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我院常规体检中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78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DNA提取及KIR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的78例肿瘤个体和78例正常个体中共检出了目前已知的18个KIR基因。且肿瘤患者的KIR基因频率与正常个体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癌症患者中,KIR的阻滞有可能成为切实可行的治疗选择以促进NK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的细胞毒性反应。

  • 标签: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场革命,目的是建立供者型的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以取代受者原有异常的造血及免疫系统。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影响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中,除了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吻合程度外,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llercellimmunoglobuline-likereceptors/NKcellkillerinhibitoryreceptors,KIR)介导的异源反应活性亦起到很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KIR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组织相容性抗原 CELL 影响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与其配体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的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无血缘关系的GD患者(GD组)以及同期10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其KIR基因型及其配体HLA-C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KIR/HLA-C基因组合在GD患者及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GD发生的关联。结果GD组中,男29例,女89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组中,男28名,女80名,年龄(37±13)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的HLA-Cw01出现的频率较高[36.4%(43/118)比18.5%(20/108),P=0.003],HLA-Cw03和HLA-Cw06出现的频率较低[11.9%(14/118)比39.8%(43/108),P<0.001;9.3%(11/118)比18.5%(20/108),P=0.045]。KIR2DL1/HLA-C2基因组合在GD组中的频率低于对照组[17.8%(21/118)比34.3%(37/108),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R2DL1/HLA-C2基因组合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08,95%CI:0.126~0.752,P=0.010)。结论KIR/HLA-C基因多态性与GD有关,KIR2DL1/HLA-C2在GD患者中低表达,可能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C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天然 受体,KIR HLA抗原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 receptor,KI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的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中心血站检测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外周血样本9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入组人群进行KIR基因低分辨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统计分析KIR基因频率特点,并与其它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KIR基因水平,目前已知的16个KIR基因均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2DL1、2DL3、2DL4、3DL2、3DL3、2DP1和3DP1基因存在于所有个体中,3DL1、2DS4、2DL5、2DS1、3DS1、2DS5基因频率较高,而2DL2、2DS2、2DS3基因频率较低。在KIR基因水平,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分布比较,2DL3、2DS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吉林汉族人群(100.00%比95.92% ,49.47%比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3.960、4.327,P值分别为0.047、0.038);2DS1、2DS5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河北汉族人群(49.47%比36.46,40.00%比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6、7.452,P值分别为0.025、0.006);2DL1、2DL5、2DS1、2DS5、3DS1、2DP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江西(100.00%比80.66%,50.53%比32.00%,49.47%比26.00%,40.00%比24.66%,45.26%比27.33%,100.00%比9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33、8.377、14.069、6.438、8.299、4.564,P值分别为0.000、0.004,0.000、0.011、0.004、0.033);3DL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低于四川汉族人群(88.42%比9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5,P=0.003),而2DS5基因频率高于四川汉族人群(40.00%比2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1,P=0.013);2DL5、2DS1、2DS5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浙江汉族人群(50.53%比35.58%,49.47%比33.65%,40.00%比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5、5.129、6.629,P值分别为0.033,0.024,0.010);2DL5、2DS5、3DS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云南汉族人群(50.53%比36.67%,40.00%比26.66%,45.26%比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85、4.765、4.382,P值分别为0.032、0.029、0.036),3DL1基因频率低于云南汉族人群(88.42%比9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43);2DL1、2DL3、2DL5、2DS1、2DS3、2DS5、3DS1在烟台汉族无偿献血人群基因频率高于广东汉族人群(100.00%比85.41%,100.00%比58.33%,50.53%比23.96%,49.47%比10.42%,18.95%比2.08%,40.00%比18.75%,45.26%比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50、50.069、14.431、34.789、14.485、10.405、10.621,P值分别为0、0、0、0、0、0.001、0.001),2DS2基因频率低于广东汉族人群(16.84%比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3)。其他基因分布频率在烟台与其他地域间无显著性差异;在KIR基因型水平,共发现23种基因型,其中以AF和AJ型最为常见;其次为AH、AI和NN6,另外有10种基因型C、E、I、Q、NN3、NN4、NN9、NN11、NN12、NN13频数较低。结论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有其独特的KI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

