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书是一部具有系统宪法知识,讲授比较宪法的教科书。其内容摘选了列国宪法上或法律上诸种不同的规定,不以国别为标准,而以现代一般宪法上所规定之问题为标准,在各个问题之下,展示了学者诸种不同的意见,可使读者对于各种宪法问题,了解到国内已经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方法,并且知道学者对于哪些解决方法,有些怎样的不同见解。

  • 标签: 宪法 解决方法 教科书 问题 法律 学者
  • 简介:魏玛宪法和“五四宪法”在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决定了两者在宪法史上的突出地位,但两者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以及本国特定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渊源又注定了二者的共同致命缺陷:躯壳和灵魂不协调,也必将以悲剧结束。

  • 标签: 魏玛宪法 五四宪法 规范分析
  • 简介:宪法社会学是关于宪法的社会学研究,是宪法学与社会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旨在发现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真实规则。在欧洲和北美,宪法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传统。其中,德国的宪法社会学侧重于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切入,偏好史论结合,思辨色彩浓厚。法国的宪法社会学具有客观的、旁观者的叙事风格。英国的宪法社会学打上了判例法或不成文宪法的痕迹,致力于素描一部活生生的宪法,仿佛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美国虽然承袭了英国的判例法制度,但美国的宪法社会学透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宪法背后的经济关系、利益格局得到了凸显。梳理欧关宪法社会学的学术传统,比较欧关各国宪法社会学的不同旨趣,有助于为当代中国宪法社会学的稳步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论上的启示。

  • 标签: 宪法社会学 学术传统 法社会学 比较研究
  • 简介:学术自由已成为当今多数国家宪法所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各国关于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不少差异。在学术自由的内容确认上,各国宪法规范宽窄不一,主要有四种类型:对学术自由的单一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国家促进义务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和国家促进义务的综合确认。在学术自由宪法规范的形式结构、要素结构和类别结构等方面,各国宪法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不管是什么内容和何种形式的学术自由宪法条款,都从最高法角度确定了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为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奠定了根基。

  • 标签: 学术自由 宪法规范 内容比较 形式 比较
  • 简介:土地不可再生性、在特定地域数量的固定性以及特定时间使用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资源成为所有者(或使用者)、政府和开发商共同需要的财产:用途的确定、产权归属的流向和产生利益的分配结构等制度与规则是否正义公平,成为衡量土地制度是否成功的判准:因为土地利用牵涉的当事人众多,触动的利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也就非常重大。

  • 标签: 土地制度 宪法 不可再生性 土地资源 分配结构 产权归属
  • 简介:对于生效后法律的宪法监督,目前各国实践中大致有立法机关监督、司法审查和专门机关监督三种模式。其中,以美、日为代表的司法审查模式和以德、俄的宪法法院与法国的宪法委员会为代表专门机关监督模式的发展最为成熟。我国属于立法机关监督模式,但在宪政实践中,作为监督主体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未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在对比各国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应在全国人大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以行使原本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职权。

  • 标签: 宪法监督 司法审查 宪法法院 宪法委员会
  • 简介:宪法学是以宪法理论和宪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因此,开展宪法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国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明了各国宪法规定的优劣之处,完善我国的宪法规范和宪政制度,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标签: 宪法学 基本理论问题 宪法监督制度 比较研究 宪法规范 民主政治建设
  • 简介:"斯科特诉桑福德案"与"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是美国宪政史上著名的种族判例。得到旁征博引、无懈可击的"斯科特案"判决,未能为"布朗案"所遵循。而事实上,"布朗案"的司法推理同样入情入理,判决结论"水到渠成"。那么,藏匿于这种宪法解读背后的可能的因素或缘由是什么,司法解读过程与案件的背景、相关的制度、理念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联,所有这些成为本文的旨趣所在。

  • 标签: 种族判例 宪法解读社会情势
  • 简介:宗教信仰自由权是世界范围内各成文宪法保护的重要内容。与其他人权的宪法保护不同,宗教信仰自由权在各国宪法中具有扩散性保护特征。只有综合考量宪法规范中的宗教内容,才能准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宪法规范保护。通过在各成文宪法中查找与宗教相关的关键词,可以发现宗教信仰自由权成文宪法保护具有普遍性。以宗教信仰自由权为核心,辅之以政教关系的相关规定,构成了宗教问题宪法保护的基本框架。从内容上看,成文宪法保护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具有内容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主体自主选择与结社自由相结合的特点;从属性上看,宗教信仰自由权具有入世性与政治性并存的特征。

