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排放许可证制度已成为目前推行强制减排解决环境问题的最重要方式。由于配额或基准补助的存在排放资产的形成及被“耗用”成本对象化的归集和分配与普通资产会计的处理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并探讨了排放资产费用化及费用的对象化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制约因素和难题,并用具体核算示例进行说明。

  • 标签: 强制减排 排放权资产 资产费用化 费用对象化
  • 简介: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入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闻。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减排承诺中必须深度减排,以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闻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 标签: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分配 长期减排目标 人均累积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
  • 简介:摘要院建立了政府和两企业之间的一主两从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企业之间的差异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将两者结合成一个二阶段博弈模型。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以及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证明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通过每个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均等化实现排放最终的优化配置,而政府通过确定碳排放的初始分配比例实现社会的公平性。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程度、企业的减排技术对在均衡条件下的企业效益、政府决策偏好和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 标签: 院碳排放权 初始分配 博弈论 碳交易市场
  • 简介: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环境危机凸显,特别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困扰,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埋下了隐患。这使得全球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寻找有效的污染防治机制上。而实践证明,碳排放交易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污染治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政策型工具引入企业的排污治理中,是当下最切实可行的治污减排办法。本文着眼于企业,研究范围锁定在有强制减排任务的企业中,从碳排放的减排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控排企业碳会计流程进行了梳理,说明了碳排放交易会计是碳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是碳会计与交易市场接轨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自用或出售的角度考虑,按不同的交易目的对碳排减权交易会计的账务处理分为初始取得和实际耗用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碳会计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 会计处理
  • 简介:实施排放交易制度的国家需对交易活动建立严密的监管制度,以收集、掌握交易信息,追踪排污指标的去向和监督交易行为。法律确立的监管秩序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监督,是保护自由、公平的交易和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的必然手段,也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保障。政府监管主要通过以下制度进行。

  • 标签: 排放权交易 政府监管 行政管理部门 监管制度 有效监督 交易活动
  • 简介: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为占据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定价权成了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文章基于碳排放及其交易市场的特征,从金融市场视角分析碳排放价格的影响因素:一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减排目标、减排技术、管理成本以及市场风险等;二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预测价格水平等。并从碳排放期货交易市场、碳排放价值估值方法、碳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籍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的地位。

  • 标签: 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价格 影响因素
  • 简介: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中对碳排放的研究是民法研究碳排放的基础。大气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碳排放进入物权法调整视野。物权法一方面保护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碳排放,一方面限制超出环境容纳能力、净化能力的碳排放。对于具有公共性的大气环境资源,法律一般不规定这类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是重在资源的利用。在现有物权法体系下,大气环境资源应是物权法上特殊的物,碳排放是对大气环境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性质是用益物权。

  • 标签: 碳排放 碳吸收 碳排放权 大气环境资源 用益物权
  • 简介:排放作为企业持有的一项特殊新型资产,理论界对于其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迄今为止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认为应当根据企业持有碳排放的目的和用途,将其确认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同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 标签: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 简介:随着为期两周的华沙气候大会的落下帷幕,会议结果差强人意。利益永远是可持续发展中无法绕开的沟渠。面对环境和利益的问题,碳交易这样一种不确定的风险收益的交易方式应运而生。碳交易的出现给了全球为环境共同努力的基础,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同样是碳交易前途光明的佐证。然而碳排放如何进入以及以何种姿态进入财务报表却是争论至今的问题,然而碳交易进入财务报表比需要解决的是碳排放成本计量难题。本文分析了学者们关于碳成本的分类和成本核算模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梳理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碳排放成本的核算建议作为联产品处理,并利用行业特征(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说明)及售价法进行两次分配的模式。只有让企业收益才能增强减排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获利和减排的双赢目的。