  • 标签: 杀伤细胞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酪氨酸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结果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风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相关的血液成分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液检验结果中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成分检测 风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变性(AL)初治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36例AL初诊患者和28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面抗原CD3、CD56、CD4、CD8、CD25、CD45RA、CD28、CD57及核内抗原FOXP3进行检测和比较。根据梅奥2012分期对AL患者进行分期,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的免疫细胞表型差异。分析λ轻链型AL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与多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L患者的外周血T(CD3+CD56-)和NKT(CD3+CD56+)细胞比例,T细胞中的CD4+CD8-、CD4-CD8+、Treg(CD4+CD25+FOXP3+)细胞比例与健康供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的CD4-CD8+细胞中,CD57+细胞的比例较健康供者显著降低(P<0.05),但CD45RA+和CD28+细胞的比例在AL和健康供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和Ⅲ~Ⅳ期AL患者T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λ轻链型AL患者中,外周血CD4-CD8+细胞的比例与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与此相反,CD4+CD8-细胞的比例与eGFR呈正相关,而与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呈负相关(P<0.05)。结论AL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与健康供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8+ T细胞的比例与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D8+ T细胞的比例在评估AL患者肾脏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系统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免疫表型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异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IgG、IgM、IgA的变化及电泳分析情况。方法: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法。结果:19例异常患者中;免疫球IgG升高的15例,占78.95%,其均值为43.32±26.1g/L;IgA升高的3例,占15.79%,其均值为20.47±50.12g/L;IgM升高的1例,占5.26%,其均值为1.38±2.48g/L。蛋白电泳结果15例IgG-k型、4例IgA-λ型。结论:免疫球蛋白分型及其蛋白电泳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型 λ型 IgG IgM IgA 蛋白电泳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1,男,23岁,因“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于2009年11月24日开始静脉滴注入免疫球蛋白10g/d,当日患者有低热,体温:37.5℃,且乏力,于第2天测体温为38.0℃。输入2d后于11月26日早晨出现抽搐,给予安定注射液10mg缓慢静脉推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并请ICU医师会诊,ICU医师建议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再发作。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癫痫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感冒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与治疗组(4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均治疗3天。对两组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体温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M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情况比较P>0.05;治疗12h、24h、72h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进行治疗,能加速其病情的好转,并能降低患儿体温,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发热 血清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allo-HSCT后均未获得造血免疫重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阴性的3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免疫重建。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移植后均发生GVHD,预存DSA阴性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7例患者中1例发生GVHD,预存KIR3DL1阴性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结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延迟,易发生GVHD,而移植前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较少发生GVHD。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造血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结构的一类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腺及某些细胞膜上,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的运用。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设为观察组。将观察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两组70例为细菌感染组,70例为病毒感染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小儿患者在治疗之前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4.39±18.19)mg/L、(8.05±2.19)mg/L,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CPR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患儿CPR数值有明显上升,差异呈(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治疗之前,通过治疗之后,三组小儿患者的CPR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儿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差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均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小儿肺炎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地区分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且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在治疗肺炎过程中,患儿的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SC)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抽取患者4ml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浓度,采用自行包被的ELISA检测板和OD值半定量法检测血浆PIgR/SC。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1周重复检测AFP和PIgR/SC水平。结果肝癌、肝硬化和志愿者3组患者PIgR/SC和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分析,肝癌患者PIgR/SC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志愿者(均P〈0.01),肝硬化患者与志愿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AFP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志愿者,肝硬化患者高于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IgR/SC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度为89_3%,高于AFP的54.8%;特异性为84.6%,低于AFP的91%;约登指数为0.751,高于AFP的0.458;AUC面积为0.920,高于AFP的0.761。对2种检测指标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1,P〈0.05)。结论PIgR/SC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可能优于AFP,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