙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采用流-固-热耦合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离心载荷、温度载荷和气动载荷影响,对某改型发动机的风扇转子和风扇机匣进行数值分析,获得了发动机三个典型状态点下,风扇转子和风扇机匣的压力、温度及结构变形分布;通过对风扇转子和风扇机匣两者变形的叠加,获得了风扇叶尖径向间隙分布。计算结果显示:该型发动机在原型机设计点和转速最高状态下,风扇叶尖与风扇机匣内壁面发生碰磨;而在温度载荷最大状态下,风扇叶尖与风扇机匣内壁面始终存在间隙,这会影响到该状态点下的风扇效率,需在后续设计中予以考虑。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风扇 叶尖间隙分析 流-固-热耦合 有限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