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从微观层次讲,全面小康社会主要集中在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由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普遍提高,人类发展指数从目前的世界中上发展水平达到较高发展水平。

  • 标签: 生活质量 指标评价体系 中等收入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水平 人均受教育年限
  • 简介:与农民生活、交往、家庭状况、农村发展等方面状况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活 指标体系 建构 现实基础  生活是对一个社会中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生活也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体系构建 农民生活 构建现实
  • 简介:与农民生活、交往、家庭状况、农村发展等方面状况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活 指标体系 建构 现实基础  生活是对一个社会中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人民的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质的需求与满足程度方面

  • 标签: 体系构建 农民生活 构建现实
  • 简介:与农民生活、交往、家庭状况、农村发展等方面状况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活 指标体系 建构 现实基础  生活是对一个社会中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生活也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体系构建 农民生活 构建现实
  • 简介:文通过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因素旋转,提出大学生精神生活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第一层面为理想与信念(主要包括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兴趣、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等);第二个层面为追求与自我认知(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努力程度、业余生活、学业追求等);第三个层面为价值观(主要包括对金钱、权力、公共利益、个人幸福等的看法);第四个层面为世界观(主要包括对世界、人生的看法)。

  • 标签: 大学生 精神生活 自我认知 质量指标体系
  • 简介: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严格界定与阐释,而且需要从量化研究上加以具体描述与分析.依据老年人对生活需求的基本性质,老年人生活的量化指标可以分为三类:物质生活质量指标、精神生活质量指标和社会生活质量指标,并由此构成完整的质量指标体系.对量化后的老年人的生活指标,尚需要作进一步的评价与相关技术测定分析,方能对老年人生活的某-水平及其差异提出有科学依据的结论与说明.

  • 标签: 老年人 生活质量 指标及体系
  • 简介:  生活的几种主要观点  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内涵丰富的概念,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生活进行着不同的理解.国外生活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而我国生活研究却起步较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 标签: 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 指标客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护理对高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提升所发挥的护理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5月接受的高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对象。分组对照的研究方式,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营养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指标: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SF-36生活评分。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数据相似,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好;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营养护理 终末期肾病 高龄患者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年龄≥60岁的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划分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专科质量指标,面对患者使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健康管理,明确质量指标同时对指标采取培训应用,从而实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指标管理。结果 研究组SF-36的生活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落实专科质量指标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能够改善其肺功能,提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良好,因此可以认为通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提高老年患者生活,改善专科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锻炼 专科质量指标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述情障碍对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指标的影响。方法89例肺癌术后患者接受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BREF(WHO—QOL—BREF)评估。结果高TAS评分组(≥71.08分,52例)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综合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等分项评分和平均依从性总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71.08分,34例;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评分比较中,高TAS评分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等分项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的述情障碍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肺癌/术后 述情障碍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实施责任个体化护理对生活指标与肾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3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15例、实验组为1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责任个体化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评分及肾功能水平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对比均较优,对照组与之相比均较差(P﹤0.05)。结论:责任个体化护理在血液偷袭患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水平,提升生活,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责任个体化护理 生活质量 肾功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日常护理)、观察组39例(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生活评分情况以及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生活评分项目中社会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以及自我护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用P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疾病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繁荣、科技发达,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民众对自我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医疗质量及优质服务的期待也跟着提高。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不仅可以促进病人护理的安全,提高医疗效率及护理质量,更可让医院获得民众信赖,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护士是医疗体系中人数最多,也是第一线护理病人的重要角色,护理质量是否满足民众期待,将影响总体医疗护理的水平。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检测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 儿科护理质量指标构建与应用。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儿科专科质控组审议等确定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于2019年在全国8家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儿科进行试应用。结果 构建的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包括结构指标6项、过程指标2项、结果指标7项。8家医院每名住院患儿24h平均护理时数、护士离职率、住院患儿身体约束率、新生儿院内尿布皮炎发生率、住院患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渗出发生率等总体呈下降趋势,6月龄内患儿母乳喂养维持率明显提升,但床护比和护患比有所下降。结论 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具有实用性,体现了儿科特色,可用于住院患儿护理质量评价。

  • 标签: 儿科护理质量 指标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术后神经功能与生活指标的影响。方法: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选自院内2021.04-2023.04期间收治者,共有82例。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传统与实践二组,41例/组,护理方法分别为传统护理、综合护理。评析、处理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前,神经功能评分与生活评分这两项数据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在护理后,实践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传统组,但生活评分较高(P<0.05);实践组的用药依从性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实施到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中,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便于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改善生活,推荐使用。

  • 标签: 微创脑出血手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罕见病,是由PDGD/HMBS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引起。临床表现包括剧烈腹痛、肠麻痹、肢体无力、癫痫、精神情绪异常等。因疾病罕见,医务人员认知不足,临床误诊率极高。精神情绪异常是AIP重要临床表现,也是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但目前临床关注度远远不够。本文综述AIP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异常,生活、疼痛、疲劳、睡眠、疾病进展恐惧感、疾病病耻感、心理痛苦等指标的现状,旨为提高国内医护人员对AIP患者医疗照护提供方向,为预防发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卟啉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病耻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1]。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