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牵引冲压复位配合基本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均采用牵引冲压复位配合基本按摩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 标签: 牵引冲压复位法 胸椎小关节紊乱 基本按摩手法 疗效明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加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周后治疗组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牵引复位加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可以早期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牵引复位 夹板固定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以牵引为首选,采用三维电脑牵引复位术配合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早期病人疗效好,治愈率高,但牵引复位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泪道支撑管脱位引线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Fr2型泪道支撑管脱位5例(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以双股牵引线置入泪道,在上侧将两线头打结形成线环并与泪道支撑管环相套,牵引线环滑到泪道支撑管打结处并复位泪道支撑管。观察术后Fr2泪道支撑管复位效果。结果5例(5眼)全部一次复位成功,3~6个月拆除泪道支撑管并随访3个月,泪道均通畅。结论应用泪道以牵引线复位Fr2型泪道支撑管脱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且损伤小。

  • 标签: 牵引线术,泪道 脱位,支撑管,泪道 复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水平位牵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 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年龄范围2-5岁的5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对其采用手法复位后水平位牵引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周,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综合疗效结果为优,治愈率100%。结论:手法复位后水平位牵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股骨干骨折 手法复位 水平位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器与牵引床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7例;年龄30~64岁,平均47.1岁。骨折根据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17例。根据辅助复位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4例(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复位),对照组22例(采用牵引复位),两组均采用FNS固定。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股骨颈短缩程度、术后3、6、12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手术时间[57.5(54.0, 64.5) min]、复位时间[(16.3±3.0)min]和透视次数[(20.5±4.6)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5.0(71.3, 92.0)min]、复位时间[(21.0±6.0) min]和透视次数[(29.7±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患者股骨颈短缩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2.5%,3/24)显著低于对照组(40.9%, 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牵引床,双反牵引器辅助FNS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更简单、花费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和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牵引术 双反牵引 牵引床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 作者: 孙玉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上约2cm以内的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导致,如高处跌下,不慎滑倒等,跌倒时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常同时有桡偏和尺偏移位,易合并肱动、静脉损伤,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损伤。根据暴力方向和受伤机理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临床上以伸直型骨折多见占95%以上。我科于2004—2007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病人42例,其中22例经手法复位骨牵引治疗与精心护理,出院随访肘关节活动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复位复位和手法牵引复位对弹性钉治疗儿童股骨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9例儿童股骨骨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骨折复位器组(应用骨折复位复位,25例)和手法牵引组(应用手法牵引复位,24例),均采用钛弹性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等变化,并评价患儿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器组25例中24例(96.0%)闭合复位成功,手法牵引组24例中13例(54.2%)闭合复位成功,两组闭合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器组手术时间(41.8±6.5)min、透视时间(21.1±5.8)s和出血量(12.2±7.2)ml,均少于手法牵引组的(49.7±8.4)min、(26.3±6.4)s和(23.0±13.9)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器组25例股骨骨折评分优23例、良2例,手法牵引组24例优22例、良2例,两组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对于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的儿童股骨骨折,骨折复位器较手法牵引复位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股骨骨折 牵引术 髓内钉 外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的新方法。方法全麻下C臂机全程监控下行颅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结果2006年2月~2009年8月共11例,复位11例,成功率100%,复位平均时间29.2分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全麻 颅骨牵引 手法端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接收并治疗肩关节脱位97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93例患者经过一次上举牵引内收复位生效,而剩下4例患者经过第二次上举牵引内收复位复位,总有效率为96.90%。结论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成人肩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易行,治愈率高、无任何不良症状出现且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 肩关节脱位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效果显著,骨愈合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牵引复位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07月-2021年08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愈合优良率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牵引复位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50.0±11.7)岁;采用人工牵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为(54.6±11.1)岁;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8.6±26.0)min,骨折复位时间为(61.6±9.6)min,切口总长度为16.0(13.3,17.0) cm,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99.9±60.9)min、(73.8±17.2)min、20.0(17.0,21.8) cm];术中出血量为175.0(100.0, 200.0)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200.0(162.5, 387.5) mL];术后1周、1个月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分别为94.9°±12.0°、113.8°±14.1°,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78.3°±14.6°、96.8°±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术后1年达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人工牵引切开复位比较,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总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牵引术 复位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目的研究在牵引床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应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85分钟,平均为48分钟,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优20例,良25例,优良率为9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迅速等特点,是股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牵引床 转子间骨折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把我院收治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2日至2014年5月2日期间,使用信封抽取法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在牵引床的辅助下采取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优良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优良率分别为0.00%和98.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优良率分别为10.00%和80.00%(P<0.05)。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预后效果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

  • 标签: 牵引床 闭合复位 PFNA固定 老年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牵引、小针刀、手法复位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进而得出结论采用牵引、小针刀、手法复位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小针刀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手法接骨疗法,又称整骨复位(简称“整复”)或闭合复位,是指在骨折、关节脱位后,医者通过运用手法对其进行整理复位,使骨折、脱位恢复其原来解剖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理伤续断方》曰“续筋接骨”,《外科正宗》称“又有跌断骨节大损者,断则另有接骨扎缚”。均是指用手法复位骨折脱位。对骨折的复位,有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手法接骨是闭合复位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的穿针牵引支架复位固定疗法,也属闭合复位

  • 标签: 接骨 常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