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清甘油/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1~3。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 标签: 血清甘油三酯 测定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黑加仑多糖降低血脂的功能。方法以黑加仑多糖为受试物,选用60只体重介于150-200g的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将其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黑加仑多糖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造模14天后经灌胃给受试物剂量分别别为0.4,0.8,1.6g/kg,连续灌胃35d,另设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观察Wistar大鼠血清中血清甘油(TG)水平的变化。结果黑加仑多糖的高组对Wistar大鼠血清中TG含量的降低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加仑多糖高剂量组具有降低大鼠血清中甘油的作用。

  • 标签: 黑加仑多糖 Wistar大鼠 甘油三酯
  •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甘油三酯 脑出血 全因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现象极大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导致诸多疾病的根源。甘油指标高就是高血脂的一种,就甘油高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高血脂 日常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甘油(TG)结果不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排查试剂、仪器的因素,我们发现为反应杯污染引起结果不良。结果通过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检验结果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需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由于仪器问题导致结果异常。

  • 标签: 甘油三酯 结果异常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高甘油血症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到的脂质异常之一。许多单基因疾病已经确定能够引起严重的高甘油血症,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甘油升高是由多种影响微小的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继发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酒精滥用和各种常用药物。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纠正这些继发因素、优化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非常重要。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重度高甘油血症患者胰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中度高甘油血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本综述着重探讨了高甘油血症的多种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原因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同时对高甘油血症各种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支持证据进行了回顾,并且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分步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调查发现男女人群的血清甘油水平较以前上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相应增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甘油水平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TGL水平,对血清TGL水平升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饮食习惯和戒烟等习惯干预,以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最终提高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水平,减少冠心病发病率。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54例为观察对象,了解该群体中血清甘油增高的平均水平、年龄等情况。结论我市冠心病患者甘油水平普遍较高,医生应对血清TGL水平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高脂饮食和戒烟习惯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到保持低甘油水平有利于病情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 甘油三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对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水平变化以及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水平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对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水平变化以及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水平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甘油和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682人,女性818人,分六个年龄组,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糖和甘油。结果<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血糖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3.2%、34.3%、41.2%、30.6%、27.7%、16.7%,甘油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7.9%、40.9%、44.1%、37.1%、36.1%、27.8%,两者异常的比率分别为7.18%、23.8%、29.8%、18.8%、19.4%、11.1%。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与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有一定关系;高血糖、高血脂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倡人们健康合理饮食,早期发现和干预高血脂、高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糖 甘油三酯 联合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G、FPG及TG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金昌队列中符合研究标准的23 5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TG、FPG及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的关系,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TG组相比,总人群中TG边缘升高组和升高组的HR值(95%CI)分别为1.16(1.01~1.34)和1.49(1.30~1.70),男性中分别为1.13(1.01~1.27)和1.17(1.06~1.30),女性中分别为1.05(0.88~1.26)和1.06(0.88~1.28);与正常FPG组相比,总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组的HR值(95%CI)为1.29(1.13~1.48),男性中为1.26(1.08~1.48),女性中为1.59(1.14~2.21);以最低四分位数组为参照,总人群中TyG的最高四分位数组的HR值(95%CI)为1.73(1.45~2.07),男性中为1.32(1.14~1.53),女性中为1.87(1.37~2.54)。TG、FP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线性相关。结论较高的TG、FPG、TyG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FPG及TyG较高的人群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在高血压防治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甘油三酯 空腹血糖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5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其血清甘油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组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的患者[(1.76±1.15mmol/Lvs.(1.52±1.08)mmol/L,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11,P=0.021)、甘油水平(B=0.11,P=0.013)与LVEF呈正相关,而心率(B=-0.27,P<0.001)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降低,未来仍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中国人群血清甘油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甘油三酯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绵阳地区糖尿病病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和高甘油血症关系。方法2010年,绵阳市涪城区采用非随机整群选样和群内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981名糖尿病人群的相关资料。本研究对该981人的血尿酸水平和高甘油血症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男女两性中,随着UA水平的增加,高甘油血症患病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实了UA水平和高甘油血症的患病相关。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尿酸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居住在珲春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通过朝鲜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总胆固醇和血浆甘油的对比分析,明确珲春市朝鲜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总胆固醇和血浆甘油水平的关系,为珲春地区朝鲜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防治提供必要依据。方法从2000年3月~2004年7月,在珲春市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177例作为AMI组;从2001~2003年,在珲春市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37人中,选择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肝功能以及肝脏B超、心电图、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等均为正常的16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脂,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MI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63±1.23)mmol/L与对照组的(4.16±0.63)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组血浆甘油水平(1.39±0.88)mmol/L与对照组的(1.25±0.25)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朝鲜族AMI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60±1.12)mmol/L与对照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16±0.63)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朝鲜族AMI组血浆甘油水平(1.37±073)mmol/L与对照组血浆甘油水平(1.27±0.25)mmol/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汉族AMI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65±1.29)mmol/L与对照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15±0.63)mmolF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汉族AMI组血浆甘油水平(1.42±0.97)mmol/L与对照组血浆甘油水平(1.24±0.25)mmol/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朝鲜族AMI组与汉族AMI组血浆总

  • 标签: 朝鲜族 汉族 急性心肌梗死 胆固醇 甘油三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甘油异常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抽取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样,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TG≥1.70mmol/L),将研究对象分为甘油异常组(A1组)61例与甘油正常组(A2组)83例,抽取正常人群1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A1组、A2组和对照组比较,FFA、FBG、TC、TG、HbA1c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LDL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比较,FF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FFA的浓度和TG、HbA1c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FFA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合并TG异常患者中显著升高,FFA水平增高与2型糖尿病合并TG异常密切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探讨 糖尿病诊断中弄过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血清甘油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1月~7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尿常规检验;研究组38例,采用生化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验有效率97.37%、对照组71.05%,x2=9.896,P=0.002。研究组的空腹血糖、糖耐受平均值、血清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常规检验相比,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更高,尤其是在血清甘油水平上升的情况下,提示患者有较高概率患有糖尿病。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血清甘油三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及评价血清甘油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时以相同方法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经生化检验诊断,检出糖尿病患者51例,检出率为98.08%;51例糖尿病患者中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21例,检出20例,检出率95.24%;2型糖尿病31例,检出31例,检出率100.00%。观察组的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甘油水平偏高的现象,临床可将其作为一项糖尿病诊断的辅助指标进行参考。

  • 标签: 生化检验 糖尿病诊断 效果观察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