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混合外剥扎术治疗环状垂性混合粘膜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评估应用改良式混合外剥扎术治疗环状垂性混合粘膜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式混合外剥扎术治疗15例混合,治愈率100.0%,疗程12-16天。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改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伴粘膜内脱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直肠粘膜缝扎硬化注射加外剥扎术治疗混合合并直肠粘膜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的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了56例混合合并直肠粘膜垂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直肠粘膜缝扎硬化注射加外剥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PH术加外剥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直肠粘膜缝扎硬化注射加外剥扎术治疗混合合并直肠粘膜垂是有效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肛垫部分切除加直肠粘膜纵形缝合术治疗环状脱出直肠粘膜垂,直肠前突。方法于右前、右后、及左侧环状母处,将松弛的粘膜即肛垫部分切除,同时将在切除肛垫处,及前正中线直肠前突囊袋中线处上缘,齿线上1CM处纵形缝合直肠粘膜5cm以上,使组织缩短悬吊垂的粘膜,加固直肠前壁粘膜,修正直肠前膨出。以取代松驰断裂的TRIETZ肌。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脱出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同时直肠粘膜垂,直肠前突引起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与直肠粘膜垂,直肠前突往往同时存在,处理的同时一并处理直肠前突及垂的直肠粘膜引起的便秘症状,合理解决了病-便秘-加重病这一恶性循环。我科共治疗本病2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环状痔脱出 直肠粘膜内脱出 直肠前突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外剥扎硬注加上区粘膜8字缝扎治疗环状混合重度垂83例。结果术后脱出症状完全消失,内痔脱出及直肠粘膜垂引起的便秘及骶尾部、肛门坠胀等症状明显好转,术后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果显示外剥扎硬注加上区粘膜8字缝扎能有效的治疗环状混合脱出及合并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环状混合痔脱垂 外剥内扎硬注术 区粘膜8字缝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注射固法联合PPH治疗直肠混合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直肠混合所致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PPH+消灵注射术,对照组行PPH术,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PPH+消灵注射术治疗直肠混合致便秘疗效优于单纯行PPH术,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中医注射固脱 PPH 直肠内脱垂 便秘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选择性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聚桂醇点状注射对于混合合并直肠粘膜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肛肠外科治疗的100例混合合并直肠粘膜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组采用TST术联合聚桂醇点状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TST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49/50)和96.0%(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45±0.57 vs 5.07±1.14 mL,P=0.000),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5.08±1.62 vs 7.19±2.01,P =0.000; 首次换药:2.64±0.87 vs 4.34±1.15,P=0.000; 首次排便:3.91±1.47 vs 5.63±1.98,P=0.001),尿潴留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n=5 vs n=10,P=0.001),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8.3±5.6 vs 29.5±8.2 min,P=0.000)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5.3±0.6 vs 11.4±1.8 d,P=0.000)。此外,观察组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便失禁(n=1 vs n=3,P = 0.003),排便困难(n=1 vs n=2,P=0.011),顽固性疼痛(n=1 vs n =2,P = 0.011)和肛门分泌物(n=1 vs n=5,P=0.000)。结论:TST联合聚桂醇点状注射治疗混合合并直肠粘膜垂效果满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聚桂醇;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粘膜点状套扎联合外剥扎术治疗单纯直肠粘膜垂合并混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于2018年2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纯直肠粘膜垂合并混合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各20例,对照组1接受单纯采用广东中大福瑞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对照组2采用单纯采用传统外剥扎术,实验组接受直肠粘膜点状套扎联合外剥扎术,对3组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术后出血评分情况、水肿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消灵溶液注射治疗直肠粘膜内痔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直肠粘膜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消灵溶液注射治疗,试验组接受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消灵溶液注射内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和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1年后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消灵溶液注射治疗直肠粘膜内痔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疼痛程度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直肠粘膜内脱垂 内痔 中医辨证 消痔灵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多普勒动脉结扎及直肠肛管修复术(DGHAL-RAR)治疗直肠黏膜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的临床疗效及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00例直肠黏膜垂合并Ⅱ~Ⅲ度混合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超声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超声组采用DGHAL-RAR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扎术,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IL-6、IL-17、TNF-α水平变化及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9.467、10.054、10.630、16.464,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的排便评分、排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34、18.448,P<0.05);超声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9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超声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χ2=5.371,P<0.05)。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术后1 d的升高幅度比超声组更明显,超声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4.958、8.652、5.033、4.874、3.995,P<0.05)。结论DGHAL-RAR术治疗直肠黏膜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的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 标签: 直肠黏膜内脱垂 混合痔 超声引导 痔动脉结扎术 促炎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粘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的价值。方法152例重度混合患者依据硬币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PH改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外切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工作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粘膜环切钉合术改良治疗重度混合患者具有恢复时间快、减轻患者痛苦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 改良 重度混合痔 外切内扎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肛瘘混合患者实施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肛瘘混合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1例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31例接受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p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肛瘘伴混合痔 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外剥扎术加消灵注射术治疗混合1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将2009年11月年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混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传统的混合外剥扎术加消灵注射术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扎术,对照术后大出血,结果显示,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大出血,对照组发生大出血5例,占对照组治疗例数的9.8%,5例均到手术室硬膜外麻醉下缝扎止血。治疗组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诉肛门坠涨感6例,占11.8%。对照组15例,占29.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混合外剥扎术加消灵注射治疗混合的术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可以减轻患者肛门坠涨感和大便不畅的感觉,且消灵价格便宜,注射简单,风险极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外剥内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 术后大出血 肛门坠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粘膜环切术和外剥扎术治疗混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混合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外剥扎治疗,观察组进行直肠粘膜环切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直肠粘膜环切术 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吻合器粘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混合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该院应用吻合器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162例的术式演变与临床疗效。结果改良PPH不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且对控制出血、防止垂以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显著。患者满意率达96.3%。结论改良的吻合器粘膜环切术可有效治疗重度混合

  • 标签: 混合痔 治疗 粘膜环切术 吻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治疗肛瘘混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展开探索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的肛瘘混合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参照组50例。给予观察组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治疗,对参照组实施肛瘘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把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瘘混合患者进行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治疗,能减少手术出血量,缓解患者治疗痛苦,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肛瘘伴混合痔 治疗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治疗肛瘘混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瘘混合患者74例(2019年8月-2022年8月),随机分为肛瘘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联合混合外剥扎术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P>0.05。结论:给予肛瘘混合患者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外剥扎术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肛瘘伴混合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