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MLIFT)治疗括约肌间型肛瘘(ISAF)及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ISAF与TSAF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行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治疗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应用MLIFT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87.69%(57/65)(P<0.05)。结论:改良MLIFT术治疗疗TSAF、ISAF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括约肌间型肛瘘 经括约肌型肛瘘 临床效果
  • 简介:董家鸿教授、冷建军博士:胆胰肠结合部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Oddi括约肌(sphincterofOddi,SO),正常的括约肌压力和相位收缩作用可调节胆胰液分泌和维持胆胰液正常流向,保持胆道无菌环境;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事实上乳头狭窄、壶腹狭窄、胆道运动功能不良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都属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SOD)的范畴,但SOD的概念在我国尚未规范使用.

  • 标签: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ODDI括约肌 诊断 治疗 胆胰肠结合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瘘道切开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患者(77.14%)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

  • 标签: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经括约肌型 肛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102例我院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并且分别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切开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7例,占比92.15%,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2例,占比82.3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治疗 经括约肌型肛瘘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ILIS)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2—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5例慢性肛裂患者采用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分析其愈合时间、术后1、3、5 d疼痛评分、Wexner评分和肛门直肠压力,评价此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24例患者慢性肛裂手术切口Ⅰ级愈合,愈合时间为(14.66 ± 5.63)d,1例患者为Ⅱ级愈合,术后1、3和5 d疼痛评分分别为(2.32 ± 0.82)、(1.66 ± 0.74)和(1.22 ± 0.63)分,没有患者发生肛门失禁,肛门失禁评分为0分。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是治疗慢性肛裂的一种微创、疼痛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肛裂 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31例,对照组均行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观察组均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与对照组患者的80.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经括约肌型肛瘘 改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笔者采用表面电极对216名正常儿童作了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连续观察了(肛门外括约肌在静止、刺激和自主收缩状态的)肌电活动。用针刺肛周皮肤和自主收缩时,观察肌电活动的波幅和频率变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肌电活动逐渐增强,肛门右侧波幅高于后侧。肌电图观察结果表明:肛门外括约肌的发育程度在控制排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正常儿童 肛门外括约肌 肌电图
  • 简介:摘要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目前较公认的机制是EST术中破坏了Oddi括约肌结构,引发功能障碍,导致肠胆反流,进而出现术后远期并发症。本文就Oddi括约肌功能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及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手术后并发症 奥狄括约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对比,在躯体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社会功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情感职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精神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上述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方案对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肛门内括约肌侧切 慢性肛裂 应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感染2例,均经搔刮、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后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2.00±0.68)和(1.99±0.70)分,肛门静息压分别为(75.60±8.60)和(73.60±8.20)mmHg(1 mmHg=0.133 kPa),最大收缩压分别为(109.60±7.80)和(107.20±8.3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肛门形态变化情况。提示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安全、有效,并保留括约肌

  • 标签: 直肠瘘 经括约肌型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肛管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感染2例,均经搔刮、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后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2.00±0.68)和(1.99±0.70)分,肛门静息压分别为(75.60±8.60)和(73.60±8.20)mmHg(1 mmHg=0.133 kPa),最大收缩压分别为(109.60±7.80)和(107.20±8.3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肛门形态变化情况。提示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安全、有效,并保留括约肌

  • 标签: 直肠瘘 经括约肌型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肛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瘘管剔除术对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行括约肌切开治疗肛瘘的对照组和行保留括约肌瘘管剔除术的观察组,每组各30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分别为(40.01±1.58)minVS(51.02±2.21)min和(9.58±0.20)dVS(16.12±1.2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VS66.67%),差异显著,P<0.05;术后一星期患者疼痛情况也少于对照组(16例VS23例)。结论保留括约肌瘘管剔除术对于治疗肛瘘患者术后愈合快,住院时间短,不损伤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括约肌 瘘管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瘘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行瘘管切除术,观察组26例,采用保留括约肌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手术治疗计划总时间均明显短语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肛瘘的临床治疗上,保留括约肌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保留括约肌手术 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肛门括约肌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或其他医源性损害引起的严重大便失禁患儿,常须行括约肌重建,我们根据近年来临床上施行肛门括约肌成形术的临床实践,对方法选择、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肛门失禁行括约肌重建的临床经验并针对性提出括约肌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2007~2012年对30例完全性肛门失禁的治疗,其中23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3例为会阴损伤术后,4例为盆腔和会阴术后。对此组病例采取不同的括约肌重建术,包括神经压榨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重建23次,臀大肌转移5次,Puri-Nixon提肛肌成形术1次,肛门内括约肌成形6次。结果对23例进行平均25个月的随访,临床评分达优良21例,占87.0%,客观评价8例,5例达优良。结论对括约肌肌源性损害致肛门失禁的患者,正确地选择不同的括约肌成形术都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