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的新方法的疗效,并分享经验。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应用腓肠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12例24侧小腿,术前均行血管CDFI检查,穿支部位距外踝尖6.8~20.5 cm,均值为12.5 cm;根部内径1.0~1.8 mm,均值为1.35 mm;术前血管根部血流速度为28.7~51.6 m/s,平均38.8 m/s。为重建皮瓣感觉,8例逆行设计的游离腓肠皮瓣,将穿支远侧的腓肠神经或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进行缝接;2例螺旋桨腓肠皮瓣,将小桨侧的腓肠神经断端与皮瓣供区近侧缘皮神经进行直接缝接或接;2例远端筋膜蒂腓肠皮瓣,行外踝以远纵行切口,分离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远端切断旋转后与受区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进行缝接。将这种通过缝接皮瓣原远侧皮神经重建感觉功能的方法定义为逆行缝接神法。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门诊随访,时间6个月~1.5年,检测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时,均排除了通过创基神经长入恢复皮瓣感觉的部分。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感觉恢复S4 1例,S3+ 8例,S3 2例,S2 1例。结论逆行缝接神法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增加该类皮瓣感觉功能重建机会。

  • 标签: 腓肠皮瓣 感觉功能重建 逆行缝接神经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缝接神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对11例手指指端缺损采用缝接神的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0.6 cm×1.2 cm~1.6 cm×2.0 cm,同时皮瓣供区采用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预约复查及微信方式随访。结果11例22块皮瓣完全成活,创面I期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及蒂部无臃肿,手指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手指皮肤。感觉均恢复超过S3,皮瓣TPD为6~11 mm,平均8.4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例,良1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后能恢复患指良好外形及感觉,活动接近正常,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接力皮瓣 指端缺损 修复 神经缝接 供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内镜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内镜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 神经内镜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血管神经复合体 解剖
  • 简介:走过花开花败,看着起.她沿着时间的轨迹去寻梦,而梦无尽头……静谧的微熹渲染着几丝雾霭的朦胧,倾泻在一片若隐若现的平静的涟漪上,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柔和扑朔迷离的幻觉.夹岸的密密的芦苇依偎着风儿,斜织在同一方向.

  • 标签: 桥落 落桥
  • 简介: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尤其神经内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神经内镜技术在脑小脑角区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临床风险以及提升医生的手术技术,在临床和教学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 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位置深在,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丰富,传统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大,且并发症较多。随着微创手术理论的提出,及神经内镜与颅底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应用于CPA手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小脑角区解剖、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在小脑角区的临床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 桥小脑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前臂内侧皮神经接至尺神经深支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早中期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们收治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健侧颈7神经根通过带蒂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接同时修复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深支(实验组),20例行健侧颈7神经根通过带蒂尺神经接修复正中神经(对照组)。行肌电图检查评估疗效,获得患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背侧骨间肌的神经电生理早期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9~30个月,平均24.9个月。对照组中4例患者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募集相少量,其中1例患者还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所有患者均未能在小指展肌及背侧骨间肌记录到MUP。实验组中5例患者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少量MUP,其中2例患者还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CMAP;5例患者可于小指展肌记录到少量MUP,2例患者可于背侧骨间肌记录到少量MUP,1例患者可于小指展肌及背侧骨间肌记录到CMAP。两组患者患肢肌电图检测结果中小指展肌的MUP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侧腕屈肌及拇长屈肌的CMAP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接至尺神经深支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在不影响正中神经恢复的前提下,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证实该术式使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更多的手内肌功能得到了早期恢复。

  • 标签: 臂丛 神经移位 健侧颈7神经根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深支
  • 简介:,一个多温婉,多有诗意,多有田园风光感觉的名称,而这名称,却不知什么时候被什么权势人物改换成了“虹桥”,但不管怎样换,在原住民心里,它仍然是溪。公共自然资源、公共社会资源,是“苍天”赐予老百姓的,天经地义属于老百姓。

  • 标签: 龙脉 田园风光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老百姓 名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路顺着跨过山溪,旁边是奔泻的瀑布。这条路我已经走过一回———其实有很多回了,但我特别记得的却是那一回。那时还在打仗,我的假已满,必须重新上路,我时而赶火车,时而在乡间的小路上赶路,以便能及时回营报到。战争和官方、休假和归营、红的和绿的路条、某某阁下...

  • 标签: 灌木丛 水彩画 萤火虫 战争 阴森森 牧草地
  • 简介:谁也没有想到老宋竟然把桥栏修好了!几天来,老宋坐在桥上一动不动地望着桥下湍湍的急流,似乎在与溺水身亡的儿子交谈。老宋要走了,乡下无边的麦子还等着他,当然还有那无边无际的悲伤……

  • 标签: 建设 水泥 摩托车 桥下 旅馆 麦子
  • 简介:外观形态万千,有的以石块构成,雄卧于溪涧;有的以钢索牵引,隐藏于山沟密林;有的以木搭建,构筑于青山绿水的村落小溪间;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