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相关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其发展遵循由皮肤过敏向呼吸道过敏的敏化传递规律,称为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或进程。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是肠道菌群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基于多系统敏化进展的角度,系统综述菌群-免疫-神经网络在进程中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敏化进展的机制研究及防治工作开辟新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进程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体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80例,按照是否为体质,分为体质肺炎支原体肺炎(atop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AMPP)组(84例),非特体质肺炎支原体肺炎(non-atop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NAMPP)组(96例);统计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白细胞、CRP、乳酸脱氢酶(LDH)、肺CT等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1)AMPP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数值均高于NA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PP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和(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及胸部影像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改变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PP组发生喘息患儿占48.81%(41例/84例),显著高于NAMPP组发生喘息患儿的22.92%(22例/96例),AMPP组患儿咳嗽及喘息时间长于NA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如发热时间、热退时间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MPP组中有36.90%(31例/84例)的患儿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明显高于NAMPP组的20.83%(20例/96例)。肺部啰音吸收的时间AMPP组[(9.73±3.59)d]明显长于NAMPP组[(7.52±2.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肺CT,AMPP组肺部炎症吸收较NAMPP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PP组患儿住院时间[(10.88±4.17)d]长于NAMPP组[(9.68±2.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PP患儿较NAMPP患儿病情严重,更容易出现肺部炎症的不完全吸收,临床应给予重视。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特应性体质 喘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体质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20例,根据有无体质及肺炎严重程度分为有体质组42例(轻型肺炎30例,重症肺炎12例)及无体质组78例(轻型肺炎50例,重症肺炎28例)。住院期间按照腺病毒肺炎诊治指南进行治疗,出院1个月后进行随访,并对患儿住院期间化验检查、临床表现、临床特征、入院、出院时及随访时肺部影像学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轻型肺炎患儿中,具有体质的患儿与无体质患儿相比,严重咳嗽的比例、出现喘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1,P=0.004);两组间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肺CT提示小气道改变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体质患儿住院期间出现喘息的风险是无体质患儿的2.32倍;出现严重咳嗽的风险是无体质患儿的1.72倍。在重症肺炎患儿中,有体质患儿与无体质患儿相比,入院时及出院后喘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2,P=0.034)。两组间入院时及出院时出现小气道改变的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P=0.001,P=0.009);其中有体质患儿住院期间出现喘息的风险是无体质重症肺炎患儿的1.94倍;出院后出现喘息风险是无体质患儿的1.98倍;有体质的重症肺炎患儿入院时出现小气道改变风险为无体质肺炎患儿的1.25倍;出院后一个月仍有小气道改变的风险为无体质患儿的2.31倍。结论患有体质的腺病毒轻型肺炎患儿住院期间咳嗽症状重,易出现喘息;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体质患儿肺部影像学易出现小气道改变,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长,需定期随访,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儿童 特应性体质 腺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影像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皮炎(AD)患者面部、上肢和背部皮损真菌群落多样和结构特征。方法对2015年9 - 10月来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10例AD患者面部、上肢和背部皮损区和10例健康对照相应部位皮肤采样,提取样品DNA行MiSeq高通量测序,进行多样指数分析、物种组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多样指数分析显示,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样本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t值分别为2.67、2.37、3.34,均P < 0.05)。物种组成分析显示,马拉色菌属在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和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样本中均占主要地位,其中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丰度合计约为80%。AD患者组总样本念珠菌属、曲霉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3.515、2.137,均P < 0.05)。A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面部各主要真菌属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D患者组上肢念珠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3.186,P < 0.05),背部曲霉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736,P < 0.05)。A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面部、上肢、背部样本间主要真菌属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轻中重度AD患者组样本间各主要真菌属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显示,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样本真菌群落未按病情严重程度聚类。结论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真菌群落多样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相应区域,马拉色菌为AD患者上述部位皮损和健康对照相应区域的优势菌种,AD患者皮损区样本中真菌群落组成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无相关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皮肤 真菌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生物多样性
