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浸润乳腺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因此,正确的浸润乳腺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和标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分类 TNM分期 组织学分级 组织学分型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子分型对可手术浸润乳腺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8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7 869例浸润乳腺病例,依据激素受体(HR)和HER2状态将患者分为HR+/HER2-、HR+/HER2+、HR-/HER2+和HR-/HER2- 4组,分别用Kaplan-Meier曲线法和COX回归分析各组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差异。结果在7 869例乳腺患者中,HR+/HER2-、HR+/HER2+、HR-/HER2+和HR-/HER2-组患者分别占52.9%、17.5%、14.1%和15.5%。总人群的5年DFS和OS分别为86.30%和94.29%。HR+/HER2-组的5年DFS(88.12%)高于HR+/HER2+组(84.67%)(P=0.026)、HR-/HER2+组(84.19%)(P<0.001)和HR-/HER2-组(83.70%)(P<0.001)。HR+/HER2-组和HR+/HER2+组的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38%比95.17%,P=0.187),高于HR-/HER2+组(92.26%),(P<0.001)和HR-/HER2-组(91.69%),(P<0.001)。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Ki67及手术年份进行多因素校正后,分子分型依然是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HER2+组与HR+/HER2-组的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7、0.511),而HR-/HER2+组和HR-/HER2-组的DFS和OS均差于HR+/HER2-组(均P<0.05)。结论乳腺分子分型是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HER2-和HR+/HER2+乳腺具有相似的预后,优于HR-/HER2+和HR-/HER2-乳腺的预后,而HR-/HER2+和HR-/HER2-乳腺的预后相同。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浸润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证实(病理学检查)为浸润乳腺患者57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手术前常规对57例浸润乳腺患者实施相应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患者浸润病灶的具体情况,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分与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Ki67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若存在硬度较高的乳腺现象,则病理学上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特征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浸润乳腺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3例浸润乳腺及20例乳腺良性增生症患者,取标本送病理,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标本HSP70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乳腺中86例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出现弥漫分布的棕黄色颗粒,HSP70染色阳性,17例为阴性,阳性表达率为83.5%;20例乳腺良性增生症中5例HSP70染色阳性,15例染色阴性,阳性表达率为25%。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在乳腺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乳腺良性增生症中的表达(p<0.05)。HSP70表达量>3的患者发生腋窝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HSP70表达量<2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70与浸润乳腺有密切关系,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浸润性乳腺癌 乳腺良性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ABCC10在浸润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分级和TNM分期的关系,检测ABCC10阳性与阴性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ABCC10在55例浸润乳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相应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与ABCC10表达的相关。结果ABCC10主要定位于胞膜上和胞质中。阳性率为67.3%,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间ABCC1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乳腺组织的耐药性试验结果与其相应组织中ABCC10的表达做相关检验,紫衫醇、多西他赛、表阿霉素(P=0.000),相关系数分别为分别为0.561、0.614、0.512。结论ABCC10在乳腺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成正相关,显著影响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耐药产生。

  • 标签: 乳腺癌,化疗,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浸润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浸润乳腺患者石蜡包埋标本651例,其中三阴性乳腺9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D-L1蛋白在浸润乳腺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D-L1在切片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和(或)肿瘤间质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1%为该患者表达阳性,<1%为阴性。结果PD-L1蛋白在浸润乳腺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0%(306/651),其中在三阴性乳腺中阳性表达率为69.3%(68/98)。PD-L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高、肿瘤体积大、脉管侵犯、病理分期晚、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p53阳性、CK5/6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Ki-67值高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均P<0.05);在三阴性乳腺中,PD-L1蛋白在WHO分级高、神经受侵、Ki-67值高、CK5/6阳性、EGFR阳性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HR=1.511,95% CI 1.139~2.003,P=0.004)、Ki-67值(HR=1.847,95% CI 1.259~2.709,P=0.002)、p53表达(HR=2.083,95% CI 1.487~2.916,P<0.01)、EGFR表达(HR=3.490,95% CI 2.002~6.086,P<0.01)是PD-L1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D-L1在浸润乳腺中尤其是三阴性乳腺中高表达,其可能成为浸润乳腺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癌,导管,乳腺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状况对不同类型浸润乳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预防治疗中心确诊的不同分子亚型浸润乳腺患者的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并分析淋巴结状态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纳入4 269例乳腺分子亚型资料齐全[年龄(50.8±11.2)岁]和3 824例腋窝淋巴结状态齐全[年龄(50.5±10.9)岁]的乳腺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分子亚型和淋巴结状态信息均齐全的共3 135例。激素受体(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R-/HER2-型及HER2+患者的10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2.2%、79.0%与76.8%;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1%、83.1%与84.4%;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0年EFS率分别为68.8%与88.2%;10年的OS率分别为76.7%与92.5%;生存曲线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阴性亚组3亚型EFS与OS率十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阳性亚组3亚型EFS与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乳腺分子亚型与EFS、无远处转移生存(DDFS)、OS率的关联存在修饰作用(均P交互>0.1)。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的预后不同,相比分子分型,淋巴结状态可能是更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腋窝淋巴结 预后
