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  RNA病毒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以及HCV  RNA病毒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9-2023.01我院收治的丙肝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HCV病毒分成了高、中、低三组,比较它们三组之间HCV抗体、AFP、AST、ALT有无差异以及与FIB-4指数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V RNA低、中、高间比较,HCV抗体、AFP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ALT结果P<0.05,随着HCV RNA病毒升高而增加。HCV RNA病毒的高低与FIB-4指数代表的肝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结论:HCV RNA病毒结合转氨酶来判断患者肝脏损伤的情况,而其对肝脏纤维化判断无明显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HCV RNA病毒载量 HCV抗体 AFP AST ALT FIB-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5名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病毒测定。结果:抗-HIV阳性者和抗-HIV阴性者病毒(log)平均值分别为4.156±1.986和2.647±0.283(t′=5.63,P〈0.05)。无论抗-HIV阳性和阴性与否,两组间HCV病毒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251,P〉0.05)。结论:尚需对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间的关系进行多中心深层次的研究。

  • 标签: 静脉吸毒人群 HIV/HBV/HCV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病毒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进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脐血及外周血HBV-DNA含量,探讨母体血中HBV-DNA含量与婴儿感染HBV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和外周血血清中HBV-DNA含量,对比不同病毒及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孕妇分娩婴儿宫内感染情况。结果132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A组(高病毒组)60例,B组(低病毒组)72例,其中A组经抗病毒治疗为A1组37例,未治疗为A2组23例。所有孕妇分娩的婴儿中有14例脐带血HBV-DNA阳性,即宫内感染率为10.6%(14/132)。出生后7个月检测婴儿感染HBV者2例,即感染率为1.52%(2/132)。低病毒组无一例婴儿发生感染;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高病毒组孕妇,发生率为23.3%(14/60);而经过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几率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结论HBsAg阳性孕妇随着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宫内感染率随之增高,降低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可明显降低婴儿感染HBV几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贵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最高病毒、年龄、性别及6个月转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的HCVRNA及HCV基因分型的数据。结果对284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显示I型131例,占总量的46.1%,非I型153例,占总量的53.87%;HCV基因I型、非I型平均年龄分别为45.0±12.4岁、37.9±1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比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型女性比例大于非I型;HCV基因不同型的最高病毒及6个月转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贵阳地区HCV分型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最高病毒与6个月转阴率没有相关性,提示了贵阳地区HCV具体分型可能较为复杂,下一步有必要做HCV具体分型的鉴定以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出入境人群HIV感染/AIDS患者血浆病毒(VL)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LightCyclerPCR(Roche2.0)检测仪对血浆标本进行VL检测。结果33例HIV感染者在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其血浆的VL值<500copies/ml1例(3.03%),10~3~10~4copies/ml1例(3.03%),10~4~10~5copies/ml10例(30.30%),10~5~10~6copies/ml12例(36.36%),10~6~10~7copies/ml9例(27.27%)。男性血浆VL6.96×10~2~2.79×10~6copies/ml(1gVL=5.009±0.949),女性血浆VL1.7104~2.5106copies/ml(1gVL=5.289±0.791),男女性VL值取对数后进行比较,两者无统计学意义(t=0.6824,P=0.5001)。12例接受HAART治疗3个月后有9例(75.00%)血浆VL低于检测下限;有1例(8.33%)VL值为696copies/ml;有2例(16.67%)VL大于1.0×10~4copies/ml。结论检测...