  • 作者: 冯玲杰 陈安薇 王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性皮炎患儿常合并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等,甚至会有自杀倾向。性皮炎与心理与行为问题共病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合理有效地治疗性皮炎、正确识别其相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并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情感障碍,精神病性 儿童行为障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抑郁症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2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 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性皮炎;辨证施治;中药治疗    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也相当复杂,病程较长,治疗也较为困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1]。据调查显示:中医辨证能很好地治疗性皮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2]。为此,本院随机抽取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性皮炎患者 10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2例。实验组男 28例,女 24例,年龄在 7~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4.52)岁,病程在 1~ 10 a,平均病程为( 5.5±4.07) a。对照组男性 29例,女性 23例,年龄在 6~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26)岁,病程在 1~ 11 a,平均病程为( 6±5.25) a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 2)有心肺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 4)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性皮炎属于中医 "奶癣 "、 "四弯风 "等范畴。病机有:孕育时期母亲过食肥甘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体内生湿,以致助湿化热;或是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遗热于胎儿,直接导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或因胎儿时期喂养不当,导致胎儿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或因湿热蕴久,血虚生风,致使肌肤失荣失养,进而发为此病;或是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致使脾失健运,进而生湿化热发为此病 [3]。( 2)性皮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辨证急性期为风湿蕴肤型,症见:皮肤潮红、瘙痒,抓之糜烂渗出,治法以“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健脾疏风。所选方药为胃芩汤(随症加减药物剂量):金银花 6 g,泽泻 6 g,白藓皮 6 g,藿香 6 g,滑石 9 g,茯苓 9 g,防风 3 g,黄连 3 g,木通 3 g,薏苡仁 12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中医辨证缓解期为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舌质淡、苔白,治法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为主,所选方药为(药物剂量随症加减):生地黄 6 g,玄参 6 g,茯苓 9 g,泽泻 9 g,白藓皮 6 g,何首乌 6 g,当归 6 g,川芎 6 g,白芍 6 g,蛇床子 6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赛庚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1021372 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2mg×100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维生素 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3399 生产产家: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0.1 g/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连续用药 1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皮疹消退,皮肤无瘙痒不适等症,有少许的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有效:患者的皮损变薄变淡,消退程度在 30%以上,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皮損消退程度不足 30%,皮肤仍旧瘙痒,其他临床症状仍旧存在。记录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乏力。记录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     2结果    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的、较难治的皮肤性疾病,瘙痒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性皮炎常常伴有过敏鼻炎和哮喘。性皮炎分为 3期:婴儿期(多发于出生后的第 2或第 3个月,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儿童期(多发于 5岁之前。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性皮炎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慢性单纯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据研究报道,性皮炎在伦敦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 20%,并且发病率继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食品添加剂日益增多的原因,性皮炎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患有性皮炎的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慢性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皮肤科的难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易复发。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肾病综合征患儿常伴有表现,其与性疾病呈现高共病特点。本文将从发病机制、细胞因子改变、治疗三方面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和性疾病的关系,以期发现儿童肾病综合征和性疾病的相似之处,为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法。

  • 标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特应性疾病 相似性
  • 简介:摘要性皮炎是一种高度异质的皮肤病,近年来疾病精准分型的研究揭示了性皮炎的一个新亚型——老年性皮炎。以往认为性皮炎多发生于儿童,近年发现老年人也是AD的高发人群。老年性皮炎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性皮炎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高度重视老年性皮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老年人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性皮炎(AD)是由多因素导致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炎症皮肤病,会对患者及其所在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近年来,少年儿童AD的患病率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此文就国内外AD、流行情况及病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特应性皮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婴儿期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 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婴儿期性皮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婴儿期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史、居住地离公路或者街道<100m、出汗、气候急剧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婴儿< 6个月,受累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屈伸和肘窝、腋窝;伴随症状主要是干皮症、慢性头皮脱屑和耳廓下裂隙。婴儿 6-12个月,主要的受累部位为头、面部、躯干、四肢伸侧、四肢屈侧和肘窝、腘窝;伴随症状干皮症、慢性头皮脱屑。婴儿年龄 13-23个月,受累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躯干、四肢和肘窝、腘窝;伴随症状主要是干皮症。 结论:在母亲怀孕期间,要注意避免被动吸烟,注意家族过敏史,居住地要离公路较近要注意进行防护,有备孕准备尽量不要更换家具或者进行装修,减少喂养宠物。婴儿的主要受累部位为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屈伸和肘窝、腋窝,皮疹以急性湿疹为主要的表现。

  • 标签: 婴儿期 特应性皮炎 影响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重症哮喘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根据表型和内型的不同分为变哮喘与非变哮喘。变哮喘是由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2细胞、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球蛋白E等。非变哮喘是由内源中性粒细胞和IL-17介导的途径激活所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1/Th17细胞、中性粒细胞、Ⅲ型固有淋巴样细胞等。两种形式哮喘通过各自细胞群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及气道重塑。该文对两种形式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 标签: 变应性哮喘 非变应性哮喘 异质性
