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需求,本文主要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省际差异以及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浙、沪三省市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区域;北京作为首都在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成功且十分均衡;东西部基础设施差距仍十分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关联性极高且受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大。

  • 标签: 基础设施 省际差异 因子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运用标准差、离散系数等比较了全国31个省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在8个指标上的省际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一步分析了革命老区县、国家贫困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和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县这五类特殊县2002年和2008年办学条件在10项指标上的发展趋势,并将五类特殊县2008年的办学条件与同年全国整体水平进行了比较。基于省际差异的研究发现:相比传统办学条件,现代化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初中办学条件差异高于小学;而基于特殊县的分析显示:生均危房面积在大部分特殊地区出现上升且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除海拔高于3000米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有6项和4项指标不如全国水平外,其余地区多数指标好于全国水平。

  • 标签: 农村义务教育 办学条件差异 五类特殊县
  • 简介: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6—2005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 标签: 中国 旅游经济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用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研究中部六省入境旅游发展,运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方法定量分析2000-2015年中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情况和趋势。结果表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整体上趋于下降;入境旅游规模发展不集中;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入境旅游肖际差异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旅游服务设施。

  • 标签: 入境旅游 外汇收入 省际差异 中部地区
  • 简介:在1990至2001年间中国跨省数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我国省际层面的技术效率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在此差异中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各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省际之间的效率差异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效率 技术效率
  • 简介:【摘要】近几年,由于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中国农业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大幅增产,结构性调整也正逐步推进。但多年来,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是支撑中国农业增长的根本要素这一状况并未得以根本改变。通过测度省际间农业生产力成长水平可见,技术退步是造成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趋于下降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定量考察影响农业生产力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时发现,部分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能够达成政策的初衷,有必要做出适当修正。

  • 标签: 中国农业 农业生产力 差异结构性
  • 简介:本文通过1997-2015年全国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2004-2015年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证明了中国居民越富裕,教育公平程度越高。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富裕程度变化的差异将拉大教育公平程度的不均。建议制定向居民富裕程度偏低地区倾斜的教育支持政策,并出台帮扶政策,阻止地区经济和教育相互制约,陷入恶性循环。

  • 标签: 教育公平 恩格尔系数 高中入学率
  • 简介:时间约束、经济约束和出游意识是影响出游决策的3个基本维度。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本文对全国31省市自治区①出游率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识别,在控制时间约束因素、经济约束因素的同时,全面捕捉时空两个维度影响出游率的信息;本文还分析了一直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的客源地气候因素在出游率变化过程所起的关键作用,并在实证分析中得到验证;利用实证所得结果,本文将反季开发理念应用于出游市场,构建反季开发潜力指数,定量测度出游市场反季开发潜能,为出游市场(需求)的反季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出游率 气候舒适度 反季开发 纠偏DPD-LSDV模型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对国内居民收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区域间,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也呈现不同特点。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2002年——2012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和旅游消费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方法和线性分析等方法,测算了居民收入的响应系数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上升,但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同时,从整体来看,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发展的城镇居民收入响应强度与农村居民收入响应强度趋势相近;而且,居民收入响应强度水平空间分布呈随机状态,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观念、政府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居民收入响应强度主要因素。

  • 标签: 居民收入 旅游消费 响应 面板数据 省际差异
  • 简介:本文使用2001~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时间序列数据和2008年截面数据刻画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省际差异,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民办4学前教育规模占比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管制措施之间的关系。在控制经济和其他社会发展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来测量)以及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努力程度(以幼儿园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在人均财政支出的占比来测量)均与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占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对民办幼儿园的管制措施(注册登记、收费管理及综合整治“黑园”等)显著影响民办幼儿园的规模占比。这些发现证实我国民办学前教育的省际差异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地方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管制措施.有关。如何通过财政投入和管制扶持措施调整民办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协同提供数量足够且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是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 标签: 民办幼儿园 规模占比 财政投入 管制
  • 简介:  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北京除外)1998-2004年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各地区R&D强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其决定因素也不尽相同。基本结论是:决定各省R&D强度的因素与初始R&D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初始R&D强度水平下,R&D强度决定因素也不同。R&D强度较高的地区,其决定因素主要是政府补贴和人力资本存量;R&D强度中等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存量对提高R&D强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R&D强度较低地区,GDP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存量增加都能提高R&D强度。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提高R&D强度,但在不同区域其弹性略有差别。由此得出的建议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国各省份应制定差别化的科技政策目标及实施手段。【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210093【关键词】:R&D强度;地区差异;面板数据;固定效应

  • 标签:
  • 简介: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和中国农业FDI的省际数据,对农业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与农业FDI的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源非均衡分布,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是导致农,2kFDI地区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农,2kFDI一般都定位于农业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然而当外商过度集中于这些地区时,可利用资源数量将会减少,获取资源的成本也会增加,进而诱发农,_lkFDI的空间转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农&FDI为什么会从东部扩散到中部、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原因。农业外资政策制定的关键是合理引导外商投资与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匹配,以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农业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农业资源禀赋
  • 简介:依据2005-2014年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运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运营效率差异显著,各省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运营效率不均衡的关键原因在于,专业化水平、产业融合度、产权结构和市场化进程不一致。并据此提出了缩短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现代服务业 运营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 简介:基于200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规制效率;基于Theil指数法,测度了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阶梯状分布格局,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2)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总体上有较大波动,但近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小;而在区域间差异上,东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最大、东部与中部之间差异最小。(3)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环境规制效率的提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四个指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4)分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度两个指标在三个区域中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要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 标签: MALMQUIST指数 环境规制效率 THEIL指数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1996-2011年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1年间,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贡献率为35%。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差异,2000-2006年贡献率明显低于1996-1999年和2007-2011年;在不同的区域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贡献率由东向西递减。

  • 标签: 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时空差异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想,来对2003年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原因进行了解释。首先通过对这一理论思想概述,指出其中的有关杨格定理以及有关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发展机制的论述乃本文的经济思想指导;接着,对各省有关经济发展水平、分工水平、市场规模、交易效率等指标的选择进行了解释,并进行了OLS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中国省际经济发展差异更多的是由于各省份分工水平、市场规模、地理位置以及交易效率的差异导致的。

  • 标签: 杨格定理 分工水平 市场规模 交易效率
  • 简介:对共享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是国家从政策层面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共享发展评价体系来客观反映共享发展水平,是国家从政策层面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性课题。省际共享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出发,由经济普惠、社会公平、政治清明、生态和谐、文化繁荣五个维度的37项基础指标构成,并通过指标权重的设定、无量纲处理和加权求和对共享发展指数进行测度,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省际共享发展评价体系。当然,为了完善上述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和修正指标权重。

  • 标签: 省际 共享发展 评价体系
  • 简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协调,地理优势也容易内耗。”广西人说。“像浙江这样发达地区的很多地方,也终难以逃脱污染的报复。”浙江人说。“湖南需要选拔大批经世致用的官员。”湖南人说。

  • 标签: 竞争 省际 地理优势 发达地区 经世致用 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