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空间经济试图把空间要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运动规律和机制,解释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和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区际的非均衡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现象的非连续和非单调性,并以这种非连续过程解释区际经济发展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克鲁格曼建立的核心-边缘模型被认为奠定了空间经济的基础,它成功地将空间维度纳入了分析框架,揭示了空间经济的很多重要特征,模型所展示的经济为政府介入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空间。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注解、阐释并演绎由克鲁格曼建立,并经鲍德温等人补充完善后的一个空间经济经典模型,即对称核心-边缘模型。笔者省略了所有数学公式和数理分析,完全借助相关概念和图形表述模型的核心思想和直观经济内涵,对空间经济的初学者能够起到入门引导、激发兴趣的作用。

  • 标签: 对称核心 核心边缘 模型解读
  • 简介:空间经济与区域经济经济研究经济活动空间问题的两门学科。前者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以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形成的自组织机制分析为主线,以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为分析框架,追求最优的经济活动空间配置。后者则以具体区域、具体问题为分析的主线,以完全竞争和收益不变为分析框架,探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两门学科既在研究对象、分析框架、方法和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又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各自所具的学科研究比较优势具有互补性,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以促进共同发展。

  • 标签: 空间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分异 融合
  • 简介:空间经济是当代经济对人类知识宝库的伟大贡献之一。空间经济既是一种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也是现实经济政策思路的重要源泉。中国的转型发展与迅速崛起,演绎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别与区域经济空间重构。为了促进空间经济研究的深化和国际交流,推动空间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空间经济国际研讨会”系列,2011年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研讨会,第二届空间经济国际研讨会将于2012年深秋在浙江大学举办。

  • 标签: 空间经济学 国际研讨会 征文启事 区域经济空间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 简介:【摘要】"外部性"是经济空间集聚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原因,空间经济从"经济关联"和"知识关联"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间投入产出联系、知识传递和创新所引发的经济空间集聚,诠释了经济空间集聚形成与发展的内生力量源泉及其演变规律,并对经济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区域"块状经济"及其政策选择做出很好的解释,为经济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 标签: 内生力量 力量空间 空间经济学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克鲁格曼在空间经济方面的主要贡献。在简要回顾空间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文章讨论了克鲁格曼空间经济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意义,认为由克鲁格曼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科理论基础的构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克鲁格曼空间 空间经济学 经济学克鲁格曼
  • 简介:摘要特色小镇是指以本地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为提托,聚集各类发展要素的创新发展空间,是在的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首先解释了发展特色小镇的相关经济理论,包括产业聚集,空间交易费用,都市社会和以全球化资本生产为核心的相关城市理论逻辑。通过查阅文献和案例总结特色小镇的主要特征和类型。最后结合前文所述的经济原理,以永嘉县桥下镇玩具制造小镇为例,提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发展模式的规划逻辑。

  • 标签: 特色小镇规划 空间经济学 浙江
  • 简介:近30年来空间经济的兴起、经济地理学的复苏在经济界和地理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为加深对两学科的理解以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对两者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经济经济地理学的交集及其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两者的交叉发展由来已久,从传统区位论到新经济地理学再到演化经济地理学,两者经历了厂商选址均衡、集聚内生增长乃至空间动态多重均衡研究的交集,两者的历史渊源及互补性是交集形成的条件,而进一步交叉发展是两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

  • 标签: 空间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交集 形成条件
  • 简介:目前,商品住房价格的溢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2004-2013年的商品住房价格数据为基础,研究城市之间商品住房价格的溢出效应;采用Moran’sI指数检验了珠三角城市间商品住房价格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对样本城市间商品住房价格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重点城市商品住房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广州、深圳、珠海3个核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住房价格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空间计量模型 商品住房 价格 溢出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空间经济关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状态与区域收入差异的基本观点并认为,内生的空间集聚现象是市场力量的结果,这种结果必然是区域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缓解区域收入差异有两种基本思路,即适度保护外围区的工业份额或通过转移支付等公共政策提高外围区居民收入水平,本文探讨了对核心区居民征税的临界税率。

