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毒A16(coxsackievirus.A16,CVA16)与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tyre71,EV71)均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原,因HFMD在亚太地区的大流行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EV71所致的HFMD通常症状更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但CVA16却是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更主要的致病原,两者交替流行或共同流行时,其感染所致疾病在临床表现往往难以鉴别,这对病例处理及流行防控措施的及时性极为不利.尽管已有EV71或HFMD相关的研究中对CVA16也进行了相应流行病学等研究,但CVA1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等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且缺乏毒力较强的毒株和可靠的动物模型,对CVA16疫苗的研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 标签: 柯萨奇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分子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近年研究发现病毒A10(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呈上升趋势,与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A6(coxsackievirus A6,CVA6)呈共循环流行。CVA10细胞受体为含环状结构跨膜蛋白1(recombinant kringle 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1,KRM1),特异性中和抗体命名为2G8,相关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该文就CVA10的细胞受体、中和抗体、疫苗与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做出阐述,为HFMD的防控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0 细胞受体 中和抗体 疫苗
  • 简介:摘 要:A4(CV-A4)是肠道病毒A组成员之一,于1948年首次被分离鉴定,其感染人类可引起手足口病、弛缓性麻痹、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近年来,CV-A4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多次流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CV-A4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也尚未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及特异抗病毒药物。本文就CV-A4的基因特征、致病性、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柯萨奇A组4型 分子生物学特征 流行病学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HFMD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通过与人类肠道病毒比较,对分离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基因重组分析。结果自重症HFMD患儿粪便标本中成功分离到1株病毒A2(coxsackievirus A group 2 type, CoV-A2),命名为CoV-A2 SD17-430,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基因属于D2基因。SD17-430衣壳蛋白编码区与CoV-A2国际原始株同源性高,在非结构蛋白编码区与CoV-A4(MH086949)和CoV-A14(KP036482)同源性高。结论与原始毒株相比,CoV-A2 SD17-430株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其进化过程中可能与多个A肠道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应继续加强对HFMD病原的全面监测,以便进一步了解其病原谱变化,为制定更有效的HFMD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

  • 标签: 柯萨奇病毒A组2型 手足口病 病毒分离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A6)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毒之一,临床症状包括广泛性皮疹、迟发性脱皮、脱甲症等。近年来,CA6感染已成为成人HFMD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CA6感染的药物,但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相关流行病学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成果将在HFMD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文就CA6的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疫苗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柯萨奇病毒A6型 手足口病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病毒A8(CV-A8)全基因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11株CV-A8毒株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简介:1956年Javett等首次报道了B3病毒(CVB3)引起的10名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病例,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均有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病程较长,数月后才能完全康复,少数病人变成慢性,迁延不愈。婴幼儿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秋冬季节高发。疾病早期可采用抗病毒治疗;疾病后期主要采用免疫调节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B组病毒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自身免疫 免疫调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抗病毒A2(coxsackievirus A2,CV-A2)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CV-A2抗原检测方法。方法用纯化后的CV-A2病毒颗粒免疫小鼠,筛选获得抗CV-A2单抗。建立CV-A2抗原检测方法,确定线性范围,对其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专属性进行验证。用ELISA检测病毒颗粒纯化过程中样品的抗原含量。结果制备了高效价的抗CV-A2单抗并建立ELISA抗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为5.00~320.00 ng/ml。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准确度验证回收率在89.58%~104.78%之间。重复性验证变异系数分别为2.10%、2.47%、6.18%。中间精密度验证变异系数分别为2.89%、2.69%、1.94%。耐用性验证回收率在84.26%~114.21%之间。包被微孔板于37 ℃放置3 d,样品回收率在90.31%~103.11%之间。专属性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识别CV-A2抗原,与其他抗原均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并验证了CV-A2 ELISA抗原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病毒纯化过程中样品的抗原检测,还可应用于含CV-A2的手足口病多价疫苗的CV-A2抗原含量检测。

  • 标签: 柯萨奇病毒 抗体,单克隆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病毒疹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可提示诊断。确诊须从患者各种体液或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或有血清学检测证据。主要是支持及对症治疗。