  • 简介:TRAIL即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也称APO-2L(apoptosis-2ligand)。它属于TNF超家族成员。被称为继FasL、肿瘤坏死因子(TNF)之后第3个死亡因子。TRAIL具有选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他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其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国外有学者认为OPG可以作为可溶性受体与TRAIL结合.使肿瘤细胞逃逸TRAIL所介导的凋亡。我们在参考近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手工方法制作乳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浸润乳腺中TRAIL和OPG的表达。探讨OPG的表达对TRAIL抗癌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TRAIL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组织芯片 OPG apoptosis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的NAC对浸润乳腺HER-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6-12的80例原发浸润乳腺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以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为基础的NAC,采用JBCS标准和MP标准评价NAC病理反应,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ER-2蛋白表达,并给与常规治疗。结果根据JBCS标准和MP标准,11.5%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反应。在接受NAC患者中,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差异。FISH结果显示,NAC治疗后HER-2IHC评分发生改变的肿瘤仍具有稳定的HER-2基因扩增或非扩增状态。结论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基础的NAC可降低浸润乳腺HER-2蛋白表达水平。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HER一2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乳腺细胞在变成恶性肿瘤细胞之前经历一种硬化过程。这一发现是由来自葡萄牙古尔班基安科学研究所(InstitutoGulbenkiandeCiencia,IGC)的FlorenceJanody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取得的。

  • 标签: 乳腺癌细胞 硬化过程 NAT 浸润性 FLORENCE 恶性肿瘤细胞
  • 简介:乳腺浸润筛状癌(invasivecribriformcarcinoma,ICC)是一种少见的浸润乳腺类型,其发病率约占乳腺的0.3%-3.5%,1983年由Page等[1]首次提出。随后ICC因其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和良好的预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IC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已有较多共识,但也存在分歧。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癌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形态上易混淆的乳腺浸润导管癌和浸润小叶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外科诊治的77例原发性乳腺患者资料和标本,观察浸润导管癌和浸润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77例患者发病年龄33-72岁,平均50.1岁。大体观察肿物68例单灶,9例多灶,直径0.7-10cm,平均2.3cm,患者中浸润导管癌39例,浸润小叶癌7例,粘液癌2例,腺样囊性癌2例,特殊类型癌1例,腺癌1例,叶状肿瘤1例,假性髓样癌1例,混合癌23例。结论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可以鉴别易混淆的浸润导管癌和浸润小叶癌。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导管 癌小叶状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小叶癌(ILC)与浸润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152例乳腺患者为例,其中ILC患者20例,IDC患者132例。以两组患者个人信息,病情状况,激素水平以及病理分型情况对比其病理特征,同时对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年龄大小情况,ER,PR,Her-2,Ki-67阳性表达情况与阴性表达情况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数量ILC与IDC(P>0.05)。结论:对比ILC患者ER、Her-2、Ki-67阳性率均高于IDC,其中PR阳性率ILC低于IDC。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特征
  • 简介:男性乳腺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较少见,占乳腺总数的1%[1]。其生物特性与女性乳腺相同,但发病年龄较女性高,容易贻误而影响预后。临床上对于本病认识较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就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理类型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无不良嗜好。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成员在浸润乳腺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53表达状态、乳腺分子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55例浸润乳腺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ASPP1、ASPP2、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p53、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用χ2检验分析ASPP家族成员表达与乳腺分子分型和p53状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评价ASPP家族成员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55例乳腺组织中,ASPP1阳性率为13.5%(21/155),ASPP2阳性率为97.4%(151/155),iASPP阳性率为61.3%(95/155)。表达野生型p53者33例,突变型p53者122例,p53的突变率为78.7%(122/155)。ASPP家族成员的表达在野生型p53组与突变型p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PP1:χ2<0.001,P=0.987; ASPP2:χ2=1.110,P=0.579; iASPP:χ2=0.244,P=0.621)。luminal A型44例,luminal B型66例,basal-like型18例,HER-2过表达型27例,ASPP家族成员的表达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PP1:χ2=2.325, P=0.508; ASPP2:χ2=1.657, P=0.642; iASPP: χ2=0.815,P=0.846)。