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女性心理弹性的分类特点,并分析类别在文化程度、不孕类型等人口学和疾病相关变量上的分布差异。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400例不孕女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进行评估,对其心理弹性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人口学和疾病相关特征。结果不孕女性的心理弹性可以分为“低弹性组”(记为C1组),“高弹性组”(记为C2组)和“中等弹性-低力量组”(记为C3组)三个类别,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1.8%(87/400)、37.5%(150/400)和40.7%(163/4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1组与C2组在结婚年限、不孕类型和有无恐惧或无助感的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3.0年”比“≥7.0年”,P=0.019;P=0.045;P=0.015);C1组与C3组在结婚年限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0年”比“≥7.0年”,P=0.039;“3.0~4.9年”比“≥7.0年”,P=0.024);C2组与C3组在文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或中专”比“本科及以上”,P=0.003;“大专”比“本科及以上”,P=0.030)。结论不孕女性的心理弹性状况具有明显的亚类特征,不同弹性类别的不孕女性在文化程度、结婚年限、不孕类型和有无恐惧或无助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应及时关注文化程度低、结婚时间较短、原发性不孕、经历过强烈恐惧或无助感的不孕女性,采用合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弹性。

  • 标签: 不孕症 心理弹性 潜在类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特征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症状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179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腹膜透析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不同类别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差异。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P<0.05),根据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分别命名为"症状低发组"(111例占62.0%)、"高心理-中躯体症状组"(22例占12.3%)、"症状高发组"(46例占25.7%)。不同潜在类别的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在工作状况(OR值为0.029,P<0.01)、教育程度(OR值为152.799,P<0.01)、透析龄(OR值为81.307,P<0.05)、糖尿病肾病(OR值为80.619,P<0.01)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OR值为91.188,P<0.01)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3个潜在症状类别。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低学历、透析早期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回归工作岗位;同时,应定期评估糖尿病肾病及高合并症指数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负担,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 标签: 中青年 腹膜透析 症状 潜在类别分析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特征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症状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179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腹膜透析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不同类别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差异。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P<0.05),根据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分别命名为"症状低发组"(111例占62.0%)、"高心理-中躯体症状组"(22例占12.3%)、"症状高发组"(46例占25.7%)。不同潜在类别的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在工作状况(OR值为0.029,P<0.01)、教育程度(OR值为152.799,P<0.01)、透析龄(OR值为81.307,P<0.05)、糖尿病肾病(OR值为80.619,P<0.01)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OR值为91.188,P<0.01)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3个潜在症状类别。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低学历、透析早期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回归工作岗位;同时,应定期评估糖尿病肾病及高合并症指数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负担,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 标签: 中青年 腹膜透析 症状 潜在类别分析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潜在类别。研究方法采用了定性研究设计,使用了半结构化的面谈问卷,以了解胃癌患者的生活方式。采访了一定数量的胃癌患者,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录音和逐字转录,然后使用质性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可以归类为三种不同的类型:身体活动型、饮食调控型和心理调适型。通过对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胃癌患者的健康促进需求,为临床医生和健康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指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类型,采取相应的健康促进措施,以促进胃癌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胃癌患者 健康 类别分析
  • 简介:旨在对攻击初中生进行分类,以攻击行为特征来划分初中生.294名初中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短期纵向追踪研究,在一年中分四次完成问卷.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了初二到初三时攻击性青少年的类别,结果表明初中生存在三种攻击类别——高攻击型、低攻击型和混合型.研究还发现相比于低攻击型,混合型攻击初中生在初二及初三中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攻击行为 潜在类别分析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分类特点及不同类别间压力差异比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对大连医科大学5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弹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低坚韧组(32.7%)、一般弹性组(32.1%)、坚韧-自强组(3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符合自身兴趣的学生在一般弹性组(OR=3.796)和坚韧-乐观组(OR=7.556)所占比例较大。不同潜在类别间心理压力得分差异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学生心理弹性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专业与自身兴趣是否相符的医学生有着不同分布。研究者们和教师应多关注于低坚韧组和专业与自身兴趣不相符的学生,通过恰当的干预方法,培养专业兴趣和认同感,改善其心理压力状况。

