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 标签: 气候变化 环境演变 未来趋势 中国
  • 简介: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我国气候与环境影响的评估,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工业、交通、服务业、城市与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气候影响的利弊分析.进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对策.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利弊分析 适应与减缓 中国
  • 简介:根据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化和多窗口谱检验对四季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趋势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季长度,夏、冬季长度较长,春、秋季长度较短,且以冬季长度缩短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达-2.8d/10a)。Morlet小波分析四季长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且各周期强度有所差异。MTM检验对周期演变规律进行验证,春季长度以2.8a周期最显著,夏季长度2~7a周期相对明显,秋、冬季长度以2a左右周期交替为主。

  • 标签: 气候学 四季长度 变化趋势 MORLET小波分析 MTM检验 丽水市
  • 简介:根据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质时期第四纪(距今250多万a)以来黄土高原演变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关系可归纳为:①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起的中国大陆一系列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是黄土高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所引起的强西风气流把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带到今天的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③现代季风是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的产物,但随着青藏高原高度不断增长,它对湿润夏季风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强,黄土高原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和干旱化方向发展,相应地植被种类和分布发生调整;④黄土高原植被对气候波动的适应具有重复性,即植物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波动,生长区域南北移动;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更新世时期主要是自然侵蚀造成的,全新世时期在遵循自然规律继续进行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人类活动影响,使之呈现加速发展的特点;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受地质、降水、植被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间差异极其显著.

  • 标签: 第四纪 黄土高原 演变 气候变迁
  • 简介:利用锡林浩特气象站1990-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得出锡林河流域地区气候在20世纪90年代为暖湿;21世纪10年代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利用GIS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锡林河流域景观类型的转移变化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的方法,得出锡林河流域除景观蔓延度指数减少外,其余景观格局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区域整体景观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特征.分析流域的气候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出锡林河流域近二十多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规律基本吻合,气候暖干化导致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土地资源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气候变化 锡林河流域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是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961~2013年部分气象要素(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数据的收集基础上,并对繁杂气象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工具方法,展开了关于乌鲁木齐气候中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旨在于气象部门在涉农问题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降水量 日照 相对湿度 小波分析 突变检验
  • 简介: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2.5Ma.以来古气候环境演变代用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成果,对磁化率、孢粉、δ^13C、粒度、地球化学及分形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作了重点评述,并对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物理机制和δ^13C恢复古环境的理论基础作了初步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古气候环境 磁化率 孢粉 Δ^13C 粒度 地球化学
  • 简介: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 标签: 中国 土壤有机碳库 气候变化 固碳 农田土壤
  • 简介: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标签: 海岸沙丘 OSL测年 粒度特征 福建长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黄河中游径流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各个地区降水分布不均,人们不科学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科学合理的分析黄河中游径流量的特征,有效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黄河中游 气候变化 径流量 演变特征
  • 简介:军民一心抗御“麦莎”:8月5日,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一带登陆,给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山东等东南沿海省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少受损失,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边防支队、武警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抢险救灾,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革命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 标签: 台风 “麦莎” 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 抢险救灾 基层党组织
  • 简介:利用DGY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8000年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000~5000年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为主变为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由温和略干转为暖热湿润;距今5000~4000年森林退缩,气候温和偏干;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低温事件;距今4000~3000年木本植被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距今3000年以来木本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有波动变凉干趋势。岩性、粒度及孢粉记录综合显示本区距今8000~5000年发育漏湖相泥质粉砂,反映流域环境开放、与海连通;距今5000~4000年发育淡水沼泽,未受海水作用,反映水域缩小、流域环境封闭;距今4000~3000年水域扩大,并出现海水倒灌,反映内低外高的碟形洼地已经形成;距今3000年以来,发育湖沼平原,发生数次海水倒灌,反映碟形洼地地貌的进一步发育。

