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对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丹参注射液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丹参可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早期表达巢蛋白和Musashi1蛋白,后期则表达神经的标志物神经特异性醇化酶和神经微丝M,在最适合的诱导条件下约50%-60%的细胞表达这两种神经的标志物。结论:骨髓组织中存在能分化神经的干细胞,丹参能够诱导这种干细胞向神经分化,这种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自体细胞移植的另一个干细胞的来源。

  • 标签: 骨髓间充质细胞 分化 神经元 丹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的诱导分化.方法取孕16dWistar大鼠的胚鼠全脑,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分化的GABA能神经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出现2~4个细胞的细胞球.分化2d后,神经球贴壁后伸出细长突起,并可和周边神经球伸出的突起连接.神经球周边可见大量散在贴壁的双极或多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神经球均有nestin、NF200、GFAP阳性细胞.取第3代神经球行GABA能神经定向分化.分化24h后,实验组细胞球贴壁.3d后,实验组细胞球周边有大量散在分布细胞贴壁生长,胞体圆形较大,有1~2个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显示,实验组周边散在的贴壁细胞多为GAD65阳性细胞.GAD65阳性细胞分化率实验组(85.97±2.78)%、对照组(18.16±2.29)%,P<0.01.结论本实验利用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阻断了bHLH基因家族的调控因子之一Hes1,解除了其对bHLH的抑制,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分化.实验还发现,阻断Hes1后大大提高了神经干细胞向GABA神经分化的比率.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分化 GABA神经元
  • 简介:运动神经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研究了单个ML神经的放电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通过快慢动力学分析得出随着参数的变化,神经可以呈现出静息态、簇放电及峰放电等多种放电模式.本文同时研究了耦合强度和时滞对突触耦合的两个神经同步的影响.在无时滞时,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大,耦合神经的在相同步得到增强.而在某段时滞范围内,神经在比较小的耦合强度下就能达到同步,这说明有效的时滞能够增强同步.此外,时滞只能在某些耦合强度下才对耦合系统的同步起作用.

  • 标签: 簇放电 峰放电 快慢动力学分析 同步 时滞
  • 简介: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分化条件和发生机制,比较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白介素-1(IL-1α)及不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浓度及不同组合浓度等诱导条件下BMSCs分化情况;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年SD大鼠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IL-10α、胶质细胞系来源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细胞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GDNF、IL-1α增殖培养诱导6d,部分细胞有神经巢蛋白成分表达:二三周测出DA受体D2检测阳性,GDNF+IL-1α组与GDNF组及IL-1α组比较分化率更加显著(P〈0.05)。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联合GDNF和IL-10α诱导分化并配合使用高浓度血清(10%)可获得神经巢蛋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及表达D2受体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

  • 标签: 帕金森病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大脑类器官脑区分化神经细胞标志物的改变,分析萝卜硫素对大脑类器官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萝卜硫素处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大脑类器官。实验组为不同浓度(1 μmol/L、2 μmol/L、5 μmol/L)萝卜硫素处理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20个类器官。采用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比较萝卜硫素处理后不同时期脑区标志物和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特点;RNA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media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一步筛选验证可能参与萝卜硫素促进大脑类器官生长潜在基因或可能的靶点。结果加入萝卜硫素处理4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前脑标志蛋白叉头框G1(forkhead box G1,FOXG1)、前额叶皮质孤独症易感候选基因2(autism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AUST2)、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6,PAX6)表达明显增强;加入萝卜硫素处理70 d大脑类器官中神经标志蛋白神经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J1)、神经核(neuronal nuclei,NeuN)、微管相关蛋白2(recombinant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T脑蛋白家族1(T-brain-1,TBR1)等表达增强。RNA测序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上调基因105个,下调基因512个,共617个。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SFTPC、AKR1C3、CXCR6、PRAP1、TMC8、GPR182、F2RL2、KCNJ10)的转录水平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差异表达基因AKR1C3、KCNJ10可能参与萝卜硫素促进大脑类器官前额发育和神经分化,这有助于为萝卜硫素改善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和症状提供证据支持。