  • 标签: 柯萨奇病毒疹
  • 简介:目的:了解B病毒(CVB)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CVB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CVBIgG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心脏病CVBIgG阳性率为44.8%(112/250),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6.7%(18/10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VBRNA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病阳性率为20.4%(51/250),对照为3.7%(4/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中CVB感染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柯萨奇病毒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岛地区流行的病毒A4(CVA4)的全基因特征。方法选取2013—2015年间青岛地区流行的4株CVA4病毒,通过一步法RT-PCR对毒株进行全基因扩增,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采用similarity plots 3.5.1软件进行基因重组分析。结果进化分析显示:在全基因、P1区、P2区及P3区系统进化树上:毒株HS312/QD/CHN/2013和HS605/QD/CHN/2014与国内早期分离株共处同一分支;毒株FY218/QD/CHN/2015与2013年江苏温州分离株CV-A4/P1033/2013/China一起在各基因进化树上形成一独立分支;毒株HS144/QD/CHN/2014在P1区进化树上与HS312/QD/CHN/2014、HS605/QD/CHN/2014及国内早期分离株共处同一分支,但在全基因、P2区及P3区进化树上各形成单一分支。重组分析提示:毒株HS144/QD/CHN/2014与2013年大陆流行的CVA2毒株CV-A2/P373/2013/China在2C区~3D区间(5 081~7 301)发生基因重组;毒株FY218/QD/CHN/2015与毒株CV-A4/P1033/2013/China同源,都与CVA2分离株CV-A2/P373/2013/China在2A区~2B区间(3 821~4 161)发生基因重组。结论青岛地区流行的CVA4在全基因层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4型 系统发育 基因重组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抗体IgM测定在心肌炎病原学诊断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996~1998年儿科住院病人70例,分为心肌炎20例,疑似心肌炎25例,对照25例,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毒抗体IgM和IgG,结果:病毒抗体IgM阳性心肌炎11例(55%),疑似心肌炎11例(44%),对照11例(44%),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用ELISA法测定病毒抗体IgM,阳性提示有病毒感染,对心肌炎患可以作出病因和病原学诊断,但不能以此作为临床诊断心肌炎的依据。

  • 标签: 柯萨奇B组病毒 抗体 心肌炎 儿童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系指由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中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最常见。近年来,有研究发现HFMD的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生了改变,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oxA6)新谱系逐渐成为优势株,在欧洲、亚太地区及北美爆发流行。CoxA6相关HFMD的爆发流行对HFMD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该文对CoxA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预防措施及疫苗研究等作一综述,分析了HFMD相关CoxA6菌株的基因与亚型,以期为HFMD的防控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肠道病毒 科萨奇病毒A6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20年西安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中病毒A6(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6, CV-A6)的流行病学特征,为HFM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病例的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V-A6感染HFMD的流行特征,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2020年在4 034例HFMD病例中,肠道病毒A71(enterovirus group A type 71, EV-A71)、病毒A16(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16, CV-A16)和其他EV的检出率分别为17.85%(720/4 034)、23.92%(965/4 034)和47.79%(1 928/4 034)。随机抽取2 571例HFMD病例,其中其他EV阳性1 268例,CV-A6在HFMD病例中的检出率为34.73%(893/2 571),CV-A6在其他EV阳性病例中的构成比为70.43%(893/1 268)。CV-A6感染HFMD的男女性别比为1.47∶1,≤5岁患儿占到所有病例的95.18%,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份。CV-A6感染HFMD与EV-A71和CV-A16感染HFMD相比较,在临床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5, P<0.001),在年龄(F=2.74, P=0.065)和性别比(χ2=2.43, P=0.297)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6—2020年西安市HFMD的优势病原是其他EV,其中CV-A6在其他EV阳性病例中的检出率最高,应开展HFMD多种病原检测,加强CV-A6感染HFMD的防控。