  • 标签: 太湖流域 孢粉 古气候 水域变化 地貌演变
  • 简介:气候变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应对挑战,国际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努力。气候谈判在经历了《京都议定书》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后《京都议定书》阶段。气候谈判是一场国际博弈,各个国家都想从博弈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气候变化、气候谈判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气候问题是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围绕气候问题进行的谈判是经济战、政治战。解决包括气候变暖问题在内的环境问题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 标签: 气候谈判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暖问题 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
  • 简介: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南北差异、东西变化都很大。在学习我国气候这部分内容时要善于从复杂性中寻找规律性,辨别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熟悉我国气候的特征。

  • 标签: 气候特征 分界线 辨别 南北差异 复杂性
  • 简介:利用湖泊钻孔的孢粉及炭屑分析资料,探讨了安徽巢湖湖泊沉积物孢粉一炭屑组合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孢粉一炭屑记录表明:本区9870—6040cal.aBP,植被是以壳斗科的落叶、常绿属种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呈现温和略干的特点;6040—4860cal.aBP,植被是以落叶栎类、栗属、青冈属和栲/石栎属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由前一阶段的温和略干变为温暖湿润,进入全新世最适宜气候期;4860—2170cal.aBP,植被是以落叶栎类占绝对优势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下降,气候温和干燥,环境整体向着干旱趋势转化,2170cal.aBP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干旱事件;2170—1040cal.aBP,森林退缩,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迅速被破坏,演替成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地,气候处于转型时期,总体上温和湿润;1040--200cal.aBP,木本植物仅零星分布,可能存在针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植被类型逐渐演替成以禾本科、蒿属和蓼属等为主的草丛,其中包括较多的农作物,气候温凉稍湿;200cal.aBP以来,湖区周围零星分布有阔叶乔木,松林在远处可能有分布,植被仍是以禾本科、蒿属和蓼属等为主的草丛,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但也有若干变凉干的波动,湖泊富营养化水平逐渐增加,人类活动已经对环境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安徽 巢湖 湖泊沉积物 全新世 孢粉—炭屑组合 植被演替
  • 简介:一、信风带内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侯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和马来群岛,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全年高温多雨。然而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 标签: 热带雨林气候 特区 马达加斯加 马来群岛 澳大利亚 东北部
  • 简介:大陆内部及西海岸.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影响下.终年炎热干燥。然而在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却直逼赤道。究其原因主要是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

  • 标签: 沙漠气候 特区 大陆内部 副热带 热干燥 西海岸
  • 简介:在过去当人们想要清楚汽车是否能够抵御冬季的恶劣条件时,往往在某个寒冷的地方进行试验驾驶。唯一的问题是,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就意味着将汽车和工程师运送到世界各地,等待合适的气候条件。

  • 标签: 气候试验 气候条件 工程师 汽车 驾驶
  • 简介:摘要:苏尼特左旗,位于内蒙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气候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蒸发量高达 2678 mm 。年平均日照为 3196 h,年均气温 1-2 C,最低气温 -36 C,最高气温 39. 3 C。平均风力 4级左右,主风向为西北风,全年 8级以上的大风日不少于 76 d。灾害频发 ,年平均风沙日为 110 d,常见干旱雪灾,十年九旱 ,三年遇雪灾。地貌类型以高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土壤类型以淡栗钙土和棕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以小针茅为建群种的荒漠草原。 关键词:气象站;气候分析 引言:根据锡气发〔 2019〕 35号《 WMO百年观测站历史资料整编及标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深度挖掘苏尼特左旗国家基准气候站 1956年至 2018年气压、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水、积雪、日照、蒸发、地面温度、风向风速、冻土深度、天气日数等要素历史数据,通过多种历史数据提取,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把数据分析成果运用到业务和服务中,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环境气象业务、气象科研提供基础数据集。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气候是整个自然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合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和史前文化演变息息相关。文章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从遗址文明程度和聚落时空分布的变化来分析该区域内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的特征,结合全新世各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及其演化扩张的动力,为理解西北地区文明起源的环境机制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进而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全新世  气候  黄土高原  新石器  文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