  • 标签: AIDS RT-PCR法 HIV病毒载量 出入境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1例低病毒[HBV DNA≤2 000 IU/ml(104拷贝/ml)] HBV相关肝硬化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病毒学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481例患者男性为主(男/女为324/157),年龄20~83(53.31±11.67)岁,汉族占71.518%;386例HBsAg阳性,391例HBeAg阳性,140例HBV DNA阳性;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50.59±91.25)μmol/L、(33.68±7.5)g/L、(60.66±106.95)U/L、(63.37±86.19)U/L、(106.65±83.22)×109/L、68.82%±25.33%;CTP分级A/B/C级220/150/111例,CTP、MELD、APRI、FIB-4值分别为7.61±2.58、10.98±5.79、2.34±3.56、6.91±8.04。总体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HBV DNA阴性者、HBV DNA阳性者、HBsAg阴性者、HBsAg阳性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82.7%、73.6%、85.3%、78.8%;其中脾功能亢进分别有283例(58.84%)、197例(55.77%)、86例(61.43%)、52例(54.74%)、231例(59.8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别有267例(55.51%)、197例(55.77%)、70例(50.00%)、56例(58.95%)、211例(54.6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有59例(12.27%)、48例(14.08%)、11例(7.86%)、12例(12.63%)、47例(12.18%),腹水分别有202例(42.00%)、147例(43.11%)、55例(39.29%)、42例(44.21%)、160例(41.45%),肝性脑病分别有17例(3.53%)、12例(3.52%)、5例(3.57%)、2例(2.11%)、15例(3.89%),肝癌分别有6例(1.25%)、3例(0.88%)、3例(2.14%)、0例(0%)、6例(1.55%),门静脉血栓分别有29例(6.03%)、21例(6.16%)、8例(5.71%)、9例(9.47%)、20例(5.18%)。与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341例HBV DNA阴性患者、95例HBsAg阴性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年龄分组,<40岁、40~50岁、>50岁总体并发症分别为42例(80.8%)、116例(76.8%)、227例(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病毒HBV感染患者,甚至HBsAg已经消失的患者仍然具有发生肝硬化甚至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类人群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并从中获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低病毒载量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龙潭医院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病毒结果。方法:对2018~2020年广西龙潭医院HIV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初筛阳性标本应用两种筛查方法复检。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9例不确定病例中,18例病理诊断为HIV感染。感染科住院病例和来源艾滋病门诊病例HIV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WB为不确定的病例,应早做HIV-1病毒检测,保证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1型艾滋病病毒 不确定病例 病毒载量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高频电刀治疗后至少4w无疣体复发但HPV仍为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光动力治疗,每周一次,治疗4w,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4w,比较两组HPV转阴率及HPV下降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PV转阴率分别为42.5%和17.5%;两组治疗、观察4w后,无疣体发作、HPV仍为阳性者HPV下降值分别(4.2±0.5)×10^3和(2.5-0.1)×10^2,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显著降低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 标签: 光动力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载量
  • 简介:【摘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通过攻击人体表面的CD4白细胞从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使人体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自1981年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的防治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抗病毒治疗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虽然迄今为止全球已报道了3例 AIDS患者治愈,但这3例患者各具特点,临床可复制性不强,因此目前医学界对于HIV的治疗仍然无法攻克。通过对我院在治的1例HIV患者病毒已处于TND(Target Not Detected,目标未检出),经多次检测抗体情况,抗体结果呈现不确定或阴性,停用抗病毒药物后进行规律随访。随访中发现患者病毒量出现反弹,再次纳入抗病毒治疗人群管理。通过该病例探讨病毒处于TND的HIV患者抗体出现不确定或阴性时停用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HIV抗体不确定 病毒载量 TND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的肝功能、机体免疫和病毒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年收治的2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单一HIV感染患者506例和单一HCV 感染患者131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抗HIV和HCV病毒治疗前的肝功能、淋巴细胞及病毒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均以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各组性别间差异没有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IV组和HCV组患者的感染年龄较HIV/HCV组偏大。HCV/HIV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 组患者,白蛋白、白球比均低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高于单一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单一HIV 组患者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CD4+/CD8+ 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HIV 合并感染患者的 CD4+ T 细胞数量、CD4+/CD8+ 细胞比值水平比单一HCV感染者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数量水平与单一 HCV 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HIV/HCV 组 HCV 病毒显著高于单一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IV/HCV组和单一HCV组的HCV病毒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与,HIV/HCV合并感染者较单一病毒感染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CD4+ T细胞和CD4+/CD8+ 比值降低,免疫功能更加低下,HCV病毒升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重叠感染 细胞免疫 肝功能 病毒载量
