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的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的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的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的数值研究是可行的.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
  • 简介:摘要:很多心血管疾病与血管分叉处的血液异常有关。本文用DesignModeler进行建模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对分叉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求解。将血液视为非牛顿流体,研究血液在血管分叉部位的流动,讨论不同的粘度模型,入口流速以及血管的形态对于分叉血管内的血液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壁面剪切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流速条件下,牛顿流体血液模型会大大低估壁面剪切应力,非牛顿血液粘度模型下的血流分布更为合理。入口速度越大或血管分叉角越大,分叉处的压力极值面积越大,血管壁容易因为极大的速度而被血流冲破造成损伤。在应对心血管疾病中,形成血栓和血管损伤与分叉血管的局部流动特点有密切联系。

  • 标签: Y型分叉血管 非牛顿 数值模拟 仿真结果
  • 简介:摘要对住院后200例脑梗塞病人(设对照组)观察血液变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血液呈不同程度高“高粘、凝、聚、浓”状态。提示血液变性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可做为脑血管病的先兆予测,监测指标和疗效判定依据。

  • 标签: 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 简介: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50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行A型性格问卷测试、血液变学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脑梗塞组TH+CH得分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TED检渺的血流速度较健康组减慢(P<0.01);血液变学参数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A型性格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与脑梗塞患者的血液变学改变有关;血液粘度与血流速度呈反比,表明A型性格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A型性格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检查 血液粘度
  • 简介:摘要通过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和普通男子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和血液变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散打运动员气体代谢与血液变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发现散打运动可以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提高血液变性对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小内环境变化对血液变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善血液变性与气体代谢之间的关系,提高气体代谢机能,使其在运动中表现出通气效率高,氧气利用效率高,摄氧能力大以及承受有氧运动负荷能力强的特点。

  • 标签: 散打血液流变性气体代谢Experimental Study on Hemorheology and Gaseous Metabolism of Male Sanda Athlete
  • 简介:摘要血液变学检测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的微黏度、红细胞电泳,血液的触变性和黏弹性、血小板黏附性、血小板聚集力、体外血栓的长度及干重、血栓弹性图、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等。目的讨论血液变学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全血黏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全血黏度增高有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种情况。

  • 标签: 血液流变学检查
  • 简介:血液变学是研究血液及血管的流动性、变形性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一门科学,他是力学和血液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血液变学检验不仅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缺少标准化方法;方法不统一,操作也未完全实现规范化。故难以保证实验质量,给质量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实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血液变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临床检测标准是一个全程质量控制过程,要使之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技术,实行全面控制。本科室于2007年6月引入一台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变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本室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参考一些相关资料,摸索总结出一些质量控制经验,现与大家交流,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质量控制 检验
  • 简介: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试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以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血液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地得到升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 标签: 教学设计 血液 组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 科学思维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液变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临床检测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使之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技术,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流变改变与血脂的关系,为防控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液变检测用MEN-C90型分析仪,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氧化酶法测定。结果甘油三酯与血粘度间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与血粘度亦有密切关系(P<0.01),而胆固醇与其关系不密切(p>0.20)。结论临床上甘油三酯升高及红细胞压积升高的患者均有进一步检测血流变的必要。

  • 标签: 血流变 甘油三酯 胆固醇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民航飞行人员血液变学的变化特点.筛选较有意义的检测指标.为飞行人员进行血液变学检测及其与心脑血管疾患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我们对354名现役飞行人员进行血液变学16项指标的检测.并以201名健康的地面人员作为对照,将检测数据进行多元相关分析、主要成分分析。结果发现,飞行人员血液变学的特性改变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高、低切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血沉、血浆比牯度、纤维蛋白原与地面人员无明显差异。说明飞行人员血液变学的检测对于早期预防、治疗导致空中失能的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较大的意义。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民航飞行人员 增高 治疗 失能 心脑血管
  • 简介:血液变学最早的毛细管检测方法是来自传统的基础理论Hagetl—Pioseuille方程(Q=△Pπt^4/8ηL),即在限定压力梯度(△P)和管长(L)条件下,其流量(Q)与管径(r)4次方成正比,与粘度(η)成反比。在不同切变率条件下的血牯度检测迅速被扩展到治疗观察指标的临床应用,因血液的非牛顿液体性,创造了椎板粘度计和牛顿液体性的血浆采用毛细管检测法,结合红细胞(HBC)变形、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纤维蛋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老年保健 临床应用 血细胞压积 椎板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血液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血液变检测仪对98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ESR、FIB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全血低切、全血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ESR、HCT、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血液变学指标对PHS患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变学检验在临床心内科疾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心内科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液实施不用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变学检验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的血液性质,为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检验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模拟和优化液相炼钢过程中钢液的流动特性。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钢液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优化流动参数,如流速、温度和液相混合情况,我们改进了炼钢过程中钢液的流动性能。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流动条件可以提高钢液的混合效率和温度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本研究为液相炼钢过程中的钢液流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拟和优化方法。

  • 标签: 液相炼钢,钢液流动,模拟,优化,计算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