  • 标签: 医学生 心理弹性 压力 潜在类别分析
  • 简介:目的对肝炎的中医症状、体征分类,探讨潜在类别模型在多个二分类反应变量聚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1年全国56家医院接受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肝炎患者信息,建立肝炎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的数据库,最终得到737例肝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信息。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对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SAS软件ProcLCA模块),以探讨显在变量(中医症状)和潜在变量(中医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最少的潜在分类来解释显变量的关联程度。潜类别分析过程包括模型参数化、参数估计、模型识别、模型评价、潜在分类和结果解释。结果以BIC最小为标准,5个潜类别的潜变量模型是数据拟合的理想模型(BIC=2601.43)。依据中医证候(中医症状、体征),对各种潜在类别依据其下各项目的条件概率特点进行潜类别解释,按照后验概率,737例肝炎患者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肝肾阴虚,湿阳脾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各组的人数分别为:148人,170人,46人,265人,108人。结论潜在类别分析是描述一组分类变量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数学模型,综合了结构方程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思想,潜变量的"降维简化"技术既可以从群体角度帮助我们确定肝炎的证候分类,也可以从个体角度确定其属的证候,达到中医辨证的目的。

  • 标签: 潜类别分析 二分类反应变量 肝炎 中医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乏症状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疲乏类别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2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多维问卷调查。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乏分为3个类别(P<0.05),根据三类别条件概率命名为无或轻度疲乏(62例占25.1%)、中度疲乏(113例占45.7%)和重度疲乏(72例占29.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关节疼痛程度和生物制剂影响患者的疲乏(P<0.05)。结论关节疼痛程度和生物制剂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乏,建议医护人员关注疼痛评分较高和未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并根据疲乏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疲乏 潜在类别分析 多项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13岁儿童安全感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儿童被忽视各维度对其安全感各维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0~12月采用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儿童被忽视量表(child neglect scale,CNS)和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对577名10~13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用Mplus 7.0软件对10~13岁儿童安全感进行潜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用SPSS 22.0软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被忽视各维度对安全感各类别的影响。结果(1)10~13岁儿童安全感可分为安全感中等略低组(48.9%)、高安全感组(31.8%)和无力控制感组(19.3%)三个潜在类别(信息熵为0.90,罗-梦戴尔-鲁本校正似然比和基于Bootstrap的似然比检验,均P<0.001)。(2)无力控制组、中等略低组及高安全感组在儿童安全感[(35.06±6.08)分,(51.49±4.99)分,(69.67±6.13)分,F=1 378.09,P<0.01]、儿童被忽视[(71.09±20.58)分,(59.96±12.90)分,(50.76±9.27)分,F=74.50,P<0.01]及攻击性[(54.31±15.23)分,(46.44±12.46)分,(34.19±12.61)分,F=90.95,P<0.01]上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以高安全感组为参照,无力控制组与中等略低安全感组中父母关系差、父亲受教育水平低的儿童占比更大(均P<0.05),五年级儿童占比更小(均P<0.05)。(4)无力控制组儿童安全忽视不影响其安全感(B=0.01,OR=1.02,95%CI=0.91~1.13,P>0.05);躯体忽视(B=0.13,OR=1.14,95%CI=1.01~1.28)、情感忽视(B=0.14,OR=1.15,95%CI=1.07~1.23)、交流忽视(B=0.15,OR=1.16,95%CI=1.03~1.30)影响其安全感(均P<0.05)。交流忽视影响中等略低组儿童安全感(B=0.16,OR=1.17,95%CI=1.07~1.28,P<0.01)。结论10~13岁儿童的安全感具有异质性,儿童被忽视对其安全感三个潜在类别的影响上具有维度特异性。

  • 标签: 安全感 儿童忽视 潜在剖面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父母喂养行为的潜在类别,并探讨其与父母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2021年5—7月,选取上海市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父母,采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和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006份。采用Mplus 8.0和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建立亚组,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索亚组的人群特征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喂养行为可分为"高回应-高非回应型"(24.55%)、"低回应-高非回应型"(27.44%)、"高回应-低非回应型"(28.33%)和"低回应-低非回应型"(19.68%)4个潜在类别。处于抑郁状态的家长不太可能归属于"高回应-低非回应型"(OR=0.386,95%CI:0.218~0.684)。儿童年龄越大,家长喂养行为越有可能为"低回应-低非回应型"(OR=1.318,95%CI:1.039~1.672)。结论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存在4种潜在类别。处于抑郁状态的学龄前儿童家长更有可能采取非回应性喂养行为,而不太可能采取回应性喂养行为。积极关注和改善家长的抑郁状态有助于喂养人采取科学的喂养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喂养行为 抑郁状态 潜在类别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分析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现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1月大专实习护生234人作为本次实验数据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般资料调查表、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评分、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现状潜在类别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现状可分为三个潜在类别,其中是否自己选择护理专业、父母对学习护理专业态度均为不同自主学习现状潜在类别独立因素。结论:护理大专实习生自主学习现状存在显著的分类特征,需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争取其配合,才可进一步改善不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专业素养。

