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临床上对TME手术微创化的探索从未间断,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到机器系统,以及从传统的经腹入路到经肛入路,均旨在保证肿瘤根治性的基础上尽量缩小手术打击,加速术后康复,保护自主神经功能,这些也构成了评价各手术途径的基本考量。本文旨在对目前机器TME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从肿瘤学预后和功能学预后的角度评估手术途径和入路选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机器经腹TME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肠癌"困难"病例,并能缩短学习曲线,改善术者体验,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在保留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优势尚未被证实。机器经腹保留部分邓氏筋膜的TME能扩大盆底空间,降低手术难度,且保证直肠前方系膜的完整并保护重要自主神经。机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目前循证证据少,但taTME本身仍有需要解决的肿瘤学技术缺陷(系膜切除不全或牺牲肠管、癌细胞经气腹播散),导致其局部复发率较高,术后控粪功能较差,目前尚不建议常规开展。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及泌尿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本研究比较分析腹腔镜与机器行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邓氏筋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近期疗效及手术对泌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行保留部分邓氏筋膜TME的2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33例,机器组143例。所有患者均经硬式直肠镜定位,肿瘤距离肛缘≤7 cm。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12个月时通过随访,分别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优良率定义为轻度症状比率)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22分为无障碍,12~21分为轻度障碍,8~11分为中度障碍,5~7分为重度障碍)评价患者的泌尿功能及勃起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手术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长[(312.5±75.4)min比(273.9 ± 65.6)min,t=4.514,P<0.001],但在体质指数≥25 kg/m2的患者中,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9.3±78.5)min比(276.1±75.3)min,t=1.751,P=0.085]。机器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3±0.4)d比(1.5±1.0)d,t=-2.037,P=0.046]、排粪时间[1(1~5)d比1(1~12)d,Z=-2.209,P=0.008]及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0±0.1)d比(1.2±0.1)d,t=3.195,P=0.002]均早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机器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更长[(8.5±5.5)d比(7.2±3.3)d,t=2.419,P=0.016]。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远切缘阳性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机器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泌尿功能障碍,优良率分别达97.6%(83/85)及98.4%(61/62);机器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勃起功能正常及轻度障碍率分别为92.2%(47/51)和92.6%(38/41),两组泌尿和勃起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与腹腔镜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邓氏筋膜的TME,其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近期疗效相当,在泌尿、勃起功能保护方面作用相当;但机器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相比于传统腹腔镜TME手术更快。

  • 标签: 直肠肿瘤,低位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Denonvilliers筋膜
  • 简介:2009版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手术治疗的原则仍以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为中低位直肠癌标准术式;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仍然限于临床研究,因为在技术上开腹或是腹腔镜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TME相当困难.其次,缺乏腹腔镜与开腹TME治疗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我们通过9年近400余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实践与探索,自创了一种不易造成直肠系膜破损的TME--骶前隧道式分离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中低位直肠癌 手术技巧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微创结直肠外科手术出现至今仅30余年时间。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微创结直肠肿瘤手术无论从手术入路、手术平台或手术方式上均呈多元化延伸的趋势。此外,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与免疫治疗对微创外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诊治仍是今后微创外科研究的另一重要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患者除了关注近期疗效外,更加注重永久疗效,包括长期生存和良好的排粪排尿及性功能,这也是微创外科追求的终极目标,即永久微创。为达到这一美好愿景,我们必须努力纠正不当的治疗方式;理性地选择新兴手术入路和手术平台的适宜人群;更加重视和强调肿瘤的综合诊疗;尤其在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基础上,审慎开展新技术的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微创外科 历史演变 治疗目标