  • 标签: 多能干细胞 神经元 萝卜硫素 大脑类器官 前额
  • 简介:摘要自闭症,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发育障碍,神经性性疾病,其主要核心症状为社会交际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1。研究者正在努力试图通过研究镜像神经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发病机制,解释自闭症的症状,进而找到治疗自闭症的方法。镜像神经为解开自闭症的神秘面纱带来希望。

  • 标签: 自闭症 镜像神经元 治疗
  • 简介:<正>与其它神经不同,成年哺乳动物的嗅感觉神经(OlfactoryReceptorNeuron,ORN)有自发、持续更新的能力。1996年Murrell等报道成年人的嗅上皮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ORN这种神经再生和更新的特殊性引起了神经科学和耳鼻喉科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研究ORN死亡和再生规律,并从不同水平探索再生机制。目前认为,

  • 标签: 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 新生神经元 嗅上皮 神经再生 嗅球切除
  • 简介:摘要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胶质神经神经肿瘤部分引入更多分子遗传学标准;新增了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特征和核簇的弥漫性胶质神经肿瘤、黏液样胶质神经肿瘤、多结节空泡状神经肿瘤;废弃了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副神经节瘤归入颅神经及椎旁神经肿瘤。本文对以上变更作简要解读。

  • 标签:
  • 简介: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mRNA的表达。以了解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试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min至3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原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hPI’N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14d融合。第5~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6439±0.07)%、MAP-2(60.05±0.09)%,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有NSEmRNA的表达(O.66±O.15)。实验组诱导后12h细胞有PrNmRNA的表达(0.689+0.017)。结论建立了稳定的成人MSCs培养增殖体系,MSCs可体外诱导分化神经样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有外观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物NSE和MAP-2的表达,同时有PINmRNA的表达。提示PTN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不易引起免疫排斥等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骨髓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诱导分化神经甚至是更为特异的多巴胺能神经,为帕金森病进行细胞移植疗法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本文就近年来体外诱导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定向分化所涉及到的常用诱导因素和诱导方法及途径予以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 分化
  • 简介:摘要患者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四肢麻木物力,深浅感觉丧失,肌力弱,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首先考虑周围神经损害,结合临床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感觉神经受累明显重于运动神经,并有神经根受累。

  • 标签: 感觉神经元 分析 讨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第三十九集团军某电子对抗团组织的"精兵五项"比武中,连队建设一度陷入低谷的三连,一举刷新两项纪录,夺得总分亚军的好成绩。三连为何能"突出重围"?对此,指导员侯金伟感慨地说:"团党委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出实招、用实劲,使连队党支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连队建设自然水涨船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解决党员队伍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

  • 标签: 基层党组织建设 神经元 裂变 连队建设 连队党支部 电子对抗
  • 简介: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采用了一种采用单个神经的自适应控制方案,此方案将克服传统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缺陷,使系统具有很好的动、静性能和强鲁棒性。神经神经网络的微处理单元,由神经构成的控制器结构简单新颖、经济实用,并可实现系统无模型控制。控制器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和强鲁棒性,其品质优于常规控制器。

  • 标签: 神经元双闭环直流调速鲁棒性智能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将其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的方法。方法分离脐带间充质组织,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脐带MSCs.原代培养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周期,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二步法诱导分化P3代脐带MSCs,培养3、6、9d后终止诱导,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化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ⅢSE)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脐带MSCs形态呈相对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P3代细胞CD29、CD44、CD73、CD90、CDl05、CDl66表达阳性,而CD34、CD45、CDl9、CD31、HLA—DR表达阴性。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为48h,处于GO~G1期细胞占91.13%;诱导分化后细胞多数为两级.形态与神经相似.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诱导9d时细胞NSE、TH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5%和8.9%,Westo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诱导6d时细胞NSE表达明显,TH仅有弱表达,诱导9d时TH、NSE均表达明显。结论脐带间充质组织中能分离出MSCs,且能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