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易发生于术后阿片类药镇痛的病例.恶心呕吐病人难以忍受,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外科并发症,甚至引起误吸窒息死亡。氟哌利多具有较强的抗呕吐作用,本文拟通过硬膜外氟哌利多,观察其对静脉输芬太尼术后镇痛期间预防恶心、呕吐的效应,以提供临床应用做参考。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硬膜外腔预注 氟哌利多 预防 术后镇痛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慢性腰腿痛是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常见病症。笔者自1987年10月~1995年10月采用硬膜外药的方法治疗慢性腰腿痛1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男性72例,女性53例。年龄16~75岁,病程最短6m,最长17y,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腰椎管狭窄35例,腰椎骨质增生退行性变30

  • 标签: 慢性腰腿痛 硬膜外腔注药 硬膜外导管 维生素B 神经根 腰椎骨质增生
  • 简介:目的评价硬膜外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药治疗,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硬膜外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硬膜外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 腰椎问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科保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1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硬膜外硬膜外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11%比参照组85.85%要高,两组具有较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3.37%低于参照组的10.38%,两组对比,有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硬膜外药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腰腿疼等临床症状,还缩短治疗周期,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二.结果3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术后膀胱挛缩痛,膀胱肿瘤患者9例,其中耻骨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23例

  • 标签: 持续注射 挛缩硬膜外 控制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头位、分娩单胎初产妇患者中随机性抽取2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安慰非药物自然待产分娩方式,研究组应用舒芬太尼45微克与浓度1%的罗哌卡因10毫升加生理盐水100毫升制成混合液110ml注入镇痛泵,PCEA持续泵8毫升/小时,PCA8毫升/次锁定时间30分钟,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娩方法的产程、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情况等。结果分娩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泵入后产程、产后指标与新生儿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较大。结论针对产妇分娩镇痛应用硬膜外泵入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效果较好,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腔泵注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96例,诊断明确。通过硬膜外注射药物,疼痛完全缓解、消失占96.9%。药物为多种成分组成,达到止痛,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细胞间质水肿消退,缓解炎性症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 标签: 硬膜外腔 腰腿痛 皮质激素
  • 简介: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已在发达国家较广泛采用,且自1993年以来推崇临产妇离床行走和活动,建立所谓减轻运动神经阻滞、保留下肢肌张力的“可走动性硬膜外分娩镇痛”(walkingepidruallaboranalgesia),近年来也已有所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国外近年来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进展,并提出其存在的争议问题与发展趋势。

  • 标签: 硬膜外腔 分娩镇痛 临产妇 下肢 肌张力 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输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Ⅱ组以0.04m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输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芬合剂持续输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脉注射应用。

  • 标签: 咪唑安定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静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腹部手术硬膜外持续推给药的可行性,局麻药推的浓度、速度及并发症,并与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2例年龄在9/12一8岁的准备腹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稳定后,用浙医大舰一彻微量注射泵,将配制好O.8.1.2%利多卡因按0.4~0.8ml/kg/h的速度持续推。结果B组术中较A组生命体症平稳。结论因为持续推给药法,是根据首次给药情况及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确定推速度,使局麻药的量和浓度在硬脊膜外内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故硬膜外麻持续推阻滞术对生理扰乱小,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阻滞范围,而且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较稳定,不象常规硬膜外阻滞过程中,在前次向麻药的作用末期或追加给药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出现阻滞程度减轻,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的现象。特别是克服了追加给药时,对患儿生理的扰乱,尤其是对一般情况较差的患儿。我们认为,持续硬膜外阻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 标签: 小儿硬膜外 持续推注
  • 简介:术后硬膜外一次性吗啡镇痛的效果确切,经济方便,但镇痛时效有限,副作用较多。为增强吗啡的镇痛时效,我们在小剂量吗啡中加入地塞米松,作一次性硬膜外注射以施行术后镇痛,同期取单纯吗啡硬膜外注射组病人进行比较,以验证吗啡加用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效果问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地塞米松 术后 硬膜外腔镇痛 吗啡镇痛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