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的认证是一种新的技术,是生物测定的新技术,我们的系统是利用这种指头的血静脉。今叫天我介绍一下静脉的技术,以及一些在日本的应用案例。

  • 标签: 认证技术 指静脉 生物测定技术 指纹 系统安全
  • 简介:摘要: 静脉识别是利用体内的静脉血管纹路作为识别信息的非接触式生物认证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其中,静脉识别因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得到了国内外各研究团体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对静脉识别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的检索和统计,对该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量趋势、主要申请人以及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概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静脉识别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和研发重点进行了梳理。

  • 标签: 指静脉识别 专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后无静脉回流,行指端创面放血治疗解决术后血液回流障碍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我科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施行的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无静脉回流,采用指端放血治疗再植28例的术后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28例成活26例,成活率92%,成活手指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无静脉回流,依靠指端放血来维持静脉回流,以及加强术后护理是再植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断指再植 手指末节 无静脉回流
  • 简介:静脉穿刺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患者握拳,穿刺,成功后再嘱患者松拳。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在穿刺中运用给握拳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小液体外漏,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报道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 握拳法 临床实践 液体外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动脉静脉化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15例15末节离断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52岁,平均40岁。因无法按照常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应用一侧动脉作为断指静脉回流,吻合一侧的动脉后将另一侧动脉与近端皮下静脉吻合,同时拔除离断指体指甲,术后使用肝素钠棉球湿敷甲床3 d。结果术后15例15再植均一期存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2个月。再植体均有指甲生长,但较正常指指甲小而厚,不平整,体稍萎缩,感觉恢复至S2~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体的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当末节再植无法用传统的静脉静脉吻合的方式建立静脉回流时,应用一侧动脉静脉化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术后辅助甲床肝素钠棉球湿敷可以有效提高再植体的成活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再植术 治疗结果 末节 静脉回流
  •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掌侧静脉治疗手指离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掌侧静脉重建断指血运18例,其中行掌侧静脉端端吻合14,与静脉交叉吻合7。结果施行吻合掌侧静脉的各种类型断指再植18例21,成活20,成活率为95.24%。结论吻合掌侧浅静脉法为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再植成功率。

  • 标签: 侧静脉 断指再植 指掌侧静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末节断指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所选取的病患都是在经过了正常指动脉吻合处理多次失败之后,再选择进行静脉动脉化处理,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患采用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完成手术治疗6个月之后对两组病患进行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病患断指成活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病患断指成活的概率;观察组病患再植断指的感觉以及活动程度要优于对照组病患再植断指的感觉以及活动程度;在对治疗满意程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比较低(P<0.05)。结论对于末节断指病患采用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断指成活的概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 末节断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按压法对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为静脉采血选择最佳的按压方式。方法将在本院体检科进行征兵体检需行静脉采血者8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00),对照组在静脉采血后取伸肘拇指棉签垂直按压法,观察组取伸肘三输液胶贴垂直按压法,2组按压时间相同,比较2组患者出血、淤血、血肿及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出血(χ2=24.09,P<0.01)、淤血(χ2=14.42,P<0.01)、血肿(χ2=6.98,P<0.01)、疼痛(χ2=6.06,P<0.05)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按压法按压可减少静脉采血后出血、淤血、血肿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且操作简单易行,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三指按压法 静脉采血 止血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手指静脉识别已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生物特征。尽管在识别准确性和可用性方面有了各种改进,但手指静脉识别仍然远不够完美,因为它受到低对比度图像和其他成像伪影的影响。三维或多角度的手指静脉识别技术为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特别是手指的错位和旋转。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透视手指静脉捕捉设备,它是基于镜子,相对于大多数现有的设备,它通常是基于多个相机。这款新设备只使用了一个摄像头,一个单一的照明模块和几个镜子来捕捉手指在不同的旋转角度。

  • 标签: 手指静脉模式识别 多透视指静脉捕捉装置 三维血管识别技术
  • 简介:关于自和转姚振武朱德熙先生1983年在《方言》杂志发表了《自和转》一文(以下简称《》),该文以先秦汉语为主要对象,讨论了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两种类型:自和转。文中许多观点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读后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 标签: 谓词性成分 形式标记 名词化标记 指称性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 简介:摘要: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技术是比较广泛运用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则是最有可能替代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因此,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成为了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由于图像处理算法错综庞杂,往往同一种算法对不同图像的处理结果相差甚远,因此研究适合手指静脉图像的算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了手指静脉成像原理及采集系统,手指静脉定位、增强及特征提取算法几大部分。

  • 标签: 指静脉识别技术 成像原理 特征算法
  • 简介:静脉识别技术是日立集团利用近红外线穿透手指后所得的静脉纹路图像来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的尖端的生物识别技术。从2000年开始.日立的该项开创性技术以其安全性和易用性而受到生物识别领域的广泛瞩目。

  • 标签: 识别模块 静脉 日立 手指 生物识别技术 个人身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静脉的带蒂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或腹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下称笔者单位)收治56例(67)第2~5指端或者腹缺损急诊入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吻合静脉组29例(35),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2岁,清创后创面面积1.6 cm×1.3 cm~3.1 cm×2.4 cm;不吻合静脉组27例(32),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59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1.2 cm~3.0 cm×2.4 cm。根据2组患者指端或腹缺损位置及大小,于受伤手指中节或近节背侧设计皮瓣,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固有神经背侧支或背神经近端与创面内固有神经残端行端端外膜吻合。吻合静脉组患者将皮瓣携带的1条或2条浅表静脉与创面近端背侧或掌侧浅表静脉行端端间断吻合,不吻合静脉组不进行静脉吻合。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5 cm~3.4 cm×2.6 cm,不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9 cm×1.4 cm~3.3 cm×2.6 cm。2组患者供区创面取前臂近端或上臂内侧全厚游离皮片覆盖。术后观察2组患者皮瓣血运情况。术后随访采用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2组患者对皮瓣外观的满意度;由笔者单位手外科主任医师肉眼观察皮瓣颜色,并计算皮瓣色素沉着发生率。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出现张力性水疱;不吻合静脉组患者中有6例(6)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蒂部部分缝线、换药处理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6±0.5)分,明显高于不吻合静脉组的(4.3±0.6)分,t=2.482,P<0.05。吻合静脉组患者皮瓣色素沉着发生率为9%(3/35),明显低于不吻合静脉组的31%(10/32),χ2=5.498,P<0.05。结论吻合静脉的带蒂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或腹缺损,静脉回流通畅,皮瓣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缺损 静脉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