  • 标签: 公共政策空间 分布区域 区域收入
  • 简介:结构经济的分析框架来自于古典经济理论,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但是结构经济也在某些方面改进、扬弃了古典经济中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事实的传统观点。结构经济作为新出现的发展经济思潮,在理论溯源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的在于厘清新结构经济的创新之处。本文试图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探讨结构经济古典经济的继承与超越,主要涉及到理论假设、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政策、发展思路等方面。

  • 标签: 新结构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比较研究
  • 简介:公共服务空间经济分析大体上沿着三个方向发展,即公共服务与家庭区位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公共服务的区位选择分析和公共服务在区域间要素聚集(分散)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分析三个方面。它们之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把空间变量引入公共服务的分析框架之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文献表明,虽然许多研究已从空间角度论证了公共服务在家庭、企业区位选择及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对财政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经济结构演变的内生作用机理并没有得到系统分析,从而未能搭建起系统的公共服务影响家庭、企业区位选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分析框架,无法为财政资源空间配置优化提供坚实的量化支持和政策优化思路。

  • 标签: 公共服务 空间经济 区位选择
  • 简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要针对城六区,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六区非首都功能疏解二者相对接.雄安新区不同于-般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出现,就是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是将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蛆建成为-个的城市.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总部.综合考察,较为适宜的办法是,-个单位整体上搬迁到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将是教育科研城市、中央企业总部聚集城市、高端高新产业城市、旅游城市.雄安新区的高端高新产业,主要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总部经济”的知识和经济上的支撑.

  • 标签: 雄安新区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空间经济 城市功能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简介:林毅夫教授的《结构经济》是其长期理论思考、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成果。他对既有发展经济的反思,是基于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寻求发展经济的创新,推动或引导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 标签: 结构经济学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应用价值 发展历史 林毅夫
  • 简介: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在18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是平的,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以人均收入来衡量的发展水平差距顶多只有4~5倍。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出现了大分歧。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而亚非拉许多国家仍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日显落后,国家实力不振,遂成为西方工业化强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以来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成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各界精英的共同梦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风起云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在其几代政治领袖和全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迎来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无不希望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发达国家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 标签: 结构经济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不发达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国家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媒介经济近年来特别紧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媒介行业的迅猛发展。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催生了大众媒介市场意识的觉醒,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产业功能渐渐释放出来,媒介市场自然就热闹起来。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这一观念在中国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刺激了人们的信息消费,需求催化市场,大众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不再成为意识形态禁忌,媒体爱财,生财有道。各个媒体纷纷进军市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大众媒介市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大众媒介市场的活跃必然带动了媒介经济研究的勃兴。二是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自身逻辑的演进发展。新闻传播研究渐渐摆脱教条主义和传统意识形态禁锢,开始直面当代中国传媒现实,面对新闻传播业涌现出来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媒体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自从1979年《解放日报》恢复刊登了第一个商业广告以来,媒体与广告之间的关系就再也打不散了。媒介进入市场,成为天经地义的经济常识。面对市场的考验,媒体如何应对?这成为摆在众多媒体面前的迫切问题。实践的期待呼唤着理论的跟进。媒介市场复苏了,媒介经济活动活跃起来,但是我们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却姗姗来迟。媒介市场的兴盛期待理论的跟进,在这种背景下,先天不足的媒介经济就匆忙上阵了。

  • 标签: 媒介经济学 市场意识 大众媒体 新闻传播学 大众媒介 媒介市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1945年以前,法苯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化工企业,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私人工业康采恩之一。本文阐述法苯在二战前的"欧洲大空间经济"观,以及这种思想产生、演变的历史背景。文章旨在说明,早在纳粹上台前,法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就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即由面向世界市场转为面向欧洲区域市场。随着纳粹战备经济建设的展开,法苯的欧洲经济观经历了由自由"大空间经济"到军事"大空间经济"的转变。建立、垄断"欧洲大空间经济"是法苯与纳粹政权合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 标签: 空间经济 工业公司 私人工业 欧洲区域 德国法 经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