  • 标签: 碳排放权 成本核算 成本分类 二次分配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对《碳排放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1922号文)的研究,探讨了碳排放交易会计处理的问题。该规定将外部购入的碳排放计入“碳排放资产”,但目前存在许多争议,其中一个主要焦点是碳排放的资产性质究竟属于流动资产还是无形资产。从现有交易规则来看,碳排放也具有金融资产的特性。此外,该规定还将碳排放的销售计入“营业外收入”,而购入的碳排放履约则计入“营业外支出”。然而,在双碳背景下,企业的相关支出和收入很难说与日常生产经营无关,这引发了对是否计入成本和其他业务收入更具有合理性的讨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论文旨在为碳排放交易会计处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 标签: 碳排放权 会计处理 双碳背景 资产性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更好的心理易受性和理论自洽性.具体作法是将减缓全球变暖视为大气对温室气体的环境容量,将其作为一项财产并按一人一权原则平均分配给全球民众.

  • 标签: 全球公共物品 国际法律体系 财产权 碳排放权
  • 简介:摘要:财政部发布的碳排放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排放企业应当新设置的会计科目,给出了各种碳排放交易行为的账务处理意见。本文对征求稿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阐述,并总结其不足之处。基于征求稿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得改进意见。首先是对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进行分类,再基于不同类型交易企业分别给出不同的会计核算意见。

  • 标签: 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会计核算
  • 简介:关于碳排放交易制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规定,法律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国内碳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从法律规制、金融创新、市场整合和管理集约等多个方面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为解决环境危机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探讨和决策支持。

  • 标签: 碳市场 碳排放权 法律制度
  • 简介: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人类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过度排放污水、工业废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破坏了保护地球的臭氧层,造成地球温度年年升高,危及人类生存环境。

  • 标签: 产权市场 增长点 人类生存环境 交易 放权 工业废气
  • 简介: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唤醒了我国国民的"低碳"意识,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坎昆鸣锣再战的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则再次点燃了中国对"低碳"关注的热度。"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其核心内容可以用"低碳"二字概括。但是,在我国碳交易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却前途未卜,中国碳交易前景何去何从,其基本运作构架如何确立,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和关心的话题。

  • 标签: 新时期 低碳 排放权 交易 问题 分析
  • 简介:排放物权说是国内有关碳排放法律性质的主要学说。该说认为,一方面,从规范解释的角度来看,碳排放具备物权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碳排放物权化有助于大气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碳排放物权说面临道德质疑,即碳排放免费分配让公共资源变成了私人财产。基于此,一些国家的碳排放立法通常明文规定碳排放不具有财产权的地位。相比碳排放物权说,用碳排放特许权说来界定碳排放更为合理,一来它具有行政法上的规范依据,二来它同样可以保护碳排放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三来它赋予政府灵活性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四来它有助于推动气候变化应对技术的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 物权说 特许权说
  • 简介:摘要:目前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正在急剧的增长,这就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随之而出现,温室气体的出现和存在使得地球的气候被严重的破坏,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在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希望能够缓解这一种不良的现象。碳排放交易就是将经济作为手段作为重要的工具,对环境进行治理的一种产物。但是目前国内的碳排放市场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交易市场当中的交易主体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交易价格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多,那么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具体的分析碳排放影响的一些因素提出有效的完善建议。

  • 标签: 碳排放权 交易价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在2020年将碳达峰和碳中和添加到了重点工作中,并强调应当在2030年前,尽快完成碳排放达峰任务,允许条件充足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这是我国在“十四五”发展阶段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所作出的承诺,有助于我国改革经济发展模式,调整能源结构,并高效提升生态动能等。笔者首先探讨了产权市场对碳排放交易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如何借助产权市场,提升碳排放交易水平。

  • 标签: 产权市场 碳排放 交易
  • 简介:摘 要: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探索使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面临环境严重破坏、资源和能源有限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从而实现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主体,中国已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实现“双碳”的奋斗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碳交易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放。全文也将以此为契机,尝试运用ARIMA模型对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碳配额价格进行分析,得出未来一段时间的碳配额价格将持续平稳,也可帮助各个能源企业和碳金融资产投资者做出更加灵活、科学的决策。

  • 标签: ARIMA模型 碳排放权市场 碳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