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3例因重复剖宫产及1例孕69d住院行药物流产,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要与宫颈妊娠鉴别,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

  • 标签: 例分析 剖宫产瘢痕 妊娠例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该病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若未能早期发现,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等严重后果,及时准确诊断、治疗及预防CSP至关重要。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妊娠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例中6例病人在腹腔镜下行清宫术,清宫术之后宫腔内放水囊3~5天,压迫妊娠部位防止大出血,有2例病人在开腹下施行了妊娠病灶切除术,另有5例病人在给予甲氨喋呤(MTX)治疗后再行清宫术。结果13例病人经住院治疗7d~10d均康复出院。结论瘢痕妊娠诊断明确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部位妊娠 护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针对性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及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护理方法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7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治愈6例,子宫切除4例,死亡1例。结论要做好社会健康宣传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要及时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提高剖宫产缝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或避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大出血 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是指孕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的特殊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及我国二孩政策放开,CSP呈上升趋势。如其未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治,则可能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腹腔妊娠等,导致患者子宫切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关于CSP的治疗尚无明确指南,笔者从CSP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与治疗来综述CSP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妊娠 病因 诊治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初诊误诊率高,CSP可致子宫破裂、大出血,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及生育能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SP对保护育龄期妇女的生育能力及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如下的详细阐述。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59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分层抽样法、以既往剖宫产自然年分层纳入瘢痕子宫(剖宫产史)再妊娠为正常宫内妊娠(IUP)者1 1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孕产史、宫腔手术史及既往剖宫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596例CS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4.6±4.4)岁,1 192例IU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5.6±3.6)岁(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此次妊娠年龄<35岁、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2年、妊娠间隔≥8年、剖宫产术前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2次及未临产剖宫产是瘢痕子宫再妊娠发生CSP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306(1.774~2.998)、1.629(1.102~2.407)、2.147(1.237~3.726)、1.474(1.110~1.957)、2.558(1.809~3.615)、8.020(5.966~10.781)、14.051(9.699~20.356)、2.683(1.930~3.731),均P<0.05。结论CSP发病与年龄、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及剖宫产时机有关,其中剖宫产次≥2次及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是CSP强相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 危险因素 宫腔手术 妊娠间隔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是指孕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的特殊异位妊娠1。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及我国二孩政策放开,CSP呈上升趋势。如其未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治,则可能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腹腔妊娠等,导致患者子宫切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关于CSP的治疗尚无明确指南,笔者从CSP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与治疗来综述CSP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 标签: CSP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治疗的延误,可能发生子宫破裂,致命的阴道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SP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保守治疗、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但由于CSP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措施及指南,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须遵循个体化原则。

  • 标签: 剖宫产术瘢痕子宫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瘢痕部位妊娠(CSP)是子宫手术或剖宫产术的一种严重性远期并发症[1]。随着我国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CS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有研究报道CSP发生率达到0.45%。国内报道其发生率达到4.4%[2]。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可能导致大出血、瘢痕穿孔性腹腔出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临床治疗及护理都比较棘手。

  • 标签: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B超是早期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手段,应根据血HCG值、病灶大小、临床症状及术者能力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首次确诊7例,确诊率36.84%;药物加清宫术治疗成功10例,成功率52.63%,2例保守治疗失败和5例外院转入出血>300ml患者行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加子宫修补术,1例因手术中难以控制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超声可作为诊断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的首选方法,药物加清宫可作为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主要方法。必要时行子宫瘢痕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等治疗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药物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与结局。结果36例CSP患者的平均年龄28.3岁,发病距末次行剖宫产术时间为8个月~12年不等,36例患者年龄在18~47岁,1次剖宫产23例,2次剖宫产10例,3次剖宫产3例,具体手术方式不详,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5例,腹部伤口感染3例。有停经史13例,不规则阴道流血7例,腹痛5例,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11例。发生在妊娠的5周—12周。通过剖宫产术史、妇科检查和超声、磁共振等检查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性治疗、宫腔镜治疗、局部病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36例患者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CSP临床较少见,易误诊,对有剖宫产术史的患者应结合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 瘢痕部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性干预,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瘢痕 妊娠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性干预,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瘢痕 妊娠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0岁,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瘢痕挛缩畸形部位分别位于腋部、肘部、腘窝及躯干等14处。其中腋部瘢痕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上举角度仅为30°~60°;肘部瘢痕挛缩导致肘关节伸直角度仅为45°~90°;腘窝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致同侧乳头下移5 cm,伴站立位中线向患侧屈曲约20°。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复位移位器官,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5 cm×10 cm~11 cm×20 cm。选取其他瘢痕区域作为供区,其中背部8处,大腿6处。用鼓式取皮机或电动(气动)取皮机先切取厚层瘢痕皮,再以0.5 mm厚度切取自体断层瘢痕组织,按1∶1比例制备网状瘢痕支架,其上覆盖取自头部的刃厚皮片,形成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植于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创面。切取的瘢痕表皮回植原瘢痕供区。供、受区均常规加压包扎,7~10 d后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儿共移植14块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所制备的复合皮均与瘢痕松解后继发创面大小、形状一致,其中12块皮片成活良好,2处因局部感染导致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2~24个月,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术区外观满意,腋部、肘部、腘窝等关节均充分松解,肩关节挛缩患者术后上举达150°~170°;肘关节挛缩患者均可基本伸直,达170°~180°;膝关节挛缩患者可完全伸直,达18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患侧乳头恢复正常位置,站立位中线基本正常。14块瘢痕表皮回植区皮片均成活良好,外观与术前无明显区别。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结论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为儿童深度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 标签: 儿童 烧伤 瘢痕 复合皮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