  • 标签: 宗教信仰自由权 信仰自由 表现自由 宗教团体 政教关系
  • 简介:论文分析比较了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宪法对受教育权的规定及其内涵,指出受教育权不仅已被大多数国家确认为基本权利或实际上获得了宪法的保护,而且其含义也随着宪法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当代宪法上的受教育权主要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作为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兼具消极的防御权功能和积极的受益权功能,同时对立法、行政和司法具有一定的拘束力。我们应当全面认识受教育权的宪法含义并为其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 标签: 受教育权 基本权利 宪法
  • 简介:德国的学术研究自由权以《联邦德国基本法》第5条为规范基础,主要由“研究自由”与“教学自由”等两个内容构成,以“大学自治”为组织保障。在美国,经由“史维慈诉新罕布什尔州”案与“凯西诉纽约州立大学管理委员会”案等案件,宪法上的学术研究自由权受到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特别关切。中国的学术研究自由权以《宪法》第47条和《高等教育法》第10条等条款为规范基础,以“公共利益”等法律规定为外在限度,以“可证”、“客观”等学术伦理为内在限度。大学教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司法案例评述的学术观点,属于“学术研究自由权”而非“表达自由权”的规范范围,应该受到更为严格的保护。

  • 标签: 学术研究自由权 表达自由权 文化权
  • 简介:摘 要:宪法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有效监督宪法的执行情况 , 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体稳定 , 并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总体来说,宪法监督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司法机关宪法监督、立法机关宪法监督和专门机构宪法监督。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由宪法确立,实践中宪法监督权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制度化以及捋顺上下级权力机关宪法监督权的问题。为此,应设置专门的机构行使宪法监督权;完善立法,确保宪法监督制度化;加强宪法监督执法。

  • 标签: 中 西方 宪法监督 比较研究
  • 简介:受中国传统社会的制约,《论语》中尚未出现完整的宪法思想,但是已经出现了宪法思想萌芽,比如限制权力、发现与尊重个人价值、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反思政权合法性、宪法宽容精神等。只有抛弃对“成熟形态宪法”的刻板印象,才能够从更广义上来理解以上思想萌芽对今天宪法思想和宪政实践的意义。与古希腊柏拉图的宪法思想相比,《论语》中的宪法思想萌芽与之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

  • 标签: 《论语》 宪法思想 思想萌芽
  • 简介:从1777年到1787年,美国先后制定和通过的《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是既依赖于历史传统、实践经验,又适应当时美国国情的产物。本文以这两部美国宪法文献的特点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对象,梳理美国宪法制定和发展的脉络,以进一步明晰美国宪法的形式特征及其基本原则。

  • 标签: 邦联 联邦 宪政
  • 简介:权利概念对我们现在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如同空气一般自然的词语.近现代任何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都对公民权利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权利思想体系,就会发现两者在源流、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又集中反映在各自的宪法传统中.比较表明:自觉认识和设计本国公民的权利概念,完善宪法的若干具体制度将是维持我国这一部良好的现行宪法的关键.

  • 标签: 权利思想 中国 宪法 公民权利 西方国家 国家权力
  • 简介:宪法上的社会权,是指基于社会国家(福利国家)思想,为特别保护社会上的经济弱者,实现实质上的平等,而由宪法所保障的人权。作为20世纪之后兴起的第二代人权,它不同于18、19世纪时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只在消极地排除国家对个人生存及权益的侵害,即“自由权的基本权”,而要求国家积极地作为,建立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使人民能享有符合人性尊严最起码的生活条件,进而能够追求其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 标签: 社会权 宪法 比较法 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制度 人民权利
  • 简介:如果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大宪章的话,刑事诉讼法就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小宪章,二者的关系密切,并且在保护公民权利和控制国家权力方面形成交集。国家不同,政治组织形式或政治体制也有差异,但是,人类对其基本权利的珍视则反映了一种普适性的价值理念。这也是借鉴和型塑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理论根基和价值基础。

  • 标签: 价值 比较法 宪法 刑事诉讼法 关系
  • 简介:在当前,民族问题,或者说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越南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中国和越南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其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与法治建设问题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有相互借鉴、学习的便利和必要。但是由于双方对彼此的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因此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学习还不普遍。本文的写作就是旨在通过对中越两国宪法文本的比较研究和法条分析,总结出它们在少数民族权益的宪法保障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便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借鉴与学习。

  • 标签: 越南 宪法保障 少数民族权益 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