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丝织业,自远古以来,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社会稳定、国家富裕的重要评价因素。特别是秦汉以来,丝织业渐已成为仅次农桑的支柱经济产业,并在对外贸易及政治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秦汉丝织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涵盖了丝织品生产技术,丝织品价格、种类、贸易、消费,丝织文化与丝绸之路及秦汉丝织考古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秦汉丝织业提供了借鉴。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秦汉丝织 综述
  • 简介: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 标签: 丝织 蚕桑 生产技艺 丝绸产品 民俗活动
  • 简介:截止1995年底,日本丝织业拥有梭织机58188台,实际开台数49157台,开台数比1994年减少5619台:拥有无梭织机35970台,实际开台数33202台,开台数比1994年减少2575台;从业人员51360人,比1994年减少4732人。近年来,日本生丝及丝织品产量逐年下降。生丝(包括双宫丝)产量已从1991年的5527吨下降到1995年的3329吨;绢丝产量从1991年的2063吨,下降到1995年的855吨,纯真丝及其产品产量也从1991年的76086

  • 标签: 丝织业 有梭织机 无梭织机 日本生丝 从业人员 双宫丝
  • 简介:古代武士靠笨重的铠甲来保护自己,而现代的士兵则有相对轻盈的防弹背心。说它"相对轻盈",是因为它比普通背心还是要重得多。美国科学家则表示,一种将比普通背心还轻的防弹背心很快就将上市。这种背心之所以很轻,是因为它是由蛛丝织成的。极度坚韧的蛛丝在科幻影片《蜘蛛侠》中,靠一根喷射出来的蛛丝,蜘蛛侠就可以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飘来荡去。这根蛛丝如此强切,令人十分惊叹。或许有人会质疑:那根蛛丝真的能支撑蜘蛛侠的体重吗?其实,这并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 标签: 丝织 《蜘蛛侠》 服装 防弹背心 科幻影片 科学依据
  • 简介:有关明代官营丝织业,等史籍记载或有错讹,或过于简略,今人理解望文生义者有之,任意推测者有之,甚至以讹传讹,陈陈相因.今先就中央织染机构"内局"、"外局"、万历年间加派数量、崇祯年间停止苏杭织造等问题作些考辨,希望有助于接近历史实际.

  • 标签: 明代 丝织业 织染机构 丝织品加派 内织染局 工部织染所
  • 简介:五.人物纹人物纹有仕女、官员、童子等。纹饰画面有群仙祝寿、玉女献桃、仕女秋千、童子戏莲等。出土织物中(除童子外)人物纹饰较少,一般人物纹都是主题纹饰。

  • 标签: 出土 纹样 丝织 定陵 人物 纹饰
  • 简介: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包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蚕桑丝织技艺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生产技艺 中国历史 丝织 蚕桑 名片 中华民族
  • 简介:西藏丝织品遗存丰富,除了文物单位收藏外,寺院殿堂内也有玲琅满目的丝织品陈设。品种包括绫、绢、罗、绸、锦、缂丝、缎等,以清代纺织品居多。织物多彩织或刺绣出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吉祥图案,是中华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纹样的特点,对研究藏汉民族文化交流、中国纹样艺术等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清代 西藏 丝织品 纹样
  • 简介:近日,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广州市将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锦纶会馆为馆舍成立“广州丝织行会博物馆”。锦纶会馆建于1723年,坐落在广州西关,占地692平方米,是当时广州丝织行会的议事之所,也是广州唯一留存下来的近代行业会馆。该会馆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重要史迹,

  • 标签: 广州丝织行会博物馆 锦纶会馆 近代 纺织工业
  • 简介:<正>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令人震惊和瞩目。以往,这一时期的丝绸重要的出土地首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墓葬群,其次为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等处,近年,陕西

  • 标签: 丝织品 丝织物 都兰 图案 出土 唐代
  • 简介:秦汉时期,已经有了一套关于奸罪的认定、量刑的标准及原则,并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发展;与后世法律(主要是唐律)相比,秦汉时期对奸罪的处罚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 标签: 秦代法制 汉代法制 奸罪
  • 简介:摘要语言是发展的,尤其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本文对刀笔的实体形态,以及秦汉不同期间内其功能的变化等方面来论证“刀笔”一词语义演变的历史轨迹。

  • 标签: 秦汉 刀笔 语义演变 历史轨迹
  • 简介:中国古代的玺印艺术,萌发于商代,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实用为主的发展阶段,奠定了汉印这一印式的形制、规模和艺术风格,形成了印章艺术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 标签: 印章艺术 秦汉 实用为主 艺术风格 南北朝 艺术史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漆器的发祥地,不但漆器发明最早,而且漆器使用的时间也最长。漆器与其他器物一样,有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阶段。迄今我国虽然仍有漆器的生产与制造,然而,它的真正发展和大量使用却在战

  • 标签: 漆器 胎骨 图案 彩绘 发祥地 楚墓
  • 简介:詈骂作为人类社会行为“异端”之一种,广泛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詈骂的特点是:詈骂的范围扩大,詈语的种类增多,詈骂的法规带有身份歧视。詈骂现象广泛存在于秦汉社会,反映了秦汉社会的一些重要文化观念。

  • 标签: 秦汉 詈骂 文化观念
  • 简介:秦汉陵邑考陈益民陵邑又称国邑,是因帝王、王后陵墓而新设置的城邑。秦汉行郡县制,新置县、邑很多。邑多为贵族食邑,变化甚大,或旋置旋废,或升格为县,为后代沿置。陵邑的变迁亦大致如此。但陵邑究竟有哪些,其兴废的具体情况怎样,置陵邑的用意何在等,仍是值得探究...

  • 标签: 陵邑 水经注 后汉书 秦汉 东汉魏晋 《史记·秦始皇本纪》
  • 简介:张涛著,中华书局2005年3月出版。全书31万余字,434页。本书是在作者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订而成。作者致力于将易学思想放在秦汉历史进程中做深入全面的综合考察,重点探讨易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轨迹和规律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相互关联,展示易学思想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书由前言和七章的内容组成。在前言中,作者指出秦汉易学研究和运用的高潮先后出现过三次,

  • 标签: 秦汉 思想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易学思想 2005年 思想文化史