  • 简介:方法用扶正排毒片治疗23例无症状HIV感染者,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毒的影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中医药疗法扶正排毒片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扶正排毒
  • 作者: 林罗娜 华春珍 缪梓萍 郑吉善 李伟 张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感染科,杭州 310051,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感染科,浙江省 315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实验检验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浙江省 31510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后呼吸道和肠道内病毒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8日至2月6日浙江省3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7例经呼吸道标本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儿呼吸道和粪便标本中2019-nCoV可读框1ab基因和N基因,以循环阈值判断病毒,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7例患儿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为3.7个月至12.1岁,其中男4例,7例患儿均为明确的家庭聚集发病;4例为无症状感染,1例肺炎和2例上呼吸道感染。口咽拭子和粪便可读框1ab基因的循环阈值范围分别为17.60~39.06和17.35~36.34,N基因循环阈值范围分别为18.25~39.00和16.41~37.80。患儿呼吸道标本2019-nCoV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1.4±14.0) d;粪便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9.1±21.1) d,最长达72 d。7例患儿出院时粪便病毒核酸均为阳性,随访至5月5日并未造成家人感染。结论儿童感染2019-nCoV后肠道排毒持续时间长,粪便2019-nCoV核酸持续阳性患儿是否具有病毒传播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核酸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病毒载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耐药性,为临床低病毒载入HIV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接受治疗的病毒载入<1000copy/ml 的67例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开展均需开展HIV病毒检测,采用in-house的方法开展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并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最终对比分析,完成耐药序列比对和基因亚型分析使用。结果:67例低病毒载入HIV患者中获取12份序列,其中6(8.96%)例产生不同耐药性,CRF07-BC亚型共8(66.67%)例,B亚型2(1.67%)例,CRF01-AE亚型1(8.33%)例。结论:需要及时开展低病毒载入HIV患者耐药检测,以更改与调整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HBVDNA栽和e系统状态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6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分为HBeAg(+)组和HBeAg(一)组,比较两组病毒及预后的差异;根据病毒分为高、中和低病毒组,比较不同组别的预后;动态观察l2例死亡患者病毒的变化。结果HBeAg(+)组和HBeAg(一)组HBVDNA均值和预后差异不显著低、中病毒组预后明显优于高病毒组;l2例死亡患者在治疗初和临终前病毒量差异显著。结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裁量和预后与e系统状态无明显关系;高HBVDNA组预后差。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病毒载量HBV DNA e抗原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免疫抑制程度下HIV-1感染者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指标差异,分析HIV-1感染者初筛检测结果S/CO值,病毒检测结果以及WB带型与免疫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2019年河南省、北京市和云南省三个现场的639份抗病毒治疗前HIV-1抗体确证阳性样本,根据CD4细胞计数分成4个不同免疫抑制组:无免疫抑制组(CD4≥500个/μl),轻度免疫抑制组(350个/μl≤CD4<500个/μl),中度免疫抑制组(200个/μl≤CD4<350个/μl),重度免疫抑制组(CD4<200个/μl)。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免疫抑制组之间S/CO值、WB带型的差异,分析各项指标与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各免疫抑制组的S/CO值>20出现率最高(>37%)且随机体免疫力增强呈递减趋势(P<0.05),1<S/CO≤6出现率次高(>19%),0<S/CO≤1出现率最低(<3%),6<S/CO≤10出现率次低(<5%),S/CO值(χ2=25.79,P<0.05)的分布在不同免疫抑制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免疫抑制组中膜蛋白(ENV)gp160、gp120、gp41及酶蛋白(pol)p66、p55、p31的出现率最高(>78%),而核心蛋白(gag)的p55(<40%)、p39(<3%)出现率最低,gp41和p51的出现率在不同免疫抑制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值结合病毒时对无、轻、中、重度免疫抑制组判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95%CI:0.600~0.702;P<0.05),0.587(95%CI:0.540~0.635;P<0.05),0.605(95%CI:0.560~0.650;P<0.05),0.647(95%CI:0.586~0.708;P<0.05)。结论S/CO值联合病毒对于对无免疫抑制状态的判定效能最好;同时缺失gp41和p51,S/CO>20时可分别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无免疫抑制状态和重度免疫抑制状态。

  • 标签: HIV-1 CD4 WB带型 S/CO值 联合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VL)抑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艾滋病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HIV/AIDS接受治疗后VL抑制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VL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中共4 833例接受治疗,其中首次VL抑制的有3 449例,抑制率71.36%。文化水平为初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HIV/AIDS治疗后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高于小学及以下者,OR值分别为1.75和2.00;在临床机构治疗的HIV/AIDS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高于在疾控机构治疗者,OR值为1.29;治疗基线CD4细胞水平为201~350、351~500及≥501个/μl的HIV/AIDS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高于≤200个/μl者,OR值分别为2.36,2.11和2.66;漏服药物HIV/AIDS首次VL取得抑制的可能性低于按时定量服药者,OR值为0.55。以上P值均<0.05。结论HIV/AIDS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与其文化水平、治疗基线CD4细胞水平、治疗机构和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尽早治疗、医疗机构开展治疗服务以及提高服药依从性可进一步促进抗病毒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