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微量标本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极少量眼内液标本可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眼内微环境信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随访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依据。为规范眼内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明确各种眼内液检测手段的实用价值及眼内液检测本身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点以及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讨论了眼内液检测的总体原则,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13-31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透析患者在进行检测传染病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中,出现透析前检测结果和透析后检测结果有差异最典型原因:透析患者标本准备和其他检测标本不能相同程序。方法 将在本院透析患者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984例标本中138例有不同传染病阳性的标本,对透析后血标本接收到实验室到分离血清不同凝固时间比较,传染病项目透析前、后检测结果差异做统计分析,按接收标本到分离血清中间停留时间分类统计该患者结果出现差异概率。结果 138例患不同传染病的透析患者,透析后在排除其他院内感染可能情况,出现了结果透析前后不符明显,血标本到检验科小于2小时分离血清上机测试,透析前、后81份乙肝阳性的符合率74.1%;透析前、后27份丙肝抗体阳性的符合率33.3%;30份梅毒阳性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60%。结论 对透析患者标本一定要求专门规划处理准备实验上机前的工作:每天早晨上班标本从接收到检验科,再到具体传染病项目检测室,由该室负责上机做实验人员筛出透析患者血另外单独存放,确保时间超过3小时再进行分离血清准备好上机测试,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透析患者标本 标本到检验室存放时间 透析患传染病八项 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 结果的真实准确。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透析患者在进行检测传染病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中,出现透析前检测结果和透析后检测结果有差异最典型原因:透析患者标本准备和其他检测标本不能相同程序。方法 将在本院透析患者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984例标本中138例有不同传染病阳性的标本,对透析后血标本接收到实验室到分离血清不同凝固时间比较,传染病项目透析前、后检测结果差异做统计分析,按接收标本到分离血清中间停留时间分类统计该患者结果出现差异概率。结果 138例患不同传染病的透析患者,透析后在排除其他院内感染可能情况,出现了结果透析前后不符明显,血标本到检验科小于2小时分离血清上机测试,透析前、后81份乙肝阳性的符合率74.1%;透析前、后27份丙肝抗体阳性的符合率33.3%;30份梅毒阳性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60%。结论 对透析患者标本一定要求专门规划处理准备实验上机前的工作:每天早晨上班标本从接收到检验科,再到具体传染病项目检测室,由该室负责上机做实验人员筛出透析患者血另外单独存放,确保时间超过3小时再进行分离血清准备好上机测试,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透析患者标本 标本到检验室存放时间 透析患传染病八项 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 结果的真实准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120FR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的血糖。用t检验对检测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的血糖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后的血糖检测结果比溶血前降低。结论溶血对血糖的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溶血,临床工作者应该规范标本采集方法,严格管理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从而使生化检测结果更准确。

  • 标签: 溶血 血糖
  • 简介:摘要在采供血机构对血液标本的留取、运送、接收,保存和处理等过程进行监控,建立和实施血液标本留取程序,保证标本应来源于相对应的血液。[1]标本质量符合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标本信息具有可追溯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 标签: 检测标本 质量 追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心肌酶检测分析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门诊2010年5月健康查体者空腹静脉血液50份,制备正常血清和溶血血清,样本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溶血前后样本中AST、LDH、CKMB、CK、HBDH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酶分析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溶血 心肌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4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溶血前后常规14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溶血前、后,Hbg和WBC对比(p>0.05);RBC、Hct、MCV、MCH、MCHC、RDW、N、L、Plt、PDW、MPV、PCT对比(p<0.05)结论临床上血常规检测中的多个项目均会受到标本溶血的影响,大大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临床上应该避免出现标本溶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脂血标本中血钾的检测。方法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结论脂血标本检测血钾时可将血清2倍稀释结果×2即可。

  • 标签: 脂血标本 血钾 离子电极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尿标本中的尿蛋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牡丹江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晨尿中尿蛋白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尿尿蛋白与24小时尿中尿蛋白的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标本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种尿标本中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疾病患者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较正常人高,但晨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由于日间尿较易留取,故可作为患者临床尿蛋白检测的尿液标本取样。

  • 标签: 尿蛋白检测 尿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拭子标本和鼻拭子标本核酸检测用于新冠肺炎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300例(检次384次),依据不同检测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2次。观察组予以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对照组予以鼻拭子标本核酸。比较两组核酸检测结果、同时阳性的CT值。结果:鼻拭子阳性检测率为110次(28.65%),肛拭子阳性检测率为135次(35.16%),可得出:肛拭子核酸结果准确率高于鼻拭子(P<0.05)。肛拭子和鼻拭子标本同时阳性共119次,经分析取得:肛拭子标本Ct值>鼻拭子Ct值共45次,肛拭子标本Ct值<鼻拭子Ct值共63次,肛拭子标本Ct值=鼻拭子Ct值共1次,可知:肛拭子病毒载量更高(P<0.05)。结论:相比鼻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应用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用于新冠肺炎中效果显著,获得的病毒载量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肛拭子标本 鼻拭子标本 新冠肺炎 阳性CT值
  • 简介:目的统计我院2006~2007年临床各科可疑感染病人送检标本4336份,通过对培养阳性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规范》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和细菌分离,对阳性检出细菌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细菌阳性率为31、07%,阳性细菌(霉菌和支原体未统计)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等9种不同菌种,因不同病人送检标本不同,检出的病原菌也不完全相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也有差异,交叉耐药现象常见。结论临床医师在诊疗中应参照不同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茵药物。

  • 标签: 送检标本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摘要血液检测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有力保障,而为实验室检测提供高质量血液检测标本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针对血站标本采集、运送、储存、检测过程的特殊性,提出加强采供血各环节管理措施,是杜绝血液标本质量出现问题的关键。

  • 标签: 血站 血液标本 检测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查中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检验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血液检测中出现不合格的102例不标本。结果此次血液检测中发现的102例不合格标本中,溶血34例,占33.33%;凝血23例,占22.55%;送检延迟14例,占13.73%;标本采集不规范21例,占20,59%;血液量过少/量不准10例,占9.80%。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还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在临床规避中,医院检验科需加强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规范血液送检流程,以提升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检测 不合格标本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