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手指缺损为手外伤中较常见损伤之一,修复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不足。目的:探讨动脉穿推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动脉穿推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13例患者,缺损面积:0.8cm×1.2cm至1.0cm×1.5cm。切取皮瓣面积:0.9cm×1.3cm至1.1cm×1.6cm。结果:13例13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3个月。患皮瓣血液循环良好,两点辨别觉8~12mm,指间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结论:动脉穿推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外观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损伤 指动脉背侧穿支 推进皮瓣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皮瓣修复指端及皮肤缺损疗效.方法采用动脉皮瓣修复指端及皮肤缺损32例,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动脉皮瓣修复指端及皮肤缺损疗效满意,操作方便.

  • 标签: 指动脉背侧支 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皮瓣的临床解剖与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动脉终末相交通成网。皮瓣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两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动脉皮瓣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动脉皮支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体软组织缺损采用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5例,中、环各3例,小指2例;修复指端8例,腹7例,及甲床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1.5 cm×0.8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0.7 cm~1.8 cm×1.0 cm。供区6例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予以中厚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因缝合过紧致皮瓣肿胀、青紫,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1周后消退;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屈、伸功能也恢复正常,TPD为7~11 mm。除未能重建体的特殊结构,如指甲、腹螺纹及精细的感觉外,重建了体原有的基本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1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91%;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采用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体软组织缺损伤,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满意,而且不损伤体主干血管,值得推广。

  • 标签: 岛状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以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近节、中节动脉为蒂逆行切取皮瓣17例,修复远节指甲、皮肤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功能、外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指端、皮肤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指动脉背侧支 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轴点动脉终末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我科应用双轴点动脉终末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11例,创面面积1.2 cm×1.6 cm~2.0 cm×2.8 cm,均为创伤骨外露创面,急诊一期修复。结果皮瓣全部存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肤色接近正常,质地良好,蒂部无臃肿,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5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结论双轴点动脉终末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感觉恢复好、外观满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双轴点 指固有动脉 终末背侧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对30例42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术中根据情况于近节或中节体尺或桡设计皮瓣,皮瓣以掌恻固有动脉为血供,并携带固有神经重建皮瓣感觉,供区于腕前区取全厚皮皮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其中示指指端皮肤缺损14,中指指端皮肤缺损13,环指指端皮肤缺损10,小指指端皮肤缺损5,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6mm×18mm,最小为10mm×7mm。结果术后30例42创面皮瓣修复及供区皮片均成活。随访3~7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3.39~6.40mm。结论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固有神经(DBPPDN)的皮瓣修复手指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软组织缺损113例113。临床应用4种带双DBPPDN的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皮瓣29例29。②固有动脉(DBPPDA)皮瓣43例43。③第1掌动脉皮瓣23例23。④游离皮瓣18例18。采用带单DBPPDN的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撕脱的固有神经仅修复一。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DBPPDN的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DBPPDN的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与带单DBPPDN的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DBPPDN的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指背皮瓣 手指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食指近节动脉皮瓣修复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方法自2006年11月-2008年7月应用以食指近节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皮瓣修复中远节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11例皮瓣10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皮瓣瘀紫,行远端放血,肝素棉球湿敷后好转,3周后皮瓣中远部脱痂愈合。术后随访3~6月,皮瓣修复的肢体外观、色泽、质地满意,虎口开大功能良好。结论食指近节动脉皮瓣以在切取皮瓣时蒂部明确带入了皮及其伴行静脉,并以伴行静脉为主要回流,可减少无效筋膜组织的携带量,对于改善外观、减轻术后对血管蒂的压迫都有明确的优点。

  • 标签: 食指 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2004年10月-2007年3月,我科利用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平均25岁,均为机器致伤。其中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1.5cm×1.5cm~2.2cm×1.8cm,末节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1.0cm×1.8cm~1.3cm×2.2cm,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

  • 标签: 手指软组织缺损 指动脉背侧支 岛状皮瓣修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骨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30例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09月,30例患者均给予动脉逆行筋膜皮瓣治疗,分析30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28±0.45)h,恢复或者是愈合时间为(12.46±2.15)d;30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局灶性坏死表现,给予患者局部换药处理后,3例患者均成功愈合。 结论 在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中应用动脉逆行筋膜皮瓣治疗,可以获取到显著效果,患者安全性高,手术操作简单,预后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指端缺损 皮瓣
  • 简介:指端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手外伤,临床上虽有多种皮瓣修复,但术后常存在感觉功能或外观欠佳等弊端。自1997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含神经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神经 皮瓣修复 常见 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固有动脉穿蒂第一掌骨桡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固有动脉穿蒂第一掌骨桡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固有动脉穿蒂第一掌骨桡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动脉穿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12年1月至15年12月期间应用动脉穿螺旋桨皮瓣修复30例(37)手指皮肤缺损。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19~65岁,创面面积范围10mm×5mm~24mm×20mm。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2~9h,皮瓣的切取范围12mm×9mm~31mm×23mm。结果有3例患者皮瓣有水疱形成,有1例皮瓣的远端皮缘出现坏死,以上4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其余的26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创面Ⅰ期愈合;术后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外观感觉良好,皮瓣的感觉恢复达到S3,手指恢复的优良率为86.67%。结论应用动脉穿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指远端掌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治疗中吻合固有神经的邻皮瓣修复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手指远端掌软组织缺损患者共25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患者患皮肤缺损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手指损伤情况选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处理。对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结果:在对25例患者应用不同的皮瓣修复处理治疗方案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指腹均饱满,色泽正常,并且手指使用功能良好。在术后6周,皮瓣感觉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在手指远端掌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治疗中,应当对患者手指缺损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选择不同的邻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和外观。

  • 标签: 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 邻指皮瓣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静脉的带蒂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或腹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下称笔者单位)收治56例(67)第2~5指端或者腹缺损急诊入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吻合静脉组29例(35),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2岁,清创后创面面积1.6 cm×1.3 cm~3.1 cm×2.4 cm;不吻合静脉组27例(32),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59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1.2 cm~3.0 cm×2.4 cm。根据2组患者指端或腹缺损位置及大小,于受伤手指中节或近节设计皮瓣,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固有神经神经近端与创面内固有神经残端行端端外膜吻合。吻合静脉组患者将皮瓣携带的1条或2条浅表静脉与创面近端或掌浅表静脉行端端间断吻合,不吻合静脉组不进行静脉吻合。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5 cm~3.4 cm×2.6 cm,不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9 cm×1.4 cm~3.3 cm×2.6 cm。2组患者供区创面取前臂近端或上臂内侧全厚游离皮片覆盖。术后观察2组患者皮瓣血运情况。术后随访采用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2组患者对皮瓣外观的满意度;由笔者单位手外科主任医师肉眼观察皮瓣颜色,并计算皮瓣色素沉着发生率。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出现张力性水疱;不吻合静脉组患者中有6例(6)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蒂部部分缝线、换药处理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6±0.5)分,明显高于不吻合静脉组的(4.3±0.6)分,t=2.482,P<0.05。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色素沉着发生率为9%(3/35),明显低于不吻合静脉组的31%(10/32),χ2=5.498,P<0.05。结论吻合静脉的带蒂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或腹缺损,静脉回流通畅,皮瓣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缺损 静脉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