  • 标签: 柯萨奇病毒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门诊留观及普儿科住院患儿感染A病毒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56例门诊留观及住院患儿感染A病毒的临床资料。结果57231例门诊留观患儿中,先后感染A病毒42例,感染率为0.073%;12258例住院患儿中,先后感染A病毒14例,感染率为0.110%。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与门诊医生在诊查病人时缺乏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仔细的体格检查,留观及住院患儿四处走动、串病房、外出,直接或间接接触已感染A病毒的患儿,医护人员未注重手的卫生等因素有关。结论门诊留观及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诸多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柯萨奇A组病毒 门诊留观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监测中分离到的2病毒A12(Coxsackievirus A12, CV-A12)VP1区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对HFMD监测中获得的临床标本开展RD细胞上的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和测序方法鉴定为CV-A12的毒株,进一步对其VP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搜集GenBank中CV-A12其他型别的参考株,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CV-A12的VP1区基因特征。结果获得2株CV-A12分离株的VP1区序列(888 bp),与2018年的云南参考株毒株同源性最高,其VP1区氨基酸在多个位点上与其他云南参考株存在特异突变。结论云南省HFMD标本中发现的CV-A12已经发生地区特异性VP1基因变异。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2型 VP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病毒A5(coxsackievirus A5,CV-A5)VP1蛋白,并制备抗VP1多克隆抗体(多抗),为CV-A5相关定性定量研究制备试剂。方法逆转录PCR扩增N端截短的CV-A5 VP1-ΔN56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获得pGEX-6P-1-VP1-ΔN56。将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重组蛋白并纯化。用纯化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VP1-ΔN56融合蛋白经背部皮下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结果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以不可溶包涵体存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获得的兔多抗效价为107,可特异性识别重组和天然CV-A5 VP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重组CV-A5 VP1蛋白及特异性多抗。为中和抗原表征研究及VP1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柯萨奇病毒A组5型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多克隆抗体 VP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8年昆明市手足口病病原构成情况,阐明昆明市流行的病毒A6(CV-A6)基因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实验室监测系统收集的昆明市手足口病患儿样本使用CV-A16和肠道病毒71(EV-A71)+ EV通用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并对非EV-A71和非CV-A16阳性样本进行普通RT-PCR扩增得到VP1全长序列。用MEGA 5.2软件对本次研究分离到的昆明市CV-A6毒株序列与参考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6—2018年昆明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结果显示,昆明市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共2 318例,其中,检出EV-A71阳性417例,CV-A16阳性883例,其他EV阳性1 018例。2016年的优势病原为CV-A16(50.26%),2017和2018年优势病原均为其他EV,分别占56.06%和54.03%。从其他EV共分离出CV-A6毒株57株,均属于国内流行的D3a亚型。结论2016—2018年引起昆明市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CV-A16和其他EV,应加强常规监测中其他EV的监测,并关注CV-A6毒株的持续流行。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VP1基因 进化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2012-2014年病毒A16(coxsackievirusA16,CA16)流行毒株基因概况。方法收集江苏省2012-2014年儿童手足口病标本并送样,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获取相应毒株,用CA16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VP1区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并与CA16参比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分离得到82株CA16毒株,测序结果显示全部属于基因亚型B1,VP1基因分析显示其中9株毒株序列的基因亚型为B1a,另外73株毒株序列的基因亚型为B1b。CA16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8%-100.0%和97.5%-100.0%;与CA16国际标准株G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2%-78.2%和90.5%-91.9%。结论江苏省2012-2014年分离获得CA16毒株属于基因亚型B1,以B1a和B1b两个分支共同进化和流行,其中又以B1b为优势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 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病毒B4病毒的分离方法,并对已分离到的江苏地方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江苏省哨点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样本中肠道病毒感染情况,使用HeLa细胞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然后进行VP4基因测序与进化树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12例,1份样本经病毒分离后呈现细胞病变效应,RT-PCR扩增出特异性的VP4基因,测序显示该病毒株与其他20株CVB4病毒株的VP4核苷酸同源性都在86.56%~93.59%之间,确诊为CVB4江苏地方株。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病毒株只与CVB4病毒KY369904株形成一个聚簇。结论本研究采用HeLa细胞分离与鉴定到了1株肠道病毒,VP4基因进化分析判断为CVB4江苏地方株,对预防与控制当地的肠道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柯萨奇病毒B4型 肠道病毒 病毒分离 细胞病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