  • 标签: 潜在类别分析法 大专实习生 护生
  • 简介:从国家和公众两个维度出发,公共外交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象限I中,公共外交以国家为基础、由国家主导;象限II中,公共外交的中心由国家向公众转变;象限III中,公共外交的基础则由国家转变为公众;象限IV代表了“危机公共外交”的挑战,国家面临着对抗性公共利益攸关者,公众仍是公共外交的控制者.了解对抗性公众的动态和开发公共外交IV象限的相应战略是未来公共外交的最紧迫话题之一.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家主导 两个维度 公共利益 对抗性 象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的潜在类别及人格特质对其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和问题性短视频媒体使用量表对1 3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以探索青少年短视频媒体使用的潜在类别,并使用回归混合模型(R3STEP)探讨不同类别短视频媒体使用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可分为4个潜在类别(按占比由低到高):"问题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4,11%)、"安全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3,21%)、"社交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1,29%)和"过渡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2,39%)。不同人格特质在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的4个潜在类别上有不同的影响,以C3作为参考,发现开放性(OR=1.95)是C1的促发预测因子,神经质(OR=0.72)是C1的保护预测因子;谨慎性(OR=0.46)是C2的保护预测因子,神经质(OR=1.60)是C2的促发预测因子;谨慎性(OR=0.33)是C4的保护预测因子,神经质(OR=3.24)是C4的促发预测因子。结论中国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中存在4种不同潜在类别,分别是"安全型"、"社交型"、"过渡型"和"问题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不同类别的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影响差异显著。本研究提示,应合理引导"过渡型",干预"问题型",重点帮助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青少年有效调节负面情绪,降低问题性短视频使用情况的产生。

  • 标签: 潜在剖面分析 人格特质 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 青少年 回归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潜在类别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不同类型群体实施相关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scale of regulation emotional self-efficacy,SRESE)和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对4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统计,数据整理;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以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潜在类别,并使用修正BCH法探讨不同类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分为"高表达积极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型"、"低情绪调节效能型"和"高情绪调节效能型"3个潜在类别,分别占所有大学生被试的30.3%,22.3%和47.4%。3个类别在社交焦虑上具有不同表现,其中"高表达积极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型"[(48.66±0.75)分]和"低情绪调节效能型"[(48.05±0.97)分]在社交焦虑得分较高,两者社交焦虑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62)。而"高情绪调节效能型"在社交焦虑上得分较低[(45.29±0.56)分],与前两个类别的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2.30,均P<0.05)。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3种不同潜类别;不同类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不同社交焦虑,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社交焦虑。

  • 标签: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社交焦虑 潜在剖面分析 回归混合模型 潜在类别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95% CI为0.364~0.992, 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标签: 肝肿瘤 ARID1A基因 潜在类别模型 低频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95% CI为0.364~0.992, 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标签: 肝肿瘤 ARID1A基因 潜在类别模型 低频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我国地方志起源何时,议说不一。有说起于周时诸侯记它一国之书,若《晋乘》《楚祷杌》之类;有说起于汉朱赣作《地理书》;有说起于东汉的《汝南先贤》《襄阳耆旧》《关东风俗》等传;有说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这书今天还在,体例很似方志。古代地方志大多已经散佚,我们不知它们的体例,也不能分别他的种类了。自刘宋至隋、唐,记山川郡邑的书、有、志、乘、记、谱、疏、编、录、图、经、事类等名称。但是这些书,仅仅是记述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还没有达到如今存方志完整的体例。方志体例完整,可以说始自唐李吉

  • 标签: 地方志 方志体例 志书 县志 类别 盐井
  • 简介:"烦恼"这个话题实在有些宽泛。它存在于我孩提时代还能回忆起的几次号啕大哭,存在于我让家长头疼无比的青春期,还必将存在于我生活的某处。若数得仔细,烦恼无时无刻不在。与它的磨合还塑造了我的点滴习惯——它将不屑、皱眉和发脾气变成了不易察觉的微表情,将患得患失变为处之泰然,或者说通俗一点,将我最喜爱的饮料从可乐变成了黑咖啡。回顾我的人生轨迹,这个塑造的过程叫"成长",但让人烦恼的是,

  • 标签: 孩提时代 无从说起 不知道 理论周期 形色各异 半程马拉松
  • 简介: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分别探讨知觉类别和语义类别材料中,类别感知对特征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即使是在联结学习范式中,当学习者感知学习材料存在类别时,不仅关注可以有效预测结果的特征,也会关注类别中的其他特征。同时,在知觉类别和语义类别材料中都发现了相同的结果。本实验结果说明,当学习者感知学习材料中存在类别时,即使是在联结学习范式中,学习者也会像类别学习范式中一样,学习额外特征,支持对存在类别的感知,是影响学习者特征学习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类别感知 知觉类别 语义类别 特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