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腮腺外科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A组采用改良Blair切口,B组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概率6.25%,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相比改良Blair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改良Blair切口 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改良切口对胃癌患者腹壁切口裂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15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腹膜切口,观察组实施改良腹膜切口,观察两组术后腹壁切口裂开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腹壁切口裂开发生率3%显著低于对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改良切口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腹壁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对腹壁切口裂开有防治作用。

  • 标签: 改良腹膜切口 胃癌 腹壁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改良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切口采取改良缝合,与同期传统分层缝合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改良缝合法(腹膜外单层缝合法)的病人,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分层缝合法组。结论阑尾切口改良缝合法具有缝合简单、省时,切口平整、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切口 改良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方法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2010年,1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的应用情况及两点手术技巧,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共成功82例,延长切口18例,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小切口 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260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95.78%(P<0.01);观察组脂肪液化切口裂开1.15%(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脂肪不予缝合,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省时、易行、疗效好、简单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皮下脂肪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直形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体会。方法采用经大转子后侧直形小切口的术式,治疗具有典型症状的臀肌挛缩症3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24个月,38例均恢复正常步态或步态明显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术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远离坐骨神经,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瘤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行传统切除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改良切口手术,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98.00%)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的80.00%;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甲状腺瘤治疗中,应用改良切口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8例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双盲法”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49例),执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探究组(n=49例),执行改良切口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探究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改良切口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控制患者的并发症也具有重要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5例,男22例30足,女4例5足;年龄18~56岁,平均33.4岁,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11足、SandersⅢ型20足、SandersⅣ型4足,均采用外侧斜形切口暴露关节面,并采用可塑性跟骨钢板外固定。应用临床切口愈合标准、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3个月(12~32个月)。结果术前Bêhler角-21°~37°,平均15.33°;随访时Bêhler角12°~41°,平均26.1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平均8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优良率为100%,SandersⅢ型90%,SandersⅣ型66.7%,总体优良率85%。结论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暴露范围充分,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小切口 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窦切口改良缝合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年以来对诊断明确的19例患者采用改良缝合法缝合切口,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全部1期愈合。结论该缝合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切口美观,效果确切。

  • 标签: 骶尾窦 切口 缝合技术
  • 简介:目的:讨论减少乳腺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美化切口的方法,为二期乳房成形术奠定基础。方法:对136例分别位于乳房各个象限乳腺癌患者,采用横切口改良切口,改进操作及技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切口Ⅰ期愈合125例(91.91%),皮瓣部分轻度坏死9例(6.47%),中重度坏死2例(1.47%),皮下积液24例(17.65%),肩关节活动障碍6例(4.41%),术后观察8年局部复发2例(1.47%),肺转移1例(0.74%),骨转移2例(1.47%)。结论:应用横切口改良切口行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切口愈合满意,美观,易行二期乳房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明显降低。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首选切口方式。

  • 标签: 乳腺癌 横切口 改良横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产妇采用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分娩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患者,观察组的新生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产妇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明显优于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式纵切口 改良腹式横切口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47例)和B组(n=46例),其中对B组实施传统L形切口治疗措施,而A组则使用改良切口治疗措施,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骨折问题的改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43%(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切口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良好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跟骨骨折用传统L形切口改良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6例,依据手术切口分成两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4%,高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改良切口比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 简介:治疗组和对照组切口裂开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腹部纵行手术切口,从表1可见治疗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应用 切口缝合 剖宫产腹部
  • 简介:Barton骨折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不同程度移位,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本院自2004年2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切口可吸收螺钉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27例,并进行了长期的随访,现报道如下。

  • 标签: BARTON骨折 石膏外固定治疗 可吸收螺钉 改良切口 掌侧 桡骨远端关节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传统缝合法和皮内连续缝合法的特点、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1年06月我院采用会阴侧切术分娩产妇行传统法缝合205例,以及同期行皮内连续缝合法205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皮内缝合法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愈合快、切口美观、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口缝合方法 愈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改良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该种手术法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改良切口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传统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改良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切口的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瘤具有高效、安全的特征,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瘤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