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格观察早期产后出血的必要性,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30日~2010年12月30日2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子宫收缩乏力患者经按摩子宫,宫颈肌注催产素,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4例行阴道壁血肿缝合术。5例行宫颈裂伤缝合术,3例因胎盘因素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清宫术,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因急性出血立即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2例系住院待产,1例因为失血过多,备血后输血,挽救了胎儿和产妇的生命。结论严格执行产后2小时在产房观察失血量制度,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早期产后出血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讨论剖宫产手术后早期产后出血有关要素。方法:采用本院345例剖宫产产妇临床医学材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在其中68例出现产后出血,设置为剖宫产组,选择68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剖析危害剖宫产手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有关要素,总结产后出血高发群体类型。结果:DIc、流产史、高龄产妇等在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多次怀孕、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等小组之间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流产史、精神过于紧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均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早期出血可能危险因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妊娠高血压和多胞胎,临床应该依据危险原因采用适当的预防出血方法和止血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归纳我科早期产后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科分娩并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95例产妇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2.92%,3例行子宫切除,死亡0例,死亡率0%。结论 针对产前高危因素做好针对性护理,遵循积极有效地诊治是早期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早期产后出血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早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缩乏力为早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发生率为78.82%,18例(21.18%)患者给予相应手术治疗,67例(78.82%)均行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产后出血病情急重,合理的妊娠期保健及第三产程处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早期诊断、病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早期 产后出血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治325例产妇,组织产后出血因素的研究小组,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325例产妇中,60例出现产后出血出血率为18.46%,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前置胎盘,以及剖宫产等均为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在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剖宫产等均属于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要想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应该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产妇产后恢复效果。

  • 标签: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时间。结果60例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30例,软产道裂伤18例,胎盘因素9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7.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9.6±1.4)d,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面分析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护理工作的落实,以此减少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降低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失血性休克 原因 抢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分娩后的产妇84例,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早期产后出血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也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情绪方面,护理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之后,可能发生早期产后出血,具体发生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破裂、凝血功能障碍。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降低出血量。还有利于改善患产妇的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栓塞和产后出血的鉴别要点,探讨早期明确诊断羊水栓塞,尽快实施抢救措施。因羊水栓塞和产后出血均可以出血的形式作为首发表现,如不能尽快的明确诊断,而是一味的仅仅按照产后出血加强宫缩治疗,反而会使羊水加速进入子宫血管,加重羊水栓塞的程度,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方法对20年21例羊水栓塞例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抢救经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5例抢救成功,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早期对羊水栓塞和产后出血进行鉴别诊断,其鉴别要点即为DIC出现的早晚,及时对症处理,是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和挽救孕产妇生命的关键。

  • 标签: 羊水栓塞 产后出血 鉴别要点 D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早期识别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106例产妇。记录产妇的临床措施,包括产次、胎次、胎数、孕周、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次>1次、胎次>1次、胎数>1次、孕周<37或>4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巨大儿、胎盘早剥、剖宫产史均属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项目内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在产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做好早期识别与针对性预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危害性,对于产妇及胎儿顺利分娩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早期识别 相关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问题,尤其对于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多由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宫缩乏力等引起的,其中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不仅会影响母婴健康,严重时还会导致产妇出现死亡。临床常采用药物手段或手术进行止血,但产妇由于受到生命威胁,易产生心理应激,引起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理负担,不利于产后出血的控制。因此,可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常规护理仅为基础的病房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测,难以满足其需求。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使护理实施更合理化、流程化,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对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实施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 剖腹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临床护理的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患者成功止血,母婴安全。结论临床护士必须在短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病人产后出血的安全性,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妇产科 产后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各种措施预防产后出血及对产后出血采用紧急相关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产前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征兆及产时产后出血的孕产妇76例,进行产前预防治疗及产时产后出血时紧急采取相关治疗。结果经对产前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征兆及产时产后出血的孕产妇76例进行产前预防治疗及产时产后出血时紧急采取相关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及时有效地对产前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征兆及产时产后出血的孕产妇进行产前预防治疗及产时产后出血时紧急采取相关治疗,均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妇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妇数量为80例,纳入时间属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40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的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前后体征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产后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展开比对。结果:(1)护理前体征指标、护理后血氧饱和度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高、心率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护理前凝血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护理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短、纤维蛋白原较之于对照组得以提高,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3)产后1h出血量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产后2h、6h、24h出血量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4)较之于对照组(27.50%)产妇,其观察组(7.50%)的恶心、呕吐、寒颤、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 标签: 产妇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护理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