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腹泻的病原菌分布,流行趋势及细菌耐药等情况。方法对我院07年9月到09年9月期间住院及门诊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466例儿童粪便标本作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466例小儿腹泻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4株,总检出率为35.2%,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最高,164株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婴儿期,其次是幼儿期。腹泻的病原菌可见于各个季节,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期,夏季检出率最高为38.6%。本次肠道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高的有氨苄西林78.5%,还有哌拉西林54.1%,三四代头孢类药物敏感性高。结论条件致病菌目前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头孢类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腹泻的首选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腹泻病原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原,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患者63例,行痰培养,采用血标本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或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新生儿肺炎病原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白杆菌(40.5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7.03%),金黄色葡萄球菌(16.21%),鲍曼不动杆菌(2.70%),销绿假单胞菌(2.70%),白色链珠菌(2.70%),呼吸道合胞病毒(8.11%).结论我院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3位,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第4位,对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沧州各区县的手足口病进行开展病原研究,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沧州市各区县医院通过临床和病原手段确诊的1198例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检测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HEV)。结果1050例检出病原体,其他肠道病毒占48.30%,肠道病毒71型感染占17.10%,柯萨奇病毒A16型占13.48%。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合并其他肠道病毒(HEV)占18.57%,柯萨奇病毒A16型合并其他肠道病毒(HEV)占8.09%。结论手足口病在沧州各区县发病高峰月份为5、6、7月,多发于1-5岁儿童。

  • 标签: 手足口病,实时RT-PCR,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
  • 简介:摘要肺炎的病原诊断极易误诊和漏诊,是临床和实验室的共同关注点。本文拟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免疫受损患者肺炎的病原检查、病原谱、注意事项、报告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炎 病原 病原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7.5%,36.3%。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0.0%,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6.7%)及副流感病毒3(PIV3)(23.3%)为主。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病原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后流感病原检测结果。方法:使用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我院新冠肺炎疫情后即2023年1月-9月收治的8063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统计和计算2023年前3个季度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结果:2023年1月-9月我院共检测8063份甲型流感标本,其中阳性2814例,阳性率39.40。第一季度是甲型流感高发期, 阳性率显著高于第二、第三季度,有统计差异(P<0.001);第二季度甲型流感阳性率显著高于第三季度有统计差异(P<0.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第一季度是流感病原检测阳性高发期,且前3个季度阳性率逐月降低,进一步证实春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其中第一季度甲型流感最常见,临床预防及治疗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后 流感 病原学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10例腹泻儿童病原检测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泻儿童3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310例儿童分为婴儿组(197例),幼儿组(113例);对310例腹泻儿童开展病原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记录检验结果。结果婴儿组197例患儿大便颜色以绿色为主,性状以蛋花样为主;幼儿组113例患儿大便颜色以黄色为主,性状以稀便和水样便为主;婴儿组197例中正常菌群生长180例,沙门菌3例,白假丝酵母菌2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例;幼儿组113例中正常菌群生长85例,沙门菌5例,白假丝酵母菌3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0例,志贺菌5例;310例腹泻儿童药物敏感结果表明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致病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吡肟等头孢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灵敏度较低,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具有高灵敏度。结论病原检测能够明确腹泻患儿的细菌感染类型,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要根据药物敏感结果合理选择药物,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 标签: 腹泻儿童 病原学检测 药物敏感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构成,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800例确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ELASA法检测其血清中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B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EB病毒(EBV)六种病毒早期抗体IgM。结果对800例患儿血清进行病毒IgM测定,阳性率46.50%,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日龄~6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在六种病毒中,以RSV阳性率最高,占86.10%,其次递减为PIVI、V、ADV、EBV、CBV。结论通过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的检测,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者,还可以通过此项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疾病传播和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道感染/病毒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轮状病毒腹泻病的病原检测以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测并分型。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儿中,有部分患儿合并有细菌感染,多发年龄集中在7月份到1岁,季节多以秋冬季节为主,通过使用炎琥宁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主要对象为7月龄到1岁的患儿,秋冬季的感染率率最大,临床上一般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合并细菌感染则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腹泻病 病原学检测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谱,精准、快速的病原体诊断能帮助临床医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传统的病原体诊断方法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等缺陷,近些年来二代测序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成为病原诊断的新方法。其中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应用最多,它可以无偏移地将标本中所有病原体的核酸都检测出来,此技术包括了样本采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和报告解读几个基本步骤。由于整个流程涉及临床、微生物、生物信息多个领域,故对于报告结果的判读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及其他辅助诊断手段仔细斟酌反复求证。临床医生需要了解二代测序的优势和局限性,才能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服务于患者。

  • 标签: 二代测序 宏基因二代测序 感染 病原体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作为新发传染性疾病病原体,2020年初至今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 COVID-19的流行病、诊疗、疗效监测、预后,以及病毒检测方法学、感染和炎症标志物等方面与成人有着异同。本文主要从流行特征及病原检测特点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特点,为其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流行特征 核酸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近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并进行病原检测与分析,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市近4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18年—2021年我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38起,涉及到的食物中毒人数共636例,未发生因细菌性食物中毒而死亡的事件。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5起,金黄色葡萄球菌11起,志贺氏菌8起,沙门氏菌4起。结论:在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民众饮食安全,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发展。

  • 标签: 细菌性 食物中毒 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宁远县某酒店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为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病原诊断,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集患者大便5份,患者吃剩卤牛肉1份,共6份样品。参照GB/T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1、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2、《病原生物检验一细菌》3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所采的6份样品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且属于同一型别菌株。结论根据病原检测结果和流行病调查,综合临床症状,可以确认这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卤牛肉而导致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 标签: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检测 奇异变形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病原检测应用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将同期选择的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各项数据指标情况。结果参照组新生儿经病原检测之后并不发生阳性反应,但是3例新生儿检测结果表示为非致病菌,实验组新生儿中经检测细菌呈阳性反应例数为58例,阳性率为58.00%。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发生率70%,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率为30%,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统计意义存在。对10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进行分析,对于青霉素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93%、凝固酶阴性葡萄耐药率100%,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而言大肠杆菌耐药率为23%、克拉本菌属耐药率为91%,对于阿奇霉素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74%、凝固酶阴性葡萄耐药率为82%。结论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诊断发现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依据病原检测情况对患儿提出合理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备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病原学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猴痘(monkeypox,MPX)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的重新出现是全球潜在的威胁。自2022年5月7日人类MPX阳性病例在英国被发现以来,世界大多数MPX非流行国家报告的阳性病例不断增加,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全球关注。了解MPX病原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对猴痘的防治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MPXV病原特征及防控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猴痘病毒 病原学 致病机制 疫苗 药物治疗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婴幼儿高发。一般认为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EV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为进一步了解平湖市手足口病病原体种类,我们自2010年起开展手足口病患者病原检测,现将2010年1月—2013年8月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标签: 病原学检测 手足口病 检测结果 平湖市 患者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