  • 简介:摘要性皮炎(AD)多始于婴儿或儿童,而成人发病型AD即年龄≥ 18岁发生AD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成人发病型AD在遗传因素、发病诱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儿童发病的AD既有重叠,也有差异。认识并接受成人发病型AD概念,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人发病型AD要得到广泛认可有很多问题必须解决,尤其是要建立适合成人发病型AD的诊断标准和管理模式等。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流行病学 皮肤表现 遗传学,医学 成人发病型特应性皮炎
  • 简介:摘要《变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已发表4年余,该指南对于提高我国变鼻炎诊疗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当期变鼻炎重点号内容,就几个相关临床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和动物的宏基因组分析表明,性皮炎(AD)与肠道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失调有关。微生物多样的减少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及AD病情加重,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免疫、代谢和神经内分泌途径参与AD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在AD微生物研究及治疗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群落介导A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针对AD的微生态治疗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 微生态治疗
  • 作者: 娄鸿飞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科 100730
  • 简介: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对因治疗变鼻炎的方法,可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AIT在临床实践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20余年国内学者在AIT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均取得创新成果,制订了中文和英文指南。本文重点阐述了AI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综述了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讨论了AIT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展望了替代途径、免疫佐剂和重组疫苗等AIT的未来方向。

  • 标签:
  • 作者: 林颖 罗海敏 郑敏玲 李文均 屈平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科,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510006;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难治性慢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510006,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275,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科,广州 510006;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广州 510006;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难治性慢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
  • 简介:摘要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复发性、瘙痒皮肤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AD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年来,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为探讨AD的发病机制打开了新的视角,并在探索AD的菌群移植新疗法中展现了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皮肤微生态与人体皮肤健康的关系、AD发病机制、AD微生组学研究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特征、AD微生物疗法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AD的培养组学研究方案,以及皮肤标本微生物学检验和定量计数的设想,从而为AD的疾病预防、疗效监测和临床治疗等提供参考。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皮肤微生态 皮肤菌群 微生物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青少年性皮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性皮炎(AD)患者102例为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素D值及水平分布情况;根据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值、总IgE(T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结果AD组与对照组在维生素D水平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18.43±3.73)μg/L比(19.47±3.27)μg/L,t=2.112,P=0.036],维生素D缺乏、不足、足够的25-(OH)D3分别为(11.11±1.65)μg/L、(17.49±1.69)μg/L、(21.73±1.17)μg/L,对照组分别为(12.86±1.47)μg/L、(17.55±1.34)μg/L、(22.05±1.32)μg/L,AD组中维生素D缺乏的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的水平(t=2.588,P=0.017),在维生素D不足及足够的水平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轻度40例、中度29例及重度33例,三组患者的血清25-(OH)D3值、TIgE及外周血E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5、35.813、31.285,均P<0.01)。重度组血清25-(OH)D3低于轻度组(t=3.640,P<0.01),但重度组与中度组及中度组与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IgE和外周血EOS%上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t=8.318、8.788,均P<0.01;t=4.322、4.784,均P<0.01);血清25-(OH)D3值与TIgE水平(r=-302,P<0.01)及外周血EOS%(r=-508,P<0.01)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AD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低维生素D水平与高TIgE及EOS%有相关,且AD的严重程度和血清维生素D降低、TIgE水平及外周血EOS%升高关系密切。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青少年 维生素D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总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在性皮炎(AD)免疫学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的药物,如经典的JAK抑制剂托法替尼、鲁索利替尼等,已逐步应用到AD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他对JAK-STAT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的因子,如apamin、dupilumab等也在治疗AD上显示出一定效果。本文对近年来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相关抑制剂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Janus激酶类 STAT转录因子类 JAK/STAT抑制剂
  • 简介:摘要:在岗教师的教学以及成长过程中,加强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教学反思,直接关系着岗教师的成长以及进步,也直接关系着岗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优化。因此,在岗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强教学反思。

  • 标签: 特岗教师 教学反思 必要性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