  • 简介:摘要直肠癌治疗有3个目标,一是通过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盆腔局部复发率,降低至5%以下更佳;二是尽可能减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三是保留良好的括约肌功能和生命质量。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直肠手术作为一个新理念,在施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争议,包括筛选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并发症、肿瘤学预后及生命质量等。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旨在为新辅助治疗后行保直肠手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化疗 局部切除 保直肠手术 等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间歇期巩固化疗(强化nCRT)或全程新辅助治疗(TNT)保直肠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实施nCRT后临床完全缓解(cCR)或接近cCR(near-cCR)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1)低位直肠腺癌,肿瘤距肛缘≤6 cm。(2)nCRT后,表现为显著消退的、≤2 cm的黏膜结节或异常、浅溃疡、瘢痕样改变或黏膜红斑;直肠腔内彩超、盆腔MRI和PET-CT均未见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MRI提示原肿瘤部位明显纤维化;血清癌胚抗原在正常范围。(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坚持实施经肛门全层局部切除手术。(4)nCRT后,残余病灶难以发现,未能实施局部切除者,则选择等待观察。排除标准:(1)nCRT前,病理提示为低分化癌或印戒细胞癌;怀疑侧方淋巴结转移者。(2)nCRT后,残余病灶范围> 3 cm,难以实施局部切除者。强化nCRT采用长程放疗(适形调强放疗,总剂量50.4 Gy)开始联合3~4个周期CAP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6次m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联合CAPOX方案化疗≥5次或mFOLFOX6方案8次者定义为TNT。放疗结束后8~33周按照改良MSKCC标准评估,对near-cCR患者建议行局部切除术。对于near-cCR、PET-CT结合MRI判定其为ycN0期者,局部切除后ypT0者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对局部切除术后病理分期为ypT1以上、切缘阳性、脉管瘤栓者,建议行挽救性根治手术;而部分病理分期为ypT1、切缘阴性、无脉管瘤栓、原拟行切除肛门者,若家属拒绝根治手术,需谨慎选择随访。结果全组32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14例男性。23例强化nCRT,9例TNT。治疗后经过初步评估,cCR者19例,near-CR者13例。采用局部切除29例,3例患者因病灶无法探及而选择等待观察。有4例(12.5%)行挽救性根治手术,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局部切除后有3例(2例强化nCRT者,1例TNT者)即行挽救手术,最终病理分期分别为ypT3N0、ypT2N0和ypT2N0;其中1例为初始分期cT3的患者,强化nCRT后局部切除病理评估为ypT1且切缘阴性,行挽救根治手术后病理发现系膜内肿瘤碎片化残留(ypT3)。还有1例(TNT者)为等待观察7.4个月出现肠腔内肿瘤再生长,行挽救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强化nCRT患者局部切除术后42.5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还有1例(TNT者)等待观察者10个月出现脑转移,但盆腔未发现局部复发,故行脑转移瘤切除手术。全组平均随访23(5~51)个月,3年累计局部再生率为5.0%,总生存率85.7%,括约肌保留率由原计划25.0%(8/32)升高为87.5%(28/32)。全组3年无病生存率89.7%,3年累计器官保留生存率85.7%,3年累计无造口生存率82.5%。目前31例患者均存活。结论低位直肠癌nCRT后巩固化疗或TNT后cCR者,PET-CT结合MRI判定为ycN0以及局部切除后判定为ypT0者,可进入等待观察。严格选择near-cCR者行局部切除为主的保直肠治疗策略,可减少肿瘤局部再生,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器官保留 局部切除术 等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1 097例,术后发生早期(术后14 d内)吻合口漏46例(4.2%),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方法为:经腹骶前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吸引;用32~34号硅胶管与内套管8号硅胶管制作成双套管,经肛灌洗负压引流:经肛双套管负压(-50 mmHg)应超过经腹骶前双套管的负压(-25 mmHg),每1 h间断全速冲洗同时脉冲式挤压防止粪便堵塞,保持引流通畅。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后,中位随访169 d,保守治愈39例(84.7%);再手术7例(15.2%),其中1例因黏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治愈),1例因出现直肠阴道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和择期修补手术(治愈,造口已关闭),1例行回肠袢式造口(因肝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灌洗引流(1例治愈,1例因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1例复诊时择期行漏口修补(治愈),1例因造口闭合后再发骶前脓肿而行清创手术及再次转流性肠造口(未愈合)。结论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者,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具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接近85%。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化疗 直肠癌手术 吻合口漏 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