随访时间2~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4.5%(131/155),5年OS率为79.4%(123/155)。ASPP1、ASPP2和iASPP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患者5年O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SPP1:χ2=3.790, P=0.050;ASPP2:χ2=0.040, P=0.927;iASPP:χ2=1.253, P=0.263)。结论ASPP家族成员在浸润乳腺中的表达与P53突变、乳腺分子分型以及乳腺患者预后均无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分子分型 预后 肿瘤抑制蛋白p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浸润乳腺保乳手术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浸润乳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取早期保乳手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复发率、乳房美容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5%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一年复发率为0%,予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的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的乳房美容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浸润乳腺保乳手术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复发风险无明显升高,确保乳房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保乳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浸润乳腺组织中乳腺扩增抗原1(AIB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浸润乳腺组织、40例癌旁正常组织、4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IB1、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钙粘附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AIB1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IB1、E-cadherin和N-cadherin在浸润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36.3%、51.3%。AIB1表达与乳腺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及TNM分期有关(P〈0.05);N-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IB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49),与HER-2、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43,r=0.277);E-cadherin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32)。结论在浸润乳腺中,AIB1及EMT相关蛋白可能与浸润乳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AIB1可能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 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 神经性钙粘附蛋白(N-cadherin) 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protein,Angptl)3和Angptl4在浸润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07—2009年手术切除浸润乳腺标本7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ngptl3和Angptl4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蛋白在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中是否具有表达差异性,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种蛋白与乳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ptl3和Angptl4两种蛋白在浸润乳腺中表达的相关,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浸润乳腺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Angptl3在浸润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53/70)和46.7%(14/30)(χ^2=8.014,P=0.005),Angptl4在浸润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48/70)和36.7%(11/30)(χ^2=8.837,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gptl3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表达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5.598、9.714、8.753,P〈0.050)。在70例浸润乳腺中,Angptl4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6.526、5.701,P〈0.050)。Angptl3和Angptl4表达呈正相关(P=0.005,r=0.334)。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Angptl3和Angptl4阴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均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χ-2=9.376、7.628,P=0.002、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ER、P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79、0.033、66.678、0.014、0.094,P均〈0.050,95%CI:1.380-29.482、0.002-0.598、5.433-818.294、0.001-0.183、0.012-0.724),Angptl3和Angptl4蛋白表达不是影响浸润乳腺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素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对浸润乳腺激素受体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4例浸润乳腺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表达,将患者分为两组:激素受体阳性组(ER+、PR+、HER-2-),激素受体阴性组(ER-、PR-、HER-2-)。两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对乳腺肿块超声图像进行回顾特征分析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改变及钙化。然后,对同一个肿块利用基于相位信息的动态轮廓模型进行边缘分割。通过t检验,筛选出与激素受体相关最强的特征参数,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运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减少偏倚,采用留一法对分类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形态、边缘毛刺成角、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等二维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定量分析选出54个定量特征,对激素受体表达具有较高准确率(准确率67.7%,曲线下面积73.2%)。此外,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钙化等定量特征在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分析降低了传统超声影像的主观,在预测浸润乳腺激素受体表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在提高超声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精准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方面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影像组学 定量超声特征 激素受体 浸润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