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血管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瓣膜置换术.手术后恢复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成功手术,另一方面取决于精心的护理,而在护理中出院指导是不容忽视的.我院自1985~2000年对48例换患者进行了出院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机械瓣置换 出院指导 心脏瓣膜疾病
  • 简介:【摘要】单叶卡是二尖机械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发心脏疼痛、骤停等危险事件。单叶卡发生与血栓形成、机械故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发生概率低,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鉴于此,文章将旋转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单叶卡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 单叶卡瓣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机械行三尖置换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273例接受三尖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置换机械与生物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应用机械行三尖置换术的患者106例,应用生物的患者167例,术后随访1~22年,随访(8.2±5.6)年。机械组短期死亡16例(15.1%),生物组短期死亡22例(1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机械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9%、77.9%、75.5%,生物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73.1%、6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结论三尖置换术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依然较高,但无论采用机械还是生物,两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长期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32例(52.46%)、27mm双叶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跨压差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心脏受累称为Löeffler心内膜炎,表现为血栓形成、瓣膜功能障碍、心内膜纤维化及限制型心肌病等。该文报道1例因Löeffler 心内膜炎引起二尖重度关闭不全而行机械置换的患者,尽管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但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时,新置换的机械仍有血栓形成并导致卡。因此,对于HES以及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罕见病合并瓣膜病变且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术后严格抗凝和积极控制原发病对于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极其重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可提供形态学及其血流动力学信息。

  • 标签: 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瓣膜,人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卡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此类患者需再次行非心脏手术时,该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报道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及术后发生卡的管理过程,最后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和麻醉管理的经验与不足进行讨论,供临床借鉴。

  • 标签: 二尖瓣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卡瓣 俯卧位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技术治疗3例三尖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 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生物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生物置换术后;(2)二尖重度关闭不全、三尖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 标签:
  • 简介:瓣膜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抗凝有关的出血是机械替换天然心脏瓣膜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生涉及瓣膜本身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材料特性、患者罹患的疾病状态,以及个体抗凝强度的控制水平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不同个体、不同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维持不同的抗凝强度,是预防瓣膜相关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 标签: 并发症 瓣膜 机械瓣 血栓形成 国际标准化比率 抗凝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肌皮修复进行总结,介绍皮肌皮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皮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皮肌皮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机械加用尿激酶)联合治疗,观察血压,心功能,凝血指标,血、尿常规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8~20d后血栓消失21例(65.6%),明显缩小10例(31.3%),出现少量出血7例(21.9%),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出血。结论: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吡格雷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安全有效。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 氯吡格雷 心房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比较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在治疗主动脉机械血管翳形成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26例患者(女性18例)因主动脉机械置换术后血管翳形成导致瓣膜失功,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血管翳清除组(接受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瓣膜置换组(接受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本研究着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以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人工瓣膜血管翳上的疗效差异。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同期行二尖置换手术8例,三尖修补术15例(置换3例,成形12例),主动脉根部手术2例,术后无早期不良事件发生。血管翳清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8.7 min对179.7 min,P<0.05)及升主动脉断时间(74.2 min对132.7 min,P<0.05)均显著少于瓣膜置换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低,两组患者在其他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相比,单纯血管翳清除术式能够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大幅降低转机过程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型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调查。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环内径与人工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年龄≥65岁约为2.0%,年龄≥85岁约为4.0%,成为排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方式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式,术后如何护理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二尖、主动脉、三尖和肺动脉置换术的护理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 二尖瓣 肺动脉瓣 瓣膜置换术
  • 简介:元旦前一天,校园里洋溢着节日气氛。我推开教室门,一缕幽香扑鼻而来,随即耳畔传来同学们的欢呼——"新——年——快——乐!"顿时,一股暖流伴着幽香直达我的心房……这不会是学校竹园旁的那株蜡梅吧?看着讲台上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蜡梅花,我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中不禁顿生怜惜。况且,我一直告诉他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他们怎么就记不住呢?想到这儿,我的心绪不能平静了……我缓步走到学生中间,环视四周:

  • 标签: 蜡梅 一瓣 教室门 幽芳 满溢 有骨气
  • 简介:从稻田地回来,林伟感到特累,周末的加菜晚饭他也没细品,匆匆地嚼了两个馒头。一头倒在床上沉沉地睡去。半夜里,他被一阵凉风吹得有些迷乱。见屋里亮着灯,晓云坐在床边一针针地为他织着毛衣。林伟躺着没动,晓云见他醒了,笑了笑说,醒了。晓云是他的女友,林伟想不起她怎么来了,

  • 标签: 稻田 服务小姐 丁香 